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儀器儀表論文 >

基于壓電疊堆的大力矩微位移平臺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11-17 12:23
【摘要】:作為精密工程和精密儀器關鍵技術之一的高精度微位移技術在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的制造與檢測、生物芯片技術、納米技術、光學組件定位、光纖對接、微電子產(chǎn)品制造、精密和超精密加工、精密操作、精密測量、生物醫(yī)學工程、材料表面原子結構分析等許多尖端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微位移定位技術的發(fā)展與國家在國防軍工和國民經(jīng)濟領域的進步息息相關,它的各項技術指標是各國高科技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標志。隨著微電子技術、通訊技術和超精密加工等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對精密定位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有些應用領域要求系統(tǒng)具有納米級的分辨率,亞微米甚至納米級的重復定位精度。因此,微位移工作平臺被要求具有大行程、高精度、小體積和快速響應等技術要求。論文首先,對課題研究的重要性和意義進行闡述,并對微位移平臺的構成、國內(nèi)外的研究現(xiàn)狀,以及論文的研究內(nèi)容進行介紹。其次,介紹了壓電材料的壓電效應與壓電方程、壓電陶瓷的參數(shù)特性和壓電疊堆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對有限元分析方法進行了闡述,并在此基礎上,利用有限元分析軟件ANSYS對壓電疊堆進行建模,對其位移輸出特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在一定條件下,壓電疊堆的輸出位移與所施加的電壓呈良好的線性關系,且一定長度的壓電疊堆,壓電陶瓷片越薄,輸出位移越大。第三,針對壓電疊堆位移輸出量小的特點,提出了位移放大機構方案,設計了基于正交三角放大原理的壓電疊堆鈸型位移放大致動器。介紹了放大機構的工作原理。運用靜力學分析方法和能量法,對位移放大機構的工作特性進行計算分析;運用ANSYS有限元軟件,對位移放大機構從靜態(tài)和動態(tài)兩個方面進行計算分析。對位移放大致動器的靜態(tài)和動態(tài)特性進行測試分析。理論分析和實際測試都證明基于正交三角放大原理設計并制造的壓電疊堆位移放大致動器不僅能提供較大的輸出位移和輸出力矩,而且具有優(yōu)秀的靜態(tài)和動態(tài)特性,完全能用作微位移平臺的驅動器。第四,利用壓電疊堆和三角放大原理設計并制造了一個高精度、大力矩、響應快速的微位移平臺。利用有限元分析了這一平臺的位移和應力變化情況,以及平臺的振動模態(tài)和動態(tài)特性。同時,運用激光測試的方式,對這個平臺的特性進行測試。通過靜態(tài)特性測試和動態(tài)特性測試,可以看出這個微位移平臺能穩(wěn)定快速地輸出較大位移。針對在特性測試中,壓電材料的滯后和蠕動特性提出有效的控制方式,實現(xiàn)快速準確的定位。運用LabVIEW對基于壓電疊堆微位移平臺的驅動系統(tǒng)進行設計開發(fā)。分別對開環(huán)控制、增量型PID的閉環(huán)控制和基于MatLab實現(xiàn)的神經(jīng)網(wǎng)絡PID閉環(huán)控制三種定位控制策略進行了設計和分析。最后,實驗結果表明,相比開環(huán)控制,PID的閉環(huán)控制在不影響微位移平臺響應速度的基礎上,克服了壓電材料的滯后和蠕變影響,因此定位的精度和準確性都能得到很好的保證。而基于BP神經(jīng)網(wǎng)絡PID參數(shù)自整定可以避免人工參數(shù)整定的繁瑣和不及時,進一步提高了這一微位移平臺驅動系統(tǒng)的實用性和定位的準確快速性,值得進一步在實際中進行開發(fā)應用。論文從微位移平臺的構成出發(fā),從壓電疊堆,到基于三角放大原理的鈸型位移致動器,再到微位移平臺,從理論分析、樣機制作和實驗測試等多反面多角度對微位移平臺進行闡述。同時,考慮到壓電材料的磁滯和蠕變等特性,針對微位移平臺研制了帶閉環(huán)的驅動控制系統(tǒng)。最終研制出一種具有高精度、大行程、大力矩、響應快速的微位移平臺。外形尺寸115mm×115mm×20mm,最大位移量140 μ m×140 μ m:重復精度±0.02μm,最大負荷250N。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東南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H70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榮烈潤;微位移機構綜述[J];機電一體化;2005年02期

2 王文偉,包文清,胡翹,鄔曉華,黃文浩;沖擊式微位移機構的性能測試與分析[J];電子顯微學報;1999年01期

3 張慶,王華坤,張世琪;二維微動工作臺微位移機構特性研究[J];制造技術與機床;2003年11期

4 陳學峰;李懋強;;一種簡易的多自由度微位移器[J];壓電與聲光;2006年05期

5 劉登云;楊志剛;程光明;曾平;;微位移機構的現(xiàn)狀及趨勢[J];機械設計與制造;2007年01期

6 張建瓴;陳萬銀;可欣榮;魏德仙;洪添勝;;一種微位移放大機構的設計與仿真[J];機械設計;2009年12期

7 聶海旭;張斌;;基于壓電雙晶片驅動微位移放大機構設計[J];熱處理技術與裝備;2012年04期

8 沈健;任興亮;張海巖;;二維解耦微位移工作臺的設計和有限元分析[J];機械工程師;2013年04期

9 溫任林,顏景平,邱曉寒;微位移器振動特性的研究[J];應用科學學報;1998年02期

10 于水,李慶祥,白立芬;微位移工作臺靜、動態(tài)特性實驗系統(tǒng)[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肖成榕;張建寰;;微位移機構及其控制技術研究現(xiàn)狀和發(fā)展[A];福建省科協(xié)第五屆學術年會數(shù)字化制造及其它先進制造技術專題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王鳴;聶守平;李明;李達成;;自混合干涉微位移傳感器[A];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學術論文集[C];2004年

3 王文偉;包文清;胡翹;鄔曉華;黃文浩;;沖擊式微位移機構的性能測試與分析[A];第五屆全國STM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8年

4 孫寶玉;付立成;;基于壓電陶瓷的微位移機構動態(tài)特性研究[A];科技創(chuàng)新與節(jié)能減排——吉林省第五屆科學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5 楊寧;王恒坤;;一種光電式微位移測量裝置[A];第九屆全國信息獲取與處理學術會議論文集Ⅱ[C];2011年

6 馮慶玉;彭首軍;龔勝平;;高幀速采樣外差干涉微位移測量[A];2010年西部光子學學術會議摘要集[C];2010年

7 齊峰;雷沅忠;王秋良;余運佳;;低溫環(huán)境下超導體微位移測量的研究[A];電工理論與新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8 王海濤;羅秋鳳;周必方;E.J.Richter;;光纖微位移傳感器及其牙齒咀嚼運動的測量研究[A];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第三屆青年學術會議論文集(下)[C];2001年

9 王世長;林輝;;微位移器用壓電陶瓷研究[A];94'全國結構陶瓷、功能陶瓷、金屬/陶瓷封接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崔建軍;基于Fabry-Perot干涉與原子晶格間距的微位移計量及溯源研究[D];天津大學;2014年

2 靳宏;基于壓電疊堆的大力矩微位移平臺研究[D];東南大學;2016年

3 魏強;納米定位微位移工作臺的控制技術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4 紀華偉;壓電陶瓷驅動的微位移工作臺建模與控制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5 宋殿友;精密PSD微位移在線測量技術的研究與應用[D];天津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群;拼合鏡面望遠鏡的低溫微位移促動器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2 劉濤;白光干涉儀微位移平臺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4年

3 任歡;不同結構光纖環(huán)微位移傳感器對比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4年

4 張玲玲;精密微位移調(diào)整系統(tǒng)的設計與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09年

5 劉振波;微位移技術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07年

6 任興亮;新型微位移機構的設計和分析計算[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3年

7 朱仁勝;多自由度微位移工作臺仿真的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4年

8 黃金永;空間用精密微位移平臺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9 曾彬;摩擦驅動微位移試驗平臺的設計和研究[D];東華大學;2007年

10 張斌;壓電雙晶片型微位移放大機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

本文編號:233777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yiqiyibiao/233777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c08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