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硬件損傷的大規(guī)模MIMO系統(tǒng)頻譜效率及性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28 17:23
大規(guī)模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術做為未來無線通信的核心技術之一,在傳輸安全性、通信網(wǎng)絡速率以及頻譜效率(SE)等方面有很大優(yōu)勢,其中頻譜效率是衡量大規(guī)模MIMO系統(tǒng)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然而隨著系統(tǒng)天線數(shù)目的增加,硬件的開銷也會逐漸增大,為了降低硬件的成本,通常會采用不完美的硬件,因此如何在硬件損傷的情況下保持系統(tǒng)高頻譜效率成為目前的研究重點。本文針對大規(guī)模MIMO系統(tǒng)中高頻譜效率的選擇以及硬件損傷對系統(tǒng)頻譜效率的影響,主要進行了以下研究。1.針對多用戶最小均方誤差(M-MMSE,Multicell Minimum Mean-Squared Error)和幾種常見的接收組合/預編碼方案,分別在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中,對系統(tǒng)的平均和頻譜效率及性能進行了分析,比較了這幾種接收組合/預編碼方案的復雜度,選出了M-MMSE、正則化迫零(RZF,Regularized Zero-Forcing)和最大比(MR,Maximum Ratio)三種在高頻譜效率和低復雜度之間折衷的接收組合/預編碼方案;2.針對大規(guī)模MIMO系統(tǒng)的下行鏈路,在信道非理想的條件...
【文章來源】:西北師范大學甘肅省
【文章頁數(shù)】: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f=1時,不同接收組合方案下BS天線數(shù)和平均UL和SE的函數(shù)關系圖
M-MMSE等方案的頻譜效率及性能分析20BS都有不同數(shù)目的天線,每個相干塊都有fK個導頻,其余fKc個樣本都用于UL數(shù)據(jù)傳輸。圖3.3f=1時,不同接收組合方案下BS天線數(shù)和平均UL和SE的函數(shù)關系圖圖3.3顯示了復用因子f1時BS天線數(shù)和平均UL和SE的函數(shù)關系圖。可以看出,M-MMSE比其他幾種方案提供了更高的SE。在天線數(shù)保持變化的整個過程中,S-MMSE所提供的SE比M-MMSE一直都低,但是比RZF和ZF要高出5%-10%,且一直保持不變。當M≥20時,RZF和ZF所提供的SE基本相同;當M<20時,ZF方案提供的SE比RZF低大約10%-50%,因為天線數(shù)目太少,BS沒有足夠的自由度來消除干擾。而MR由于不需要求逆矩陣,復雜度最低,因此其可提供的SE只能達到其他方案的一半。圖3.4f=2時,不同接收組合方案下BS天線數(shù)和平均UL和SE的函數(shù)關系圖復用因子f等于2和4時的仿真圖如圖3.4、圖3.5所示。由于fKcu,
M-MMSE等方案的頻譜效率及性能分析21所以導頻復用因子的增加降低了(3-6)中的對數(shù)因子,但由于獲得了更好的信道估計且導頻污染減少了,因此也增加了(3-7)中的瞬時SINR。與圖3.3比較,當f>1時,M-MMSE可以提供更高的SE,因為當這些UE使用其他導頻時,它可以更好地抑制來自周圍小區(qū)UE的干擾,因此三張圖中M-MMSE在f=4時SE最大。而S-MMSE、RZF和ZF對于所有f都提供了大致相同的SE,且在f=2時達到最大。但是隨著f的增加,MR提供的SE反而減小,因為當僅將估計用于相干組合期望信號而不消除干擾時,改善的估計質(zhì)量就不會超過減少的對數(shù)因子。圖3.5f=4時,不同接收組合方案下BS天線數(shù)和平均UL和SE的函數(shù)關系圖根據(jù)上述仿真結果,本文可以選擇三種接收組合方案,分別是M-MMSE、RZF和MR。其中M-MMSE可以提供高SE,但其復雜度也是最高的;MR復雜度最低,其所能提供的SE也是最低的;而RZF在這兩者之間取得了很好的平衡,與MR相比,它可以將SE提高一倍,而其計算復雜度也不會比MR高太多。實踐中,RZF是比ZF更好的選擇,因為其實現(xiàn)了比ZF相同或更好的SE,并且解決了當KM時ZF的魯棒性較低的問題。然而ZF在當前的文獻中是相對比較常見的方案,這是因為它允許在空間不相關的信道下計算封閉SE表達式[40,41,42],而M-MMSE,S-MMSE和RZF組合方案也可以計算近似的封閉SE表達式[43,44]。3.3下行鏈路中各預編碼方案頻譜效率的對比3.3.1結合預編碼向量的下行鏈路頻譜效率每個BS在DL中使用2.3.2節(jié)中定義的線性預編碼將有效載荷數(shù)據(jù)傳輸給它的UEs。小區(qū)j中的UEk接收隨機數(shù)據(jù)信號jkjk0N~,pC,其中Lj,...,1,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大規(guī)模MIMO傳輸技術研究與展望[J]. 盧安安,高西奇. 中國科學基金. 2020(02)
[2]5G Massive MIMO下的3D波束賦形預編碼技術研究[J]. 袁苑,丁俊雄,王良. 移動通信. 2019(12)
[3]FD Massive MIMO協(xié)作多點傳輸場景下提升系統(tǒng)頻譜效率的算法研究[J]. 任天昊. 軟件. 2019(09)
[4]面向5G協(xié)作通信系統(tǒng)的資源分配技術綜述[J]. 徐勇軍,彭瑤,余曉磊,陳前斌. 重慶郵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02)
[5]大規(guī)模MIMO中繼系統(tǒng)中多用戶物理層安全傳輸方案[J]. 雷維嘉,王娟兵,謝顯中. 電子學報. 2018(12)
[6]萊斯信道下具有硬件損傷的多對雙向大規(guī)模MIMO AF中繼系統(tǒng)及性能分析[J]. 孫小麗,馬文峰,許魁,徐友云. 信號處理. 2017(11)
[7]3D-MIMO技術應用研究[J]. 黃曉棟,王銳. 電信技術. 2017(08)
[8]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J]. 李蕾. 通訊世界. 2016(10)
[9]考慮硬件損傷和非理想信道的魯棒多小區(qū)多用戶協(xié)同波束形成技術[J]. 汪漢,何世文,魯照華,黃永明,楊綠溪. 電子與信息學報. 2014(05)
[10]英國TACS蜂窩移動無線系統(tǒng)技術設計[J]. 龔漢澄. 移動通訊裝備. 1987(06)
碩士論文
[1]穿金屬超聲波通信系統(tǒng)的基礎研究[D]. 邢莉穎.南京郵電大學 2018
本文編號:3463085
【文章來源】:西北師范大學甘肅省
【文章頁數(shù)】:6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f=1時,不同接收組合方案下BS天線數(shù)和平均UL和SE的函數(shù)關系圖
M-MMSE等方案的頻譜效率及性能分析20BS都有不同數(shù)目的天線,每個相干塊都有fK個導頻,其余fKc個樣本都用于UL數(shù)據(jù)傳輸。圖3.3f=1時,不同接收組合方案下BS天線數(shù)和平均UL和SE的函數(shù)關系圖圖3.3顯示了復用因子f1時BS天線數(shù)和平均UL和SE的函數(shù)關系圖。可以看出,M-MMSE比其他幾種方案提供了更高的SE。在天線數(shù)保持變化的整個過程中,S-MMSE所提供的SE比M-MMSE一直都低,但是比RZF和ZF要高出5%-10%,且一直保持不變。當M≥20時,RZF和ZF所提供的SE基本相同;當M<20時,ZF方案提供的SE比RZF低大約10%-50%,因為天線數(shù)目太少,BS沒有足夠的自由度來消除干擾。而MR由于不需要求逆矩陣,復雜度最低,因此其可提供的SE只能達到其他方案的一半。圖3.4f=2時,不同接收組合方案下BS天線數(shù)和平均UL和SE的函數(shù)關系圖復用因子f等于2和4時的仿真圖如圖3.4、圖3.5所示。由于fKcu,
M-MMSE等方案的頻譜效率及性能分析21所以導頻復用因子的增加降低了(3-6)中的對數(shù)因子,但由于獲得了更好的信道估計且導頻污染減少了,因此也增加了(3-7)中的瞬時SINR。與圖3.3比較,當f>1時,M-MMSE可以提供更高的SE,因為當這些UE使用其他導頻時,它可以更好地抑制來自周圍小區(qū)UE的干擾,因此三張圖中M-MMSE在f=4時SE最大。而S-MMSE、RZF和ZF對于所有f都提供了大致相同的SE,且在f=2時達到最大。但是隨著f的增加,MR提供的SE反而減小,因為當僅將估計用于相干組合期望信號而不消除干擾時,改善的估計質(zhì)量就不會超過減少的對數(shù)因子。圖3.5f=4時,不同接收組合方案下BS天線數(shù)和平均UL和SE的函數(shù)關系圖根據(jù)上述仿真結果,本文可以選擇三種接收組合方案,分別是M-MMSE、RZF和MR。其中M-MMSE可以提供高SE,但其復雜度也是最高的;MR復雜度最低,其所能提供的SE也是最低的;而RZF在這兩者之間取得了很好的平衡,與MR相比,它可以將SE提高一倍,而其計算復雜度也不會比MR高太多。實踐中,RZF是比ZF更好的選擇,因為其實現(xiàn)了比ZF相同或更好的SE,并且解決了當KM時ZF的魯棒性較低的問題。然而ZF在當前的文獻中是相對比較常見的方案,這是因為它允許在空間不相關的信道下計算封閉SE表達式[40,41,42],而M-MMSE,S-MMSE和RZF組合方案也可以計算近似的封閉SE表達式[43,44]。3.3下行鏈路中各預編碼方案頻譜效率的對比3.3.1結合預編碼向量的下行鏈路頻譜效率每個BS在DL中使用2.3.2節(jié)中定義的線性預編碼將有效載荷數(shù)據(jù)傳輸給它的UEs。小區(qū)j中的UEk接收隨機數(shù)據(jù)信號jkjk0N~,pC,其中Lj,...,1,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大規(guī)模MIMO傳輸技術研究與展望[J]. 盧安安,高西奇. 中國科學基金. 2020(02)
[2]5G Massive MIMO下的3D波束賦形預編碼技術研究[J]. 袁苑,丁俊雄,王良. 移動通信. 2019(12)
[3]FD Massive MIMO協(xié)作多點傳輸場景下提升系統(tǒng)頻譜效率的算法研究[J]. 任天昊. 軟件. 2019(09)
[4]面向5G協(xié)作通信系統(tǒng)的資源分配技術綜述[J]. 徐勇軍,彭瑤,余曉磊,陳前斌. 重慶郵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02)
[5]大規(guī)模MIMO中繼系統(tǒng)中多用戶物理層安全傳輸方案[J]. 雷維嘉,王娟兵,謝顯中. 電子學報. 2018(12)
[6]萊斯信道下具有硬件損傷的多對雙向大規(guī)模MIMO AF中繼系統(tǒng)及性能分析[J]. 孫小麗,馬文峰,許魁,徐友云. 信號處理. 2017(11)
[7]3D-MIMO技術應用研究[J]. 黃曉棟,王銳. 電信技術. 2017(08)
[8]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J]. 李蕾. 通訊世界. 2016(10)
[9]考慮硬件損傷和非理想信道的魯棒多小區(qū)多用戶協(xié)同波束形成技術[J]. 汪漢,何世文,魯照華,黃永明,楊綠溪. 電子與信息學報. 2014(05)
[10]英國TACS蜂窩移動無線系統(tǒng)技術設計[J]. 龔漢澄. 移動通訊裝備. 1987(06)
碩士論文
[1]穿金屬超聲波通信系統(tǒng)的基礎研究[D]. 邢莉穎.南京郵電大學 2018
本文編號:34630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346308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