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曲折線型介質(zhì)超材料的寬帶太赫茲四分之一波片
本文選題:太赫茲 + 介質(zhì)超材料 ; 參考:《紅外與激光工程》2017年09期
【摘要】:采用基于高阻硅的曲折線型(meander-line)介質(zhì)超材料,設計了一種寬帶的太赫茲四分之一波片,可以在較寬的頻率范圍內(nèi)將入射的線偏振太赫茲波轉(zhuǎn)換為圓偏振太赫茲波出射。三維全波模擬顯示,通過恰當?shù)卦O計超材料微結(jié)構(gòu)的幾何尺寸,可以調(diào)節(jié)微結(jié)構(gòu)的雙折射特性,進而改變沿微結(jié)構(gòu)兩個正交方向偏振的太赫茲波的透射振幅和相位,使之振幅相近(約0.55),相位相差90°。實驗上,通過離子束刻蝕硅的方法按照設計加工了一個樣品,并利用太赫茲時域頻譜系統(tǒng)進行了表征。實驗結(jié)果和模擬結(jié)果吻合得很好,實現(xiàn)了帶寬在1.07~1.41 THz范圍內(nèi)有效的四分之一波片,對應的歸一化橢圓率高達0.99,證實了該設計的有效性。此外,還通過改變微結(jié)構(gòu)的幾何參數(shù),進一步在模擬上設計了兩個在其他太赫茲波段工作的四分之一波片,證明了該微結(jié)構(gòu)的可調(diào)諧特性。
[Abstract]:A wideband terahertz 1/4 wave plate based on high resistivity silicon zigzag meander-line-based dielectric supermaterial is designed. The incident linear polarization terahertz wave can be converted into circularly polarized terahertz wave emission in a wide frequency range. Three-dimensional full-wave simulation shows that the birefringence of the microstructures can be adjusted by properly designing the geometric dimensions of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the transmission amplitude and phase of the terahertz waves polarized along the two orthogonal directions of the microstructures can be changed. The amplitude is similar (about 0.55) and the phase difference is 90 擄. A sample was fabricated by ion beam etching method and characterized by terahertz time-domain spectrum syste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n effective 1/4 wave plate with a bandwidth of 1.41 THz is realized, and the normalized ellipse ratio is as high as 0.99, which prov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design. In addition, by changing the geometric parameters of the microstructures, two 1/4 wave plates operating in other terahertz wavebands are designed and simulated. The tunabl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crostructures are proved.
【作者單位】: 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光電信息技術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天津大學太赫茲波研究中心;
【分類號】:O441.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大偉,李國華,宋連科,王寧,孫浩杰;云母1/4波片偏振干涉譜的研究[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2年02期
2 李浩昊;張書練;談宜東;李巖;;基于激光回饋的波片在盤位相延遲測量系統(tǒng)[J];應用光學;2011年05期
3 冷長庚;;1.06微米1/4波片的設計[J];激光與紅外;1979年12期
4 熊勝明,林大鍵;高精度1/4波片的設計[J];光學技術;1989年06期
5 宋連科;李國華;;波片在光學實驗設置中的調(diào)整及使用[J];物理實驗;1992年01期
6 薛慶文;;準λ/4波片在光路中的校準[J];物理通報;1997年12期
7 周軍,程柱建,蘇桂英;復合1/4波片工作特性分析[J];光電子·激光;2001年04期
8 ;光的偏振與色散[J];中國光學與應用光學文摘;2002年03期
9 余春日;利用λ/4波片測定任意波片的位相延遲角[J];激光技術;2003年04期
10 程笑天,李銀柱,劉誠,薄鋒,朱健強;波片位相延遲的測量方法[J];中國激光;2003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歐陽斌;林禮煌;張秉鈞;莽燕萍;;波片檢測方法及儀器[A];第九屆全國光學測試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1年
2 歐陽斌;林禮煌;張秉鈞;馮偉偉;;石英波片相位延遲量及厚度的精密光學測量[A];第十七屆十三省(市)光學學術年會暨“五省一市光學聯(lián)合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張穎;基于單一波長激光器測量多波長波片相位延遲量的系統(tǒng)設計與開發(fā)[D];北京郵電大學;2015年
2 谷洪剛;寬帶復合波片優(yōu)化設計與性能表征方法及其應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6年
3 邵偉佳;基于表面等離子體激元的光學濾波片與完美吸收超材料的設計及數(shù)值模擬[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4年
4 楊亞良;全場光學相干層析成像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蘆丹桐;四分之一波片法測量雙折射技術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
2 支丹丹;基于旋轉(zhuǎn)波片法的斯托克斯參量檢測與精度分析[D];安徽大學;2016年
3 王蘭;多光束干涉對波片性能的影響及實驗測試[D];曲阜師范大學;2008年
4 宋師霞;單色光退偏器及波片退偏效應的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9年
5 趙廷生;波片延遲量自動化測量系統(tǒng)的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8年
6 張旭;橢偏光譜法測量波片相位延遲量[D];曲阜師范大學;2007年
7 王靜;波片相位延遲量的智能化測量技術再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7年
8 孔慶典;波片延遲量的溫度效應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8年
9 陳中輝;寬帶亞波長結(jié)構(gòu)表面等離子波片設計與傳輸特性研究[D];蘇州大學;2014年
10 李旭東;基于鈮酸鋰的電控波片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9755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ulilw/1975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