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比例尺立體測繪縮比相機主支撐結構設計
本文關鍵詞: 主支撐結構 隨機響應 動力學優(yōu)化設計 立體測繪相機 離軸三反相機 桁架 出處:《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5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隨著立體測繪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立體測繪相機光學系統(tǒng)對焦距、視場角,入瞳直徑方面的要求愈來愈高,立體測繪相機的設計和加工難度愈來愈大。離軸三反光學系統(tǒng)通過多次轉(zhuǎn)折光路,可以在保持焦距不變的條件下有效縮短相機尺寸。一方面,離軸三反光學系統(tǒng)具有較容易控制系統(tǒng)的雜散輻射,沒有中心遮攔損失,能量利用率高,不存在色差,可設計變量多等優(yōu)點,在立體測繪相機領域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另一方面,離軸三反光機系統(tǒng)結構非軸對稱,其主支撐結構設計和系統(tǒng)裝調(diào)是公認的難點。針對當前由傳統(tǒng)結構設計方法向優(yōu)化設計方法,由基于靜載荷的設計方法向基于動載荷設計方法轉(zhuǎn)變的必要性和趨勢,本課題以某立體測繪縮比相機研制為背景進行離軸三反立體測繪相機主支撐結構的優(yōu)化設計方法研究。針對該相機在立體測圖精度和結構質(zhì)量等方面的要求,將隨機響應最小化拓撲優(yōu)化設計方法引入到離軸三反立體測繪相機主支撐結構設計中。主要進行了以下幾方面研究工作:1.分析了該立體測繪縮比相機及其前/后視相機的光學系統(tǒng),其前/后視相機具有相同的結構形式,采用了相同的離軸三反光學系統(tǒng),其主支撐結構設計是該立體測繪縮比相機主支撐結構設計的關鍵。從立體測圖角度分析了測繪相機對交會角、內(nèi)方位元素和傳遞函數(shù)等指標的要求,對總體給出的相機主支撐結構設計指標進行了說明。2.針對光學系統(tǒng)的特點和要求,優(yōu)選了主支撐結構形式和材料;根據(jù)總體對重力載荷下相機的位移、隨機振動下次鏡的響應以及相機結構一階頻率方面的要求,進行了該結構的隨機響應最小化拓撲優(yōu)化設計,所得結果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在此基礎上得到了結構的尺寸優(yōu)化初始有限元模型,經(jīng)動力學尺寸優(yōu)化得到了前/后視相機的桁架式主支撐結構,其質(zhì)量約為3.8Kg。該主支撐結構的動力學分析和該相機的熱分析表明主支撐結構滿足各項設計要求。3.對該相機主支撐結構進行了0.1g的正弦掃描試驗和2gRMS的隨機振動試驗。試驗表明主支撐結構的一階頻率為291.4Hz,隨機振動試驗前后次鏡特征點在X、Y、Z向的掃描響應曲線吻合程度很高,說明該主支撐結構具有較好的剛度和穩(wěn)定性。次鏡沿光軸方向的隨機響應放大率得到了有效控制。有限元分析結果與動力學試驗結果間最大誤差為6.0%,滿足工程分析精度要求。證明了本文提出的主支撐結構設計方法的正確性和該結構的合理性。4.設計工裝連接前/后視相機,保持前視相機坐標系X軸豎直向上,后視相機坐標系X軸豎直向下狀態(tài),進行了該測繪相機交會角、傳遞函數(shù)和內(nèi)方位元素的標定。標定結果表明:立體測繪縮比相機交會角為22.6023°,相對偏差約為0.01%。前/后視相機在Nyquist頻率處的調(diào)制傳遞函數(shù)均大于0.1。前/后視相機的相對畸變均約為0.05%。相機的各種光學性能指標均滿足要求,說明了該相機主支撐結構具有很好的剛度和穩(wěn)定性。本文提出的設計方法可以將隨機響應納入離軸三反立體測繪相機的結構設計過程,能在較大程度上降低結構關鍵部位的隨機響應,優(yōu)化結構的動力學特性。本文提出的優(yōu)化策略也可用于其他同型相機主承力結構設計。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H76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云哲;;淺析減震支撐結構在廠房縱向框架抗震中的受力性能分析及應用[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1年20期
2 胡慶龍;張立平;李朝輝;;指向反射鏡輕量化及支撐結構設計與分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3期
3 王智;王忠素;;月基極紫外相機反射鏡與探測器間支撐結構[J];儀器儀表學報;2013年01期
4 苗常青;李學濤;馬浩;;空間充氣展開天線支撐結構的模態(tài)分析[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05年11期
5 黃卷潛;;帶彈簧支撐結構的計算方法[J];力學與實踐;2006年06期
6 朱佳寧;白國良;李紅星;;大型火電廠空冷主支撐結構動力特性分析[J];建筑結構;2006年S1期
7 陶宏新;胡振東;;空間充氣展開天線支撐結構尺寸優(yōu)化[J];計算機輔助工程;2007年03期
8 梁彪;劉偉;陳程;;平面光柵支撐結構設計及其面形分析計算[J];光子學報;2011年10期
9 張軍;張帆;高明輝;;大口徑反射鏡及其支撐結構設計[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2期
10 王健宇;劉永方;;鋼框架-支撐結構在高強度地震烈度下的反應分析[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2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李學濤;苗常青;馬浩;杜星文;;空間充氣天線支撐結構動載作用下力學分析[A];首屆全國航空航天領域中的力學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2 朱佳寧;白國良;李紅星;;大型火電廠空冷主支撐結構動力特性分析[A];首屆全國建筑結構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3 吳文凱;李經(jīng)澤;胡紹全;朱明智;;大型光學支撐結構的動態(tài)設計[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1999)[C];1999年
4 王杰;;新型LED顯示支撐結構材料的技術應用[A];第23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冊)[C];2014年
5 盧勃勃;譚寧;;圓桿式冷質(zhì)部件支撐結構的穩(wěn)定性分析[A];第九屆全國動力學與控制學術會議會議手冊[C];2012年
6 李峰;張素梅;;采用鋼管混凝土柱的框架-支撐結構性能分析[A];中國鋼協(xié)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協(xié)會第八次年會論文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延安市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高福華;強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 支撐結構調(diào)整轉(zhuǎn)型發(fā)展[N];陜西日報;2013年
2 ;一體機的改善空間[N];電腦報;2011年
3 記者 習少穎、通訊員 曹非;武漢三產(chǎn)業(yè)急需結構調(diào)整[N];湖北日報;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田茂金;海上風機支撐結構疲勞壽命分析方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2 侯增辰;連續(xù)式石墨化電爐支撐結構設計與性能分析[D];東北大學;2012年
3 梁劍;框架—跨層跨柱K形中心支撐結構性能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09年
4 張磊;槽式太陽能桁架支撐結構參數(shù)化建模與數(shù)值分析[D];新疆大學;2015年
5 陳琳;鋼框架—支撐結構的彈塑性時程分析[D];湖南大學;2013年
6 劉錦賢;空間可展天線支撐結構熱—結構分析[D];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
7 沙鑫;海上風電機組四樁導管架支撐結構的動力響應分析[D];中國海洋大學;2014年
8 方龍;海上漂浮式風機支撐結構初步設計及疲勞強度分析[D];江蘇科技大學;2014年
9 莫繼華;近海風電機組單樁式支撐結構疲勞分析[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10 解增希;網(wǎng)架式絕緣子支撐結構地震反應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5360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yiqiyibiao/1536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