輕敲模式下AFM快速掃描技術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輕敲模式下AFM快速掃描技術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天津大學》 2008年
輕敲模式下AFM快速掃描技術的研究
蘇琪
【摘要】: 原子力顯微鏡(Atomic Force Microscope,簡稱AFM)作為納米技術研究的重要工具,其廣泛應用支持和推動著納米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從AFM發(fā)明至今,人們一直在致力于對原子力顯微鏡不斷的完善和使其成為更加通用的儀器的研究。傳統(tǒng)的AFM在輕敲模式下成像速度較低,限制了AFM對動態(tài)過程的觀測能力。這主要是由于探針機械振動響應較慢及探針高頻機械振動不穩(wěn)定性等因素造成的。提高AFM在輕敲模式下的掃描速度,有利于觀測到生物的動態(tài)過程,對于完善原子力顯微鏡功能非常重要,并且將對生物等其他領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論文通過對國內(nèi)外AFM快速掃描技術的研究,將理論與實驗相結合,分析了影響輕敲模式下AFM掃描速度的關鍵因素及其機理,并著重研究了AFM反饋帶寬對掃描速度的限制,通過實驗驗證了探針諧振頻率及AFM參數(shù)設置對掃描速度影響的機理分析的準確性,奠定了研究建立高速AFM系統(tǒng)的理論基礎。論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依據(jù)AFM工作原理,提出了輕敲模式下AFM快速掃描技術的研究目的和意義,解釋了AFM掃描速度的基本概念,結合國內(nèi)外文獻在快速掃描方面的成果,理論分析了AFM快速掃描技術的研究現(xiàn)狀,并對本課題主要工作進行了說明。 2.理論分析了探針掃描臺階上下沿的過程,討論了反饋系統(tǒng)成像帶寬、誤差信號飽和現(xiàn)象、探針振幅至電壓信號轉換及AFM掃描參數(shù)等因素對AFM掃描速度的影響。 3.依據(jù)反饋系統(tǒng)基本原理,說明了AFM反饋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分析了探針和驅動器帶寬對AFM成像帶寬的限制機理,并結合反饋系統(tǒng)理論提出新型AFM反饋系統(tǒng)方案。 4.利用現(xiàn)有的Veeco公司的Multi-Mode原子力顯微鏡,實驗分析了在輕敲模式下不同諧振頻率的AFM探針對掃描速度的影響,驗證了探針諧振頻率影響AFM掃描速度理論分析的準確性。 5.利用Multi-Mode原子力顯微鏡,設計了AFM參數(shù)設置對掃描速度影響的實驗,通過實驗分別分析了掃描頻率、設定值、比例增益、積分增益等AFM儀器參數(shù)與掃描速度的關系,驗證了AFM參數(shù)設置影響掃描速度理論分析的準確性。 6.通過對論文工作的總結,對本論文下一步工作進行了展望,主要包括分析樣品在液體中成像時AFM掃描速度影響,構建AFM高速反饋系統(tǒng),結合高速反饋系統(tǒng)進行帶寬分析等。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TH742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吳愛文;AFM納米鑷子激光測力系統(tǒng)設計[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2 許濤;鉑基摻鑭薄膜電極的微觀結構與催化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1年
3 龍運棟;納米操作平臺柔性微懸臂的模糊控制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于曉梅,張大成,李婷,王小寶,阮勇,杜先鋒;陣列式微機械懸臂梁的研制及其特性分析[J];半導體學報;2003年08期
2 吳宏鑫,沈少萍;PID控制的應用與理論依據(jù)[J];控制工程;2003年01期
3 朱杰,孫潤廣;原子力顯微鏡的基本原理及其方法學研究[J];生命科學儀器;2005年01期
4 吉成元;掃描隧道顯微鏡及其應用[J];物理教師;2004年12期
5 張德添,何昆,張颯,楊怡,周濤,張學敏,趙曉光,薛燕;原子力顯微鏡發(fā)展近況及其應用[J];現(xiàn)代儀器;2002年03期
6 張雪輝,安連祥,韓立,左燕生;輕敲式掃描探針顯微鏡[J];現(xiàn)代科學儀器;2002年05期
7 侯淑蓮,李石玉;原子力顯微鏡在生命科學研究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物理學雜志;2000年04期
8 陳耀文;林月娟;張海丹;沈智威;沈忠英;;掃描電子顯微鏡與原子力顯微鏡技術之比較[J];中國體視學與圖像分析;2006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喬維德;;感應電機的模糊免疫控制研究[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2 張建功;劉寶權;劉佳偉;;液壓AGC電液伺服系統(tǒng)單神經(jīng)元自適應控制與仿真研究[J];鞍鋼技術;2006年03期
3 武昌俊;PID模糊控制器的改進[J];安徽工程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1期
4 高紹璞,陳彥,張震東;現(xiàn)代生物顯微技術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3年02期
5 康國磊;黃春;江泳;;智能煙葉烤房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9年14期
6 江善和,申東日;一種基于模糊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自適應PID智能控制器[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2期
7 王家楫,唐凌;深亞微米ULSI工藝檢測技術——掃描探針顯微鏡[J];微納電子技術;2002年02期
8 蘇景云;原子力顯微鏡微懸臂變形位移的理論計算[J];微納電子技術;2004年12期
9 傅惠南,王宏霞,區(qū)仲榮;掃描探針制備技術的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J];微納電子技術;2005年05期
10 常同欽;;納米材料的測試與表征[J];微納電子技術;2006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龍威;袁銳波;曾浩;張宗成;;壓電式氣動伺服閥控制策略的研究[A];第十五屆流體動力與機電控制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2 修杰;夏長亮;;開關磁阻電機的模糊自適應PID控制[A];第二十六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07年
3 董曉坤;方勇純;周嫻瑋;張玉東;;基于壓電掃描管動態(tài)特性分析的AFM成像方法研究[A];第二十六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07年
4 喬美英;蘭建義;;模糊邏輯神經(jīng)網(wǎng)絡控制在交流調(diào)速系統(tǒng)中的仿真研究[A];第二十七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08年
5 張玉東;方勇純;董曉坤;周嫻瑋;;基于預測軌跡逆控制的AFM掃描方法[A];第二十七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08年
6 董曉坤;方勇純;張玉東;;一種基于臨近點集數(shù)據(jù)融合的AFM動態(tài)成像方法[A];第二十九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10年
7 于杰;方勇純;張玉東;董曉坤;;用于AFM快速成像的變速掃描方法研究[A];中國自動化學會控制理論專業(yè)委員會B卷[C];2011年
8 張維煜;阮穎;嵇尚華;孫曉東;朱熀秋;;交流混合磁軸承變剛度系數(shù)分析與控制系統(tǒng)研究[A];中國自動化學會控制理論專業(yè)委員會B卷[C];2011年
9 馬廣富;劉剛;黃靜;李傳江;;基于Gauss偽光譜算法的航天器姿態(tài)快速機動控制[A];中國自動化學會控制理論專業(yè)委員會C卷[C];2011年
10 劉蕾;張國山;;基于動態(tài)補償?shù)氖軘_線性系統(tǒng)最優(yōu)跟蹤控制[A];中國自動化學會控制理論專業(yè)委員會D卷[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侯婷;離散時間Markov跳變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與魯棒H_2/H_∞控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冷欣;船用增壓鍋爐汽包水位預測控制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年
3 王淑珍;基于白光干涉超精密表面形貌測量方法與系統(tǒng)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4 張春明;常壓等離子體處理滌綸織物的顏料噴墨印花性能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5 付永忠;基于AFM和硫系相變材料的超高密度數(shù)據(jù)存儲機理研究[D];江蘇大學;2010年
6 王亞珍;基于熱力耦合的界面摩擦機理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7 程如岐;基于Z拓撲的光伏并網(wǎng)逆變器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南棟祥;具突變性對象的量子神經(jīng)網(wǎng)絡突變波函數(shù)及權重波函數(shù)的分析與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9 宋新;跨共振的周期—積分邊值問題[D];吉林大學;2011年
10 宋靜;小分子化合物J2作用于大鼠角膜細胞的體外及體內(nèi)實驗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馮小冬;基于模糊PID控制的呼吸機壓力控制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0年
2 汪步云;水下作業(yè)機械手抓取力伺服控制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3 張蛟龍;平面二級倒立擺的控制策略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4 邵建橋;液壓混合動力汽車能量再生系統(tǒng)特性仿真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5 岳光亮;基于液壓制動行星調(diào)速軟起動系統(tǒng)的研究設計[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6 高麗麗;大功率電動汽車多功能智能快速充電機的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7 檀庭躍;智能控制算法在倒立擺系統(tǒng)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8 商亮亮;先進PID算法研究及其在開口閃點儀溫控系統(tǒng)中的應用[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9 岳殿霞;多電平Buck直流變換器技術的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10 朱頎;碘化鋅溶液濃縮裝置的設計[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同被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邵棟;;氫能源——二十一世紀的新能源[J];安徽科技;2010年01期
2 徐洪峰;盧璐;朱少敏;;石墨納米纖維用作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催化劑載體[J];催化學報;2008年06期
3 趙雷洪,鄭小明,費金華;稀土氧化物固體堿催化劑的表面性質Ⅰ.稀土氧化物表面活性中心的表征[J];催化學報;1996年03期
4 種法力;陳勇;吳玉程;陳俊凌;;La_2O_3彌散增強鎢合金面對等離子體材料及其高熱負荷性能[J];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報;2009年03期
5 陶明大,陳云貴,閆康平,周川,吳朝玲,涂銘旌;稀土氧化物對貯氫合金電極電化學性能的影響[J];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05年04期
6 夏同馳;李曉峰;董會超;梅金富;姬娜娜;;電沉積制備La-Mg-Ni貯氫合金薄膜及其性能的研究[J];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10年03期
7 顧建國;;我國新能源公交車發(fā)展探討(三):燃料電池汽車的發(fā)展前景[J];人民公交;2010年03期
8 鮑海飛,李昕欣,王躍林;原子力顯微鏡中微懸臂梁/探針橫向力的標定[J];測試技術學報;2005年01期
9 程年才;木士春;潘牧;袁潤章;;膠體法制備PEMFC催化劑的評述[J];電池;2007年03期
10 郁毅剛,徐如祥,蔡穎謙,姜曉丹,柯以銓;原子力顯微鏡在生命科學研究中的應用[J];第一軍醫(yī)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張冬仙;原子力顯微術的新方法研究及新型原子力顯微鏡系統(tǒng)研制[D];浙江大學;2004年
2 胡振江;基于AFM探針刻劃可控三維微結構加工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3 周嫻瑋;原子力顯微鏡成像與納米操作控制的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熊丹;基于AFM與干涉光譜的薄膜厚度測量系統(tǒng)[D];浙江大學;2007年
2 張淳;低溫燃料電池電催化劑的制備及其應用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3 宋明明;輕敲模式原子力顯微鏡微懸臂—探針動力學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7年
4 鄢志丹;基于AFM的納米操作系統(tǒng)主控器及其反饋模塊的開發(fā)[D];天津大學;2007年
5 齊立民;基于大行程柔性鉸鏈的精密并聯(lián)機器人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6 周凱波;一種組合式AFM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天津大學;2009年
7 吳海靈;銅催化的環(huán)加成反應和鐵催化的羰基化反應的理論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8 成黎;AFM壓電驅動器建模與控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于曉梅,江興流,J.Thaysen,O.Hansen,A.Boisen;硅壓阻輸出微傳感器的1/f噪聲[J];半導體學報;2001年09期
2 張亦奕;牟建勛;邵志峰;;原子力顯微鏡在結構生物學中的應用[J];電子顯微學報;1996年Z1期
3 趙清亮,王景賀,李旦,董申;掃描探針顯微鏡的最新技術進展及應用[J];電子顯微學報;2000年01期
4 張英鴿,王琛,趙德祿,白春禮,林樟,田芳,蘇明;乙酰膽堿酯酶分子的原子力顯微成像[J];電子顯微學報;1999年01期
5 林璋,王琛,馮喜增,白春禮;亞精胺誘導DNA凝聚的有序性的AFM研究[J];電子顯微學報;1999年01期
6 干蜀毅;常規(guī)掃描電子顯微鏡的特點和發(fā)展[J];分析儀器;2000年01期
7 吳宏鑫,劉一武,劉忠漢,解永春;特征建模與撓性結構的控制[J];中國科學E輯:技術科學;2001年02期
8 陳存華,劉建國,鄭家燊,周崎;CO_2激光液相誘導沉積金屬層附著力的研究[J];激光技術;2004年01期
9 孫潤廣,齊浩,張靜;脂質體結構特性的原子力顯微鏡研究[J];物理學報;2002年06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華寶成;錢建強;姚駿恩;;狀態(tài)激勵輕敲模式原子力顯微鏡的設計與仿真[J];電子顯微學報;2011年01期
2 房軒;李艷寧;傅星;胡小唐;;品質因數(shù)調(diào)控技術提高AFM橫向分辨力的研究[J];天津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3 房軒;李艷寧;胡曉東;胡小唐;;原子力顯微鏡微懸臂梁品質因數(shù)的數(shù)字調(diào)控技術的研究[J];中國機械工程;2007年13期
4 李艷寧;趙倩云;王忠順;房軒;宋麗薇;李樹民;傅星;胡小唐;;壓電探針應用于原子力顯微鏡液體成像的研究[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5 樊康旗;賈建援;朱應敏;;輕敲模式下原子力顯微鏡的能量耗散機理研究[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7年06期
6 冷煒,楊甬英,楊李茗;一種新穎的點衍射干涉輕敲模式原子力顯微鏡[J];光學儀器;2005年03期
7 仲進安,郭隱彪;高精度非球面表面測量技術研究[J];機械工程學報;2005年01期
8 王寶玉;何北海;李軍榮;孟云蘭;;原子力顯微鏡在制漿造紙研究中的應用[J];造紙科學與技術;2010年04期
9 蔡素梅;林煒;;原子力顯微鏡技術及其在皮革學科中的應用[J];中國皮革;2011年15期
10 朱杰,孫潤廣;原子力顯微鏡的基本原理及其方法學研究[J];生命科學儀器;2005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廖小華;葛楊翔;李玉和;李慶祥;;超精表面納米尺度劃痕檢測系統(tǒng)的研究[A];第三屆全國信息獲取與處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2 張坤;齊浩;任兆玉;陳文芳;劉穎;艾霞;;UV誘導的細胞DNA損傷檢測[A];第七屆全國光生物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0年
3 孫劍楠;季宇彬;汲晨鋒;;羊棲菜多糖(SFPS-B2)的原子力顯微鏡觀察[A];2008年全國糖生物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C];2008年
4 葉志義;楊學恒;靳平;;P-selectin/PSGL-1分子間相互作用的原子力顯微鏡研究[A];重慶市首屆工程師大會論文集[C];2004年
5 蔣俊光;蔡明軍;郝先;單玉萍;王宏達;;活細胞膜蛋白定位的分子識別原子力顯微鏡研究簡介[A];東北三省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會2008年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C];2008年
6 葉志義;張麗;范霞;;原子力顯微鏡研究加載速率對細胞彈性的影響[A];第九屆全國生物力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7 李學豐;張高勇;董金鳳;周曉海;洪昕林;嚴肖慈;羅明道;;原子力顯微鏡研究囊泡在云母表面形成的結構[A];中國化學會第十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4年
8 張亦奕;賀節(jié);商廣義;姚駿恩;;原子力顯微鏡及應用[A];第八次全國電子顯微學會議論文摘要集(Ⅱ)[C];1994年
9 石瑋;郭正洪;戎詠華;陳世樸;徐祖耀;;原子力顯微鏡測定馬氏體相變切變角新方法[A];第十一次全國電子顯微學會議論文集[C];2000年
10 魯晶晶;景黎君;李盡義;韓瑞;方桂遠;彭濤;張博愛;賈延劼;;Caveolin-1對大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神經(jīng)分化影響的原子力顯微鏡觀察[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次全國神經(jīng)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毛黎 張巍巍;[N];科技日報;2010年
2 郝清霞;[N];中國包裝報;2002年
3 記者 錢錚;[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4 孝文;[N];江蘇科技報;2009年
5 王力;[N];中國包裝報;2003年
6 粵雯;[N];中國包裝報;2004年
7 馮衛(wèi)東;[N];科技日報;2009年
8 本報記者 劉霞;[N];科技日報;2010年
9 楊燁;[N];人民公安報;2003年
10 何屹;[N];科技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章健;原子力與光子掃描隧道組合顯微鏡功能性樣機[D];大連理工大學;2005年
2 龍飛;基于原子力顯微鏡的高效率DNA納米操縱系統(tǒng)設計與應用[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3 伏霞;探針掃描式液相原子力顯微鏡技術及系統(tǒng)研制[D];浙江大學;2011年
4 徐臨燕;納米梁諧振器的測試與表征方法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5 李立新;材料表面納米尺度力學及電學特性的原子力顯微鏡研究[D];燕山大學;2006年
6 王飛;原子力顯微鏡微懸臂梁剛度測量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7 金燕;原子力顯微鏡用于核酸相互作用的研究[D];湖南大學;2004年
8 王永進;SOI光波導器件及其增透膜的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統(tǒng)與信息技術研究所);2005年
9 金陽;可德膠(Curdlan)多糖分子構象及其衍生物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10 徐宗偉;原子力顯微鏡碳納米管探針的制備及其檢測性能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蘇琪;輕敲模式下AFM快速掃描技術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8年
2 黃飛程;CD_8~+T細胞表面受體分析和骨形態(tài)蛋白對人乳腺癌細胞的作用及機理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3 李樹民;微懸臂梁品質因數(shù)調(diào)控模塊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4 于淼;癌細胞納米力學性能測試方法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5 牛頓;液相原子力顯微鏡懸臂梁動態(tài)特性與成像分析[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6 張晶;納米材料表面形貌和粒徑的原子力顯微鏡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7 張濤;原子力顯微鏡在材料和生命科學中的應用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8 王宏霞;碳納米管操控加工的研究[D];廣東工業(yè)大學;2005年
9 劉濟春;IPC-208B型原子力顯微鏡的鏡體設計及其應用[D];重慶大學;2005年
10 原劍;大掃描范圍原子力顯微鏡的研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電工研究所);2006年
本文關鍵詞:輕敲模式下AFM快速掃描技術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460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yiqiyibiao/246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