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偏振態(tài)空間調制的緊湊型偏振光譜儀
本文關鍵詞:基于偏振態(tài)空間調制的緊湊型偏振光譜儀
【摘要】:提出并實現(xiàn)了一種緊湊型偏振光譜儀,該儀器采用光譜儀陣列,使測量光譜范圍覆蓋可見光波段;采用部分平行光路設計,簡化了測量配置和系統(tǒng)校準方法;運用入射面旋轉效應,實現(xiàn)了偏振態(tài)的空間并行調制,減少了測量時間.對多組樣品測量的結果證明了該緊湊型偏振光譜儀測量的準確性.由于測量速度快、結構簡單且易于在線集成,該緊湊型偏振光譜儀作為一種實時在線測量工具極具潛力.
【作者單位】: 華中科技大學數(shù)字制造裝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武漢頤光科技有限公司;
【基金】:基于散射場層析廣義橢偏儀的三維納米結構測量理論與方法(51475191) 基于MOEMS技術的微型光譜橢偏儀研制(2014BEC052) 基于穆勒矩陣橢偏實時測量的可控納米褶皺制備機理研究(2015CFB278) 納米光學測量技術與儀器創(chuàng)新群體(2015CFA005)~~
【分類號】:TH744.1
【正文快照】: PACS:07.60.Rd引言偏振光學儀器是一種利用偏振光與偏振器件的作用,實現(xiàn)樣品物理量或者光束偏振態(tài)測量的非接觸式精密儀器,其主要包括光譜橢偏儀、偏振光譜儀和偏振儀等.其中光譜橢偏儀和偏振光譜儀利用已知偏振態(tài)的橢圓偏振光與待測樣品作用,檢測樣品反射或者透射前后的偏振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志鶴,朱俊,金正升;扭轉單模光纖偏振態(tài)調制的實驗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1992年02期
2 ;哈佛大學實現(xiàn)對激光偏振態(tài)控制[J];計測技術;2009年02期
3 帥永;車志釗;張昊春;江樂;談和平;;平面近場輻射的單色效應和偏振態(tài)[J];工程熱物理學報;2008年06期
4 王軍利,方強,王永昌;一種新型偏振態(tài)綜合儀的實驗研究[J];光電子·激光;2005年10期
5 龔立夫,高義河,李劬,張軍,陳英禮;Pancharatnam 位相非線性的實驗研究[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1997年10期
6 陳哲;呂鋒;葛菁華;張軍;余健輝;林宏奐;隋展;;增強偏振態(tài)二維無序分布特性的光學晶體退偏器[J];紅外與激光工程;2013年05期
7 徐德衍;扈金富;伍樹東;;單模光纖中光束偏振態(tài)的自調節(jié)[J];光學儀器;1990年02期
8 白云峰;閆照宇;浦合力;;僅使用偏振片精確測量偏振態(tài)[J];黑龍江工程學院學報;2014年01期
9 于美文,馬春榮,張齊;光致各向異性記錄介質在光計算中的應用[J];儀器儀表學報;1991年02期
10 閔雙全,黃德修;一種無端偏振控制的新方法[J];華中理工大學學報;1995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呂鑫;蔣卓勤;李迎春;;偏振態(tài)的高速實時測量方法的研究[A];中國光學學會2010年光學大會論文集[C];2010年
2 陳清穎;張淳民;;圖像、光譜、偏振態(tài)多維信息一體化獲取技術研究[A];2013年(第五屆)西部光子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3 孔令杰;肖曉晟;楊昌喜;;基于非線性偏振旋轉鎖模的耗散孤子光纖激光器中的偏振態(tài)演化研究[A];中國光學學會2011年學術大會摘要集[C];2011年
4 陳利菊;姚保利;韓俊鶴;郜鵬;蒲守智;;激發(fā)光偏振態(tài)對二芳基乙烯光致各向異性的影響[A];第十七屆十三。ㄊ校┕鈱W學術年會暨“五省一市光學聯(lián)合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魏亞東;唐志列;劉小寶;廖常俊;劉頌豪;;相位調制偏振態(tài)QKD系統(tǒng)偏振補償技術研究[A];中國光學學會2006年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謝玉波;表面等離激元納米光子學中的偏振態(tài)研究[D];南京大學;2016年
2 楊二嬋;納米共振單元及其復合結構對光偏振態(tài)、傳輸特性調控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6年
3 李剛;高功率化學氧碘激光器腔內偏振態(tài)控制與高反射位相延遲鏡的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04年
4 尚超;光纖高速偏振態(tài)檢測與偏振光時域反射技術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2年
5 李政勇;光纖偏振態(tài)的高速控制與偏振編碼通信[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美潔;低雙折射光纖中拉曼增益對光偏振態(tài)的影響[D];內蒙古大學;2015年
2 王宏偉;基于量子絕熱捷徑技術的光學偏振操控及器件設計[D];上海大學;2015年
3 刁一晉;基于光波偏振態(tài)的光纖扭曲傳感器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4 魏源;SU(2)型偏振態(tài)發(fā)生器控制方案的設計與實現(xiàn)[D];福州大學;2014年
5 楊灝;在各向異性介質中調制光學偏振態(tài)的幾何相[D];南昌大學;2012年
6 徐曉杰;基于虛擬儀器的偏振態(tài)測量技術的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7 張人元;單模光纖中偏振態(tài)的發(fā)生和檢測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8 唐占軍;對擠壓光纖式偏振控制器電控技術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9 劉超;關于光學系統(tǒng)中光束能量和偏振態(tài)的分析方法[D];浙江大學;2012年
10 宋紹忠;高能化學激光腔內偏振態(tài)控制的初步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2007年
,本文編號:11504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yiqiyibiao/1150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