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激光吸收光譜技術的非均勻流場氣體參數(shù)測量研究
本文關鍵詞:基于激光吸收光譜技術的非均勻流場氣體參數(shù)測量研究 出處:《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7年0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激光吸收光譜 非均勻流場 氣體參數(shù) 定量測量
【摘要】:為了探索激光吸收光譜技術在非均勻流場中的應用,提出了一種新的實現(xiàn)非均勻流場中氣體參數(shù)定量測量的方法。預知被測流場中的溫度變化范圍后,選擇在該溫度范圍內具有近似線性變化特性的譜線,線性擬合該溫度范圍內的譜線強度,結合實驗測量的吸收光譜便可以實現(xiàn)非均勻流場中H_2O組分權重的溫度積分平均值和H_2O組分積分平均值的定量測量。兩溫度分布和高斯溫度分布模型的仿真研究證明了該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兩溫度分布模型中的測量結果與理論值的偏差分別小于0.82%和1.10%,而高斯溫度分布模型中不同光線中的測量值與理論值的最大偏差分別小于0.9%和3.6%。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lase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in non-uniform flow field, a new method for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of gas parameters in non-uniform flow field is proposed. The spectral lines with approximately linear variation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are selected, and the intensity of the lines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is fitted linearly. The temperature integral mean value of the weight of H _ 2O component in non-uniform flow field and the average value of H _ 2O component integral value of H _ 2O component can be measured quantitatively by combining the absorption spectra measured by experiment. Two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nd Gao Si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model can be realiz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is effective and reliable. The deviation between the measured results and the theoretical values in the two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models is less than 0.82% and 1.10%, respectively. The maximum deviation between the measured values and theoretical values in Gao Si's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model is less than 0.9% and 3.6, respectively.
【作者單位】: 裝備學院激光推進及其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21403299)資助
【分類號】:TN249
【正文快照】: 引言可調諧半導體激光吸收光譜(TDLAS)技術具有非接觸、響應快、受氣體環(huán)境影響小等優(yōu)點,在流場診斷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1]。近年來TDLAS技術獲得了廣泛的研究和大量的應用,先后在激波管[2]、發(fā)動機地面試驗臺[3-4]及氣化爐[5]等設備中進行了應用研究。TDLAS是一種基于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葉貞成;劉洪來;胡英;;非均勻流體密度泛函理論研究進展[J];中國科技論文在線;2006年01期
2 孫超;非均勻流上的孤立波[J];力學學報;1962年02期
3 朱志夏,韓其為,白玉川;不恒定非均勻流場中隨機波的折繞射聯(lián)合數(shù)學模型[J];水利學報;2001年07期
4 楊世孝;龐瑞生;朱士康;;網河恒定非均勻流的稀疏矩陣解法[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1988年01期
5 蔣德才,臺偉濤;緩坡非均勻流場中隨機波傳播的折繞射聯(lián)合模型[J];海洋學報(中文版);1993年06期
6 曾鴻能;;恒定非均勻流河流污染帶計算的數(shù)值方法[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1993年02期
7 馬振海,,楊紅梅;沉沙條渠非均勻流計算方法[J];西北水資源與水工程;1994年03期
8 夏軍強,王光謙,談廣鳴;橫向槽溝內非均勻流的試驗研究[J];水科學進展;2000年02期
9 何建京,王惠民;光滑壁面明渠非均勻流水力特性[J];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5期
10 張志嬌;何建京;;含非淹沒植物明渠糙率系數(shù)及非均勻流水力特性[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13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高雄;張X元;;基于彎曲激波的超聲速非均勻流模擬方法研究[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9論文摘要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何建京;明渠非均勻流糙率系數(shù)及水力特性研究[D];河海大學;2003年
2 徐衛(wèi)剛;非均勻流條件下植被河道水力學特性與曼寧公式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鄧懿;庫尾非均勻流卵礫石輸移特性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5年
2 劉吉勇;防波堤口門非均勻流船舶水動力數(shù)值模擬[D];大連海事大學;2017年
3 萬俊;光滑壁面明渠紊流流速特性試驗研究[D];河海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4347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ulilw/1434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