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SIP over MQTT”優(yōu)化傳輸機制研究
本文選題:SIP協(xié)議 + MQTT協(xié)議 ; 參考:《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tǒng)》2017年04期
【摘要】:SIP協(xié)議作為多媒體應用中的主要文本通信協(xié)議,其傳統(tǒng)的傳輸機制已經(jīng)難以適應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低帶寬,不穩(wěn)定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針對上述問題,研究和設計了一種面向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SIP節(jié)流傳輸機制:一方面運用MQTT協(xié)議將原始雙通道傳輸改進為單通道傳輸,另一方面對SIP協(xié)議的;罴靶帕顗嚎s進行優(yōu)化.移動終端發(fā)出的SIP消息將通過MQTT協(xié)議的傳輸通道進行網(wǎng)絡傳輸,由MQTT代理完成對消息體的解析和轉(zhuǎn)發(fā),最后由SIP服務器進行處理.通過上述優(yōu)化設計,大大節(jié)省了SIP數(shù)據(jù)傳輸過程中的流量消耗,降低了移動設備對網(wǎng)絡帶寬、計算資源以及功耗的要求,提高了SIP終端應用的性能體驗.
[Abstract]:As the main text communication protocol in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the traditional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SIP is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low bandwidth and unstable network environment of the mobile Internet.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a SIP throttl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for mobile Internet is studied and designed. On the one hand, the original dual channel transmission is improved by using the MQTT protocol. For the single channel transmiss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SIP protocol is saved and the signaling compression is optimized. The SIP message sent by the mobile terminal will be transmitted through the transmission channel of the MQTT protocol. The message body is parsed and forwarded by the MQTT agent. Finally, the SIP server is processed. Through the above optimization design, the SIP data transmission is greatly saved. The flow consumption in the process of transmission reduces the requirements of mobile devices for network bandwidth, computing resources and power consumption, and improves the performance experience of SIP terminal applications.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沈陽計算技術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東北大學計算機學院;國網(wǎng)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中國移動科研基金項目(MCM20150103)資助
【分類號】:TN929.5;TP393.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柏林;章志勇;王勛;潘志庚;;面向移動有損網(wǎng)絡的基于預測重構(gòu)模型傳輸機制[J];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2010年01期
2 李偉程;;基于代碼分離技術的報告書傳輸機制設計與開發(fā)[J];信息通信;2012年06期
3 蔣青;呂翊;;一種新型光交換網(wǎng)絡的流量特性分析和傳輸機制研究[J];半導體光電;2007年01期
4 蔡皖東;HTTP協(xié)議的傳輸機制與超文本鏈的研究[J];微電子學與計算機;1997年04期
5 劉靜;李升;;無線高速接入點中改進的802.1X安全傳輸機制研究[J];信息網(wǎng)絡安全;2011年08期
6 王朝煒;李立華;徐永太;王海峰;;采用重排正交化的新型中繼協(xié)作傳輸機制[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7 范蕾,楊萬全;IEEE802.16安全傳輸機制的問題分析及其發(fā)展趨勢預測[J];中國數(shù)據(jù)通信;2005年01期
8 宋林健;李震;;一種新型的4over6過渡傳輸機制[J];電信網(wǎng)技術;2013年05期
9 張小英,居悌;IEEE1394傳輸機制[J];電子工程師;1996年04期
10 劉德康;尹鵬;張序琦;盧繼華;;噴泉碼在多播傳輸機制中的應用[J];現(xiàn)代電信科技;2012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張玉芳;張章;;一種P2P流媒體資源的索引與傳輸機制[A];2008'中國信息技術與應用學術論壇論文集(一)[C];2008年
2 齊德瓊;萬春江;;利用增強型UDP協(xié)議構(gòu)建高效FTP傳輸機制[A];2009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影視技術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賈建斌;車載自組織網(wǎng)絡中的機會傳輸機制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4年
2 楊柏林;移動環(huán)境中三維圖形傳輸機制與流水線優(yōu)化算法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3 李卓;面向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無線接入及傳輸機制研究[D];南京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榮榮;移動統(tǒng)一通信中SIP協(xié)議節(jié)流傳輸機制的設計與實現(xiàn)[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沈陽計算技術研究所);2016年
2 邱明健;基于BP/UDPCL傳輸機制的性能分析與優(yōu)化[D];蘇州大學;2016年
3 陳大薇;基于LTP的深空跨層聯(lián)合傳輸機制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4 馬磊;分析SAP R/3系統(tǒng)底層組織結(jié)構(gòu)及Transport模塊的傳輸機制和程序應用[D];吉林大學;2005年
5 張章;一種激勵機制下的P2P流媒體索引及傳輸機制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6 劉娜;P2P流媒體直播系統(tǒng)多子流傳輸機制及性能分析[D];燕山大學;2012年
7 孫良;P2P網(wǎng)絡中基于依賴關系的更新傳輸機制及實現(xiàn)[D];北京郵電大學;2006年
8 余倩;DTN網(wǎng)絡中束層(BP)托管傳輸機制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4年
9 劉俊;基于AOC的高速傳輸機制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5年
10 王彩霞;嵌入式防火墻環(huán)境中基于IPsec的策略傳輸機制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0649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2064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