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手機的聲波近場通信系統(tǒng)研究與設計
本文選題:聲波近場通信技術 + 差分相移鍵控 ; 參考:《華南理工大學》2016年碩士論文
【摘要】: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fā)展,智能設備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智能設備間的近距離互聯的需求,使得近場通信技術得到合適的應用平臺。在多種的近場通信技術之中,聲波近場通信技術具有硬件成本低,使用方便等優(yōu)點,能夠廣泛應用于移動支付、設備配對、小數據傳輸等場景中。而目前對聲波近場通信技術研究相對較少,也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具有廣闊的研究空間,因此該技術具有比較大的研究意義,對其進一步的研究將有助于智能設備間近距離通信的發(fā)展。本文對聲波近場通信技術進行了研究,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1.由于聲波近場通信系統(tǒng)在信源與信宿中傳遞的是數字信號,所以聲波近場通信系統(tǒng)屬于數字通信系統(tǒng)。論文首先對數字通信系統(tǒng)整體的框架和流程進行了介紹,并研究了系統(tǒng)中的關鍵技術,包括信道編碼技術、數字調制和解調技術等。2.在數字通信系統(tǒng)的基礎上,論文對基于智能手機的聲波近場通信系統(tǒng)的框架和通信流程進行了設計。3.在系統(tǒng)的調制方式的選擇上,參考水聲通信系統(tǒng)使用DPSK和OFDM調制技術對聲波信號進行調制,分別設計了DPSK和OFDM兩個系統(tǒng),并對兩個系統(tǒng)進行了仿真,確定了有效的調制解調方法。4.在Android系統(tǒng)上完成了聲波近場通信系統(tǒng)的開發(fā),實現了信號從發(fā)送端到接收端的整個通信流程,發(fā)送端流程包括基帶信號的產生,卷積碼的編碼,DPSK和OFDM信號的調制,控制揚聲器發(fā)出聲波信號;接收端流程包括控制麥克風接收聲波數據,DPSK和OFDM信號的解調,維特比算法對卷積碼的譯碼。整個系統(tǒng)使用JAVA編程語言編寫,并用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思想對系統(tǒng)進行架構。5.論文最后對所開發(fā)的軟件進行了性能測試,測試結果準確有效,表明所開發(fā)的聲波近場通信系統(tǒng)能夠完成智能手機間的近距離通信的功能,操作簡單,便于推廣使用,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 intelligent devices have become a necessity of daily life, and the need of close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intelligent devices makes the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get suitable application platform. Among various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coustic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hardware cost and easy to use. It can be widely used in mobile payment, equipment matching, small data transmission and other scenarios.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n acoustic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s relatively few, and there is no unified standard, so it has a broad research space, so this technology has a relatively large research significance. Further research on it will be helpful to the development of close-distance communication between intelligent devices. In this paper, the acoustic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studied, and the following work has been done: 1. Acoustic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a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because it transmits digital signals between the source and the receiver. Firstly, the whole framework and flow of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 introduced, and the key technologies in the system are studied, including channel coding technology, digital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technology, etc. On the basis of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this paper designs the framework and communication flow of sonic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smart phone. In the selection of the modulation mode of the system, the acoustic signal is modulated by DPSK and OFDM modulation technology. The DPSK and OFDM systems are designed, and the two systems are simulated. The effective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method. The development of acoustic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completed on Android system, and the whole communication flow from the transmitter to the receiver is realized. The flow of the transmitter includes the generation of baseband signal, the modulation of the convolutional code coding DPSK and the OFDM signal. The receiver includes the demodulation of DPSK and OFDM signals by the microphone, and the decoding of convolutional codes by the Viterbi algorithm. The whole system is written with Java programming language,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is constructed by 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Finall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eveloped software is tested, and the test results are accurate and effectiv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ed acoustic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system can complete the function of close communication between smart phones, which is easy to operate and easy to popularize. It has high application value.
【學位授予單位】:華南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N929.53;TN914.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黎志華;;淺析通信系統(tǒng)在高速公路中的應用分析[J];廣東科技;2007年09期
2 王采斐;通信系統(tǒng)新產品 給出差人員帶來福音[J];自動化博覽;1994年01期
3 鄭士貴;光學通信系統(tǒng)的發(fā)展[J];管理科學文摘;1997年01期
4 杜瑩;王琪;任寧寧;;高新技術在通信系統(tǒng)中的應用研究[J];硅谷;2013年18期
5 毛金麗;;淺談高新技術在通信系統(tǒng)中的應用[J];中國新通信;2014年05期
6 宋笑亭;高空平臺通信系統(tǒng)及其應用[J];中國科學(A輯);2000年S1期
7 王曉紅;淺談廣州北環(huán)高速公路通信系統(tǒng)的改造[J];交通標準化;2001年06期
8 郭志永;新一代高速公路通信系統(tǒng)的建設及未來需求方案[J];通信世界;2002年29期
9 丁雷;;關于通信系統(tǒng)局網互聯維護分析[J];民營科技;2009年11期
10 張建華;;軍隊CDMA通信系統(tǒng)的分析與設計[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亮;;應用云技術打造通信系統(tǒng)集中網管平臺[A];第十三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11分會場-中國智慧城市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張琳;辛永平;范文新;劉海峰;;基于排隊論的防空通信系統(tǒng)性能優(yōu)化分析[A];2009通信理論與技術新發(fā)展——第十四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張亮;;應用云技術打造通信系統(tǒng)集中網管平臺[A];四川省通信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王寶;;特殊通信系統(tǒng)的設計研究[A];OFweek寬帶通信與物聯網前沿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5 萬興立;;淺析高速公路通信系統(tǒng)方案的研究[A];2013年7月建筑科技與管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
6 張興隆;蘇羅輝;楊敏;;超高可靠安全關鍵通信系統(tǒng)研究[A];探索 創(chuàng)新 交流(第4集)——第四屆中國航空學會青年科技論壇文集[C];2010年
7 鄭濤;尹軍祖;張民;高航;;關于《公安通信系統(tǒng)》課程實驗設計的思考[A];北京高教學會實驗室工作研究會2007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胡英楣;沈文海;陸春信;;多進程并發(fā)在國內通信系統(tǒng)的應用[A];信息技術在氣象領域的開發(fā)應用論文集(二)[C];2006年
9 王鐵峰;霍志成;焦玉斌;;通信系統(tǒng)在復雜電磁環(huán)境下的防護[A];創(chuàng)新驅動,加快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發(fā)展——吉林省第七屆科學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12年
10 薛彩姣;張卓;張洪順;朱紅偉;;CDMA通信系統(tǒng)中的幾種編碼序列及仿真[A];第九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鄭鳳岐 通訊員 楊建軍;我省著手建設防治非典信息通信系統(tǒng)[N];山西日報;2003年
2 本報記者 鄭鳳岐 本報通訊員 楊建軍;我省為何要建防治非典信息通信系統(tǒng)[N];山西日報;2003年
3 陳翔;揭密地鐵5號線通信系統(tǒng)[N];中國計算機報;2007年
4 陸芬華;南陽裝備地下救生通信系統(tǒng)[N];人民公安報·消防周刊;2009年
5 特約通訊員 王群 龍澤群;全軍通信系統(tǒng)研究生培養(yǎng)走上快車道[N];解放軍報;2000年
6 劉葵;天諾移動跟蹤和通信系統(tǒng)問世[N];通信產業(yè)報;2000年
7 記者 楊玨;我省防治非典信息通信系統(tǒng)正式啟動[N];山西日報;2003年
8 李進才 盛道文;黃河通信專網自己的通信系統(tǒng)[N];中國水利報;2004年
9 記者趙亞輝;CDMA通信系統(tǒng)全面升級[N];人民日報;2003年
10 本報記者 逄丹;建設立體通信系統(tǒng)迫在眉睫[N];通信產業(yè)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譚慶貴;衛(wèi)星光CDMA通信系統(tǒng)及關鍵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6年
2 吳國強;編隊小衛(wèi)星星間通信系統(tǒng)設計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3 江小平;艦載通信系統(tǒng)及其關鍵技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4 梅林;加權類分數傅立葉變換及其在通信系統(tǒng)中的應用[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5 齊本勝;皮衛(wèi)星星載通信系統(tǒng)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6 陳殿仁;激光目標識別與通信系統(tǒng)研究[D];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00年
7 劉其鳳;通信系統(tǒng)中電磁脈沖效應的混合仿真方法和作用機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0年
8 林雁;LTE無線通信系統(tǒng)若干關鍵技術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9 張炬;TDMA和CDMA通信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2年
10 孫海欣;基于動態(tài)譜接入的變換域通信系統(tǒng)及其關鍵技術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陶星;隱身通信系統(tǒng)中部分關鍵技術的研究與實現[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2 杜蓉;基于LED的星載光無線CAN通信系統(tǒng)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2015年
3 張煥井;Large MIMO通信系統(tǒng)中ⅡC檢測算法的研究與優(yōu)化[D];山東大學;2015年
4 謝鵬;磁浮通信系統(tǒng)中頻模塊多通道數字化設計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5 張小莉;紅外語音通信系統(tǒng)的研究與設計[D];延安大學;2015年
6 相生奇;基于衛(wèi)星重疊通信的應急救援通信系統(tǒng)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7 陳超群;SC-FDE和OFDM雙模式通信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8 王桂蓮;大氣湍流模型對OAM復用通信系統(tǒng)的串擾及抑制方法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5年
9 李寧,
本文編號:19637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xinxigongchenglunwen/1963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