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米望遠鏡液晶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的關鍵技術研究
本文關鍵詞:2米望遠鏡液晶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的關鍵技術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自適應光學 光機結構設計 哈特曼波前探測器 大氣色散校正器 膠粘反射鏡 光學系統(tǒng)裝調與檢測
【摘要】:液晶自適應光學技術以其校正單元多、校正量大、價格低廉等優(yōu)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近年來,液晶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與大口徑地基望遠鏡匹配取得了很好的觀測效果。隨著望遠鏡口徑的增大,成像分辨率要求的提高,望遠鏡系統(tǒng)對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系統(tǒng)中的關鍵器件哈特曼波前探測器,不僅要在光學設計上滿足探測要求,同時還要在工作時無振動始終處于最佳位置,以保證高精度探測效果;隨著成像分辨率的增加,原本不顯著的大氣色散問題也嚴重影響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的成像效果;光學元件尺寸的增大對支撐結構的要求提高等等。本論文針對與2米望遠鏡相匹配的液晶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的關鍵技術進行了研究。設計了哈特曼波前探測器。針對2米口徑望遠鏡、大氣相干長度10cm的探測條件,設計并模擬分析了哈特曼波前探測器的光學鏡頭,完成了與EMCCD的組裝。采用曲柄滑塊機構,實現(xiàn)了由直線運動轉換為轉動運動,獲得了高精度、強穩(wěn)定性的二維自動控制調節(jié)機構,使哈特曼波前探測器在俯仰和方位上的調節(jié)精度分別為±0.43角秒和±2.1角秒,優(yōu)于6角秒的設計指標要求。分析了不同觀測天頂角下的大氣色散對系統(tǒng)成像分辨率的影響,以液晶波前校正器的校正中心波長785nm為基準,選擇了折射率曲線交叉點在該波長處的FK51和QK3兩種材料,將這兩種材料的對稱楔形膠合平板制成2個鏡片,分別固定于對稱反轉的兩空心轉軸內,采用步進電機驅動,依據(jù)望遠鏡俯仰角進行自動控制旋轉,制備出大氣色散校正器,使目標光束在透過大氣色散校正器后的成像位置不發(fā)生改變。為解決大氣色散校正器中空心軸轉角誤差的測量問題,設計出基于自準直儀的360°連續(xù)轉角測量裝置,利用光楔消除了傳統(tǒng)測量方法存在的軸系擺角誤差,消除了擺角對測量結果的影響。利用該測量裝置檢測了大氣色散校正器中兩空心轉軸的轉角精度,分別為±0.05度和±0.07度,均優(yōu)于0.1度的設計要求。提出了基于等效應力法的光學元件膠粘建模方法,解決了整體建模法的模型復雜問題,實現(xiàn)了中小型光學元件膠粘模型的快捷仿真分析。利用等效應力法模擬分析了溫度對膠粘反射鏡面形的影響,并進行了實驗驗證,實驗和仿真結果基本吻合,證明了等效應力法的有效性。提出先單元模塊裝調、再進行單元模塊對接的總體光路裝調方案,設計并標定了光軸探測裝置,利用該裝置實現(xiàn)了液晶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的整體光軸裝調,光學元件的裝調精度可達±5角秒。提出了以傾斜鏡為基準的液晶自適應系統(tǒng)孔徑對準裝調方案,利用液晶校正器施加離焦圖案、哈特曼探測器實時探測的方法,實現(xiàn)了液晶校正器的校正區(qū)域和哈特曼探測器的探測區(qū)域的精確對準。最后,利用Zygo干涉儀和哈特曼波前探測器對裝調光路進行了檢測,探測支路與校正成像支路的波像差RMS分別為0.09λ和0.06λλ632.8nm,均優(yōu)于0.1λ的設計要求。本論文詳細研究了2米望遠鏡液晶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的研制關鍵技術,為液晶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的工程應用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為與4米、8米等大口徑地基望遠鏡相匹配的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的研制提供了經驗。
【關鍵詞】:自適應光學 光機結構設計 哈特曼波前探測器 大氣色散校正器 膠粘反射鏡 光學系統(tǒng)裝調與檢測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H743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1章 緒論13-27
- 1.1 自適應光學在空間目標觀測中的作用13-16
- 1.2 液晶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的優(yōu)勢及發(fā)展現(xiàn)狀16-25
- 1.3 本論文的研究內容25-27
- 第2章 液晶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的光學結構設計27-37
- 2.1 引言27
- 2.2 2米望遠鏡的液晶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及技術要求27
- 2.3 2米望遠鏡的液晶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的光學結構27-31
- 2.4 液晶校正器響應矩陣的測量光路31-34
- 2.4.1 液晶響應矩陣測量光路的設計31-32
- 2.4.2 反射鏡的移動精度分析32-34
- 2.5 出瞳誤差分析34-35
- 2.6 小結35-37
- 第3章 液晶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中主要部件的光機結構設計37-99
- 3.1 引言37
- 3.2 哈特曼波前探測器的設計37-60
- 3.2.1 微透鏡陣列和CCD相機的選擇38-40
- 3.2.2 哈特曼波前探測器的光學結構設計40-43
- 3.2.3 哈特曼波前探測器的高精度調節(jié)機構設計43-49
- 3.2.4 回程差分析49-51
- 3.2.5 調節(jié)機構穩(wěn)定性分析51-53
- 3.2.6 調節(jié)機構實驗測試53-60
- 3.3 色散校正器的設計60-83
- 3.3.1 色散校正器的光學設計64-71
- 3.3.2 色散校正器的機械結構設計71-72
- 3.3.3 轉角測量系統(tǒng)的設計72-80
- 3.3.4 轉軸轉角的測量80-83
- 3.4 反射鏡支撐結構分析83-96
- 3.4.1 溫度變化對反射鏡的應力作用86-88
- 3.4.2 強迫位移約束對反射鏡面形的影響88-92
- 3.4.3 實驗對比分析92-96
- 3.5 小結96-99
- 第4章 液晶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的裝調與檢測99-119
- 4.1 引言99
- 4.2 裝調與檢測方案的提出99-107
- 4.2.1 元件的裝調方案99-103
- 4.2.2 系統(tǒng)的檢測方案103-107
- 4.3 前準直單元的裝調與檢測107-110
- 4.4 校正成像單元的裝調與檢測110-111
- 4.5 其他單元的裝調與檢測111-113
- 4.6 單元間對接及系統(tǒng)整體檢測113-117
- 4.7 小結117-119
- 第5章 結論與展望119-121
- 參考文獻121-135
- 在學期間學術成果情況135-137
- 指導教師及作者簡介137-139
- 致謝139-14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文杰;穆全全;王少鑫;王海萍;楊程亮;曹召良;宣麗;;Roll angle measurement with a large range based on the photoelectronic autocollimator[J];Optoelectronics Letters;2016年01期
2 李文杰;王少鑫;穆全全;楊程亮;曹召良;宣麗;;用等效應力法分析溫度變化對膠粘反射鏡面形的影響[J];光子學報;2015年12期
3 李文杰;穆全全;王少鑫;王海萍;楊程亮;曹召良;宣麗;;哈特曼探測器的高精度調節(jié)機構[J];光學精密工程;2015年10期
4 句愛松;侯文玫;楊衛(wèi);羅佳林;柯有龍;;改進型的滾轉角測量干涉儀[J];中國激光;2015年07期
5 閆勇;姚勁松;張雷;王棟;;精密光學膠結件的快速脫膠[J];光學精密工程;2015年06期
6 解洪升;楊樂寶;李大禹;宣麗;夏明亮;;人眼色差對夏克-哈特曼波前探測器的影響[J];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2015年03期
7 張麗敏;王富國;安其昌;楊飛;王志;;Bipod柔性結構在小型反射鏡支撐中的應用[J];光學精密工程;2015年02期
8 王亮;陳濤;劉欣悅;林旭東;劉杰;張振鐸;董磊;;Zernike模式快速算法及其在自適應光學中的應用[J];電子測量與儀器學報;2014年11期
9 侯文玫;鐘朝陽;樂燕芬;胡凱;時凱;;高精密滾轉角測量干涉儀[J];機械工程學報;2014年22期
10 衛(wèi)沛鋒;劉欣悅;林旭東;董磊;王鳴浩;;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校正后實際分辨率評價指標[J];中國光學;2014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欣;基于壓電變形鏡的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魯棒控制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2014年
2 張?zhí)m強;太陽高分辨力成像多層共軛自適應光學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光電技術研究所);2014年
3 武云云;自適應光學技術在大氣光通信中的應用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光電技術研究所);2013年
4 賈鵬;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的計算機模擬[D];南京大學;2013年
5 胡紅斌;液晶波前校正器的過驅動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3年
6 蘇志德;高精度干涉測量隨機移相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3年
7 齊岳;基于液晶自適應光學技術的視網膜微血管成像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3年
8 龐志海;離軸反射光學系統(tǒng)計算機輔助裝調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2013年
9 郭仁慧;近紅外大口徑波長移相干涉儀關鍵技術及應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3年
10 鈕賽賽;基于自適應光學高分辨率微型成像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李兆坤;自適應光學在自由空間光通信大氣補償中的應用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2 趙菲菲;S-H波前傳感器在計算機輔助裝調中的應用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3年
3 吳臘紅;夏克—哈特曼波前傳感器精度標校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光電技術研究所);2013年
4 張利;基于自適應光學的水下成像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2010年
5 鄔婧;反射式高精度星模擬器光學系統(tǒng)設計[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6 張欣婷;高精度光電自準直儀的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7 叢杉珊;大視場、長焦距、反射式空間光學系統(tǒng)設計[D];長春理工大學;2008年
8 趙陽;新型反射式星敏感器光學系統(tǒng)設計[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0908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yiqiyibiao/1090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