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MIMO系統(tǒng)低功耗波束賦形技術研究
【學位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TN928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符號對照表
縮略語對照表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3 論文結構安排
第二章 毫米波混合波束賦形理論基礎
2.1 波束賦形技術概述
2.1.1 波束賦形原理
2.1.2 混合波束賦形架構
2.2 毫米波通信系統(tǒng)模型
2.2.1 單用戶系統(tǒng)模型
2.2.2 多用戶系統(tǒng)模型
2.3 單用戶混合波束賦形算法
2.3.1 全數(shù)字波束賦形
2.3.2 空間稀疏混合波束賦形
2.3.3 仿真結果分析
2.4 多用戶混合波束賦形算法
2.4.1 線性波束賦形算法
2.4.2 仿真結果分析
2.5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基于Gibbs采樣的混合波束賦形技術
3.1 面向開關-反相器的混合波束賦形
3.1.1 開關-反相器模型
3.1.2 基于交叉熵的混合波束賦形算法
3.2 馬爾科夫鏈蒙特卡洛方法
3.2.1 蒙特卡洛積分
3.2.2 馬爾科夫鏈
3.2.3 Gibbs采樣算法
3.3 基于Gibbs采樣的混合波束賦形方案
3.3.1 技術原理與步驟
3.3.2 復雜度分析
3.4 仿真結果分析
3.5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基于相位調制的低功耗混合波束賦形
4.1 相位調制陣列原理
4.2 基于相位調制陣列的混合波束賦形架構
4.2.1 系統(tǒng)模型
4.2.2 性能分析
4.3 基于幅度相位提取的低復雜度混合波束賦形算法
4.3.1 問題模型
4.3.2 算法實現(xiàn)
4.4 基于粒子群優(yōu)化的混合波束賦形算法
4.4.1 粒子群優(yōu)化概述
4.4.2 算法實現(xiàn)
4.5 仿真結果分析
4.6 本章小結
第五章 總結與展望
5.1 工作總結
5.2 研究工作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介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杜旭;鄧雅星;;TD-SCDMA系統(tǒng)下行波束賦形技術分析[J];中國新通信;2017年16期
2 徐嘯濤;陳麗琴;周巧軍;;混合波束賦形技術在4G通信系統(tǒng)中的性能研究[J];電子測量技術;2016年02期
3 吳文君;王文博;王健全;;多點協(xié)同系統(tǒng)中的協(xié)同波束賦形干擾抑制[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11年03期
4 孔俊霞;楊育紅;;智能天線中的下行波束賦形[J];微計算機信息;2006年02期
5 王華龍;;TD-SCDMA系統(tǒng)下行波束賦形技術研究[J];數(shù)字技術與應用;2016年08期
6 張昕然;姚君妍;;大規(guī)模多天線陣列波束賦形技術研究[J];北京電子科技學院學報;2017年02期
7 謝振山;周志剛;;一種基于異構隨機矢量的波束賦形方法[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17年11期
8 鄧南新;孟麗囡;;TD-SCDMA系統(tǒng)下行波束賦形技術研究[J];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2期
9 鄧永燕;周圍;;CDMA系統(tǒng)下行波束賦形算法[J];電子質量;2010年09期
10 秦洪峰,曾召華;TD-SCDMA系統(tǒng)下行波束賦形技術研究[J];郵電設計技術;2004年07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和凱;移動通信天線寬頻、多頻及波束賦形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
2 張昕然;大規(guī)模天線陣列波束賦形關鍵技術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9年
3 張凱;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的大規(guī)模MIMO技術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9年
4 周園;大規(guī)模天線陣列的角度估計和波束賦形技術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7年
5 秦城;協(xié)作傳輸下的波束賦形技術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7年
6 徐桂賢;大規(guī)模MIMO系統(tǒng)波束賦形技術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7年
7 陳亞文;超密集云無線接入網(wǎng)中高能效協(xié)作傳輸技術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8年
8 耿健;基于TDD的較大規(guī)模天線系統(tǒng)發(fā)端關鍵技術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4年
9 董全;下一代無線網(wǎng)絡的預編碼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10 何浩;多天線蜂窩系統(tǒng)干擾管理技術的研究[D];武漢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潔文;基于FPGA的波束賦形原理與實現(xiàn)[D];北京交通大學;2019年
2 胡玥;3D MIMO波束賦形技術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9年
3 徐浩;毫米波MIMO系統(tǒng)中混合波束賦形技術研究[D];重慶郵電大學;2018年
4 黃靜月;毫米波系統(tǒng)中面向多播傳輸?shù)哪?shù)混合波束賦形算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8年
5 趙普;異構網(wǎng)中大規(guī)模MIMO場景的關鍵技術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6年
6 黃子軒;稀布天線陣近場波束賦形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9年
7 張硯秋;基于數(shù);旌霞軜嫷牟ㄊx形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9年
8 齊暢;5G超密集網(wǎng)絡中干擾管理方案的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9年
9 郭寧;毫米波MIMO系統(tǒng)低功耗波束賦形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9年
10 袁建國;Massive MIMO下行鏈路多用戶配對及波束賦形算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9年
本文編號:28756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875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