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網絡通信論文 >

溫度對雙向時分復用光纖時間傳遞精度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17-09-25 17:38

  本文關鍵詞:溫度對雙向時分復用光纖時間傳遞精度的影響


  更多相關文章: 光纖光學 時間傳遞 光纖溫度系數 時間偏差


【摘要】:理論推導了光纖鏈路雙向時延差(TDEV)的穩(wěn)定度與溫度、雙向時間間隔、波長間隔,以及距離的關系,并分析了溫度對雙向時分復用(TDM)光纖時間傳遞精度的影響。結果表明,隨著溫度變化幅度、雙向時間間隔、以及傳輸距離的增加,雙向TDM光纖鏈路時延差的穩(wěn)定度逐漸變差。典型溫度變化情況下,時間間隔小于100 ms時,3000 km雙向TDM光纖鏈路時延差的穩(wěn)定度優(yōu)于1 ps/d。相同溫度變化和距離的情況下,時間間隔小于100 ms的雙向TDM光纖鏈路時延差的穩(wěn)定度優(yōu)于波長間隔為0.1 nm的雙向波分復用(WDM)光纖鏈路。在實驗室內,進行了雙向TDM光纖時間傳遞實驗。實驗結果表明:室溫環(huán)境下雙向TDM光纖時間傳遞系統(tǒng)不對稱偏差的均值隨光纖長度(2 m~100 km)的變化小于29 ps,接近時間間隔測量儀器的噪底。100 km光纖雙向TDM光纖時間傳遞的穩(wěn)定度優(yōu)于30 ps/s和20 ps/d。
【作者單位】: 上海交通大學區(qū)域光纖通信網與新型光通信系統(tǒng)國家重點實驗室;上海交通大學北斗導航與位置服務上海市重點實驗室;
【關鍵詞】光纖光學 時間傳遞 光纖溫度系數 時間偏差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1127016,61107041)
【分類號】:TN929.11
【正文快照】: 1引言光纖通路具有帶寬高、穩(wěn)定性好、損耗低等優(yōu)點,基于光纖的時間傳遞成為高精度時間傳遞的有效途徑[1-5]。目前高精度光纖時間傳遞主要有環(huán)回法(Round-trip)[6]和雙向比對法兩種[7]。波蘭克拉科夫理工大學(AG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8]和法國的激光物理實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沈建國;吳龜靈;洪澤華;陳建平;;溫度對光纖頻率傳輸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的影響及其補償[J];光電子.激光;2011年03期

2 于龍強;盧麟;王榮;經繼松;吳傳信;朱勇;;Sagnac效應對光纖時間傳遞精度的影響分析[J];光學學報;2013年03期

3 李曉亞;朱勇;盧麟;吳傳信;經繼松;李得龍;;高精度光纖時頻伺服傳遞實驗研究[J];光學學報;2014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吳雷;吳龜靈;沈建國;鄒衛(wèi)文;陳建平;;大動態(tài)范圍連續(xù)可調光纖實時延遲線的設計與制作[J];光纖與電纜及其應用技術;2012年03期

2 李樂遜;鄒衛(wèi)文;吳龜靈;陳建平;;DFB激光器的高穩(wěn)定寬帶鎖頻方案設計和實現(本期優(yōu)秀論文)[J];光通信技術;2013年03期

3 李曉亞;朱勇;盧麟;吳傳信;經繼松;李得龍;;高精度光纖時頻伺服傳遞實驗研究[J];光學學報;2014年05期

4 陳瑞昊;吳龜靈;鄒衛(wèi)文;沈建國;王靈東;陳建平;;光纖頻率傳遞光學相位補償系統(tǒng)設計[J];光通信技術;2014年04期

5 李得龍;盧麟;張寶富;李曉亞;滕義超;;基于相位波動遠端補償的微波頻率光纖傳遞新方法[J];光學學報;2014年07期

6 劉輝;;高穩(wěn)定性RoF系統(tǒng)的快速相位誤差校正方法研究[J];光通信技術;2014年09期

7 張杰;周棟明;;單波長單光纖時間雙向傳遞的研究[J];光電子.激光;2014年10期

8 王翔;盧麟;王榮;朱勇;張寶富;吳傳信;韋毅梅;;基于光纖的時間伺服傳遞距離拓展研究[J];光通信技術;2015年02期

9 王翔;王榮;盧麟;朱勇;張寶富;吳傳信;韋毅梅;;基于SDH網絡的高精度授時研究[J];光電子·激光;2015年02期

10 王靈東;吳龜靈;沈建國;胡亮;李新碗;陳建平;;基于100km光纖鏈路的時間和頻率同時傳遞[J];光學學報;2015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吳雷;溫控高精度大范圍連續(xù)可調光纖延遲線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2 彭玉蘭;基于分布式光纖協(xié)同的近場無源測相定位技術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4年

3 陳瑞昊;光纖頻率傳遞系統(tǒng)中的光學相位噪聲補償方案的優(yōu)化與實現[D];上海交通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陳菽瑩;汪歆;韓振興;都智剛;王曉揚;李新碗;陳建平;;干涉型光纖Michelson微弱磁場傳感器降噪方法研究[J];光電子.激光;2008年07期

2 張帆;侯冬;郭海鵬;趙建業(yè);張志剛;;光纖時間頻率傳輸的時延抖動主動補償[J];光學學報;2010年03期

3 常樂;董毅;孫東寧;張達敏;謝瑋霖;胡衛(wèi)生;;光纖穩(wěn)相微波頻率傳輸中相干瑞利噪聲的影響與抑制[J];光學學報;2012年05期

4 于龍強;盧麟;王榮;經繼松;吳傳信;朱勇;;Sagnac效應對光纖時間傳遞精度的影響分析[J];光學學報;2013年03期

5 侯冬;李鵬;西鵬;趙建業(yè);張志剛;;Timing jitter reduction over 20-km urban fiber by compensating harmonic phase difference of locked femtosecond comb[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10年10期

6 楊旭海,翟惠生,胡永輝,李志剛,李孝輝;基于新校頻算法的GPS可馴銣鐘系統(tǒng)研究[J];儀器儀表學報;2005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韓偉;光纖族系列緒論[J];有線電視技術;2000年04期

2 張凱穗,連柯;電力光纖網建設中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J];電力系統(tǒng)通信;2003年05期

3 李純丹,陳福深,鄭光金;一種光纖色散監(jiān)測的改進方法[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4年06期

4 谷衛(wèi)峰;董志剛;王旭光;;光纖色散導致切換掉話的分析與處理[J];硅谷;2012年10期

5 王國棟;石英系光纖概述[J];壓電與聲光;1985年04期

6 田洪健,肖飛;光纖色散補償技術[J];通訊世界;2000年05期

7 何一心;光纖骨干傳輸網中的光纖色散分析及解決方案[J];長沙通信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8 李志剛;李軍;吳吉祥;黃基前;;光纖延時技術的特點及應用[J];光通信技術;2007年06期

9 張哲;;光纖的正確選擇和使用[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09年10期

10 曹維敏;;V型光纖在1.55μm有低損耗和最小色散[J];傳輸線技術;1983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汪業(yè)衡;杜柏林;;光纖色散穩(wěn)定性和零色散穩(wěn)定位移光纖的研究[A];第三屆中國光通信技術與市場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2 張家斌;;通信網絡中光纖的應用現狀及發(fā)展趨勢[A];中國通信學會2010年光纜電纜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盧平;;新一代光纖及應用[A];中國通信學會2001年光纜電纜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1年

4 司立宏;何寧;;頻域相移法在光纖色散測試中的應用[A];中國光學學會2006年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5 徐善駕;馬哲旺;;徑向非均勻光纖的改進階梯法分析[A];1989年全國微波會議論文集(上)[C];1989年

6 張樹強;韓慶榮;謝康;羅杰;;長飛公司高保實(HiPosh)光纖的性能特點與應用[A];第三屆中國光通信技術與市場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7 梁偉軍;王智;江中澳;;布拉格光纖色散特性的研究[A];全國第十一次光纖通信暨第十二屆集成光學學術會議(OFCIO’2003)論文集[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王文軍;“光纖三杰”主導市場[N];通信產業(yè)報;2006年

2 魯德明;光纖測試與監(jiān)測技術:日趨成熟 應用普及[N];中國電子報;2007年

3 何珍寶;新型寬帶通信光纖G.656技術和特性[N];人民郵電;2005年

4 孫德華 孫忠濱;光復用技術及DWDM新動態(tài)[N];人民郵電;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夏舸;光纖中超連續(xù)譜產生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2 漆曉瓊;基于光注入半導體激光器技術的光纖無線電系統(tǒng)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純丹;光纖色散相移監(jiān)測方法的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

2 王蘇北;高精度光纖時間傳遞的碼型設計與實現[D];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

3 石健;基于少模光纖的模式復用通信技術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4 屈鋒;光纖中的非線性偏振演化對NALM環(huán)傳輸特性的影響[D];清華大學;2004年

5 黃蔚村;納米光纖中單脈沖傳輸特性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2年

6 苗新;克服光網絡傳輸距離限制的方法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2年

7 趙春梅;常規(guī)光纖及色散漸減光纖中皮秒脈沖的孤子效應壓縮[D];內蒙古大學;2004年

8 曹澗秋;光纖傳輸質量的初步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5年

9 陳會杰;光纖色散對ROF系統(tǒng)傳輸性能影響的分析[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09年

10 袁詠梅;DWDM系統(tǒng)技術及組網應用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91871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91871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fe3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