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InSAR成像及處理方法研究
本文關鍵詞:高精度InSAR成像及處理方法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干涉SAR 后向投影成像 高程反演 迭代曲面投影成像 非直線運動
【摘要】:干涉合成孔徑雷達(InSAR)能夠對大面積地形進行全天時、全天候的干涉測量,并通過高程反演得到場景的三維地形。本文主要研究了InSAR曲面后向投影成像及高程反演方法和非直線運動的InSAR成像及高程反演方法,所做的工作和創(chuàng)新如下:1、研究了基于曲面后向投影的InSAR成像方法。首先介紹了平面后向投影成像算法步驟,針對平面投影成像算法存在干涉相位信息損失和高程反演有地形畸變的問題,分析了曲面后向投影成像算法的模型,從理論上證明了曲面后向投影成像能減少干涉相位信息損失,減少干涉條紋數(shù),提高干涉相位精度;減小地形畸變,提高高程反演精度。并且證明了當成像空間和原始地形越接近時,干涉相位精度和地形高程精度越高。最后,通過仿真實驗和平面后向投影成像算法作了比較,驗證了曲面后向投影成像算法能夠提高干涉相位精度和高程反演精度。2、提出了一種迭代曲面投影成像及高程反演方法。針對傳統(tǒng)高程反演方法精度不高,并存在地形畸變的問題,本文提出了迭代曲面投影成像及高程反演方法,利用曲面后向投影成像時成像空間和原始地形越接近,干涉相位精度和高程反演精度越高的優(yōu)點,進行迭代成像并補償?shù)匦胃叱?提高高程反演精度。最后通過仿真實驗驗證了無論是簡單地形還是復雜地形,迭代曲面投影成像及高程反演方法都能明顯提高地形高程精度,并且與傳統(tǒng)高程反演方法做了對比,證明了本方法得到的地形高程精度更高。3、研究了非直線運動的InSAR成像及高程反演方法。首先分析了平臺軌跡變化時對干涉相位提取和高程反演的影響,證明了平臺軌跡誤差會帶來明顯的干涉相位誤差,而軌跡誤差對高程反演影響很小。然后通過仿真實驗和平臺直線運動時的情況作了比較,驗證了后向投影成像算法可以補償干涉相位誤差,得到高精度的干涉相位,同時高程反演精度也很高。然后分析了基線傾角變化時對干涉相位提取和高程反演的影響,證明了基線傾角變化時,不但會帶來明顯的相位誤差,高程反演精度也會明顯變差。本文通過在每個方位向時刻都采用對應的基線傾角參數(shù)進行高程反演,補償基線傾角變化帶來的高程反演誤差。最后通過仿真和不考慮基線傾角變化時的高程反演做了對比,證明了采用變化的基線傾角進行高程反演可以明顯提高基線傾角變化時的高程反演精度。
【關鍵詞】:干涉SAR 后向投影成像 高程反演 迭代曲面投影成像 非直線運動
【學位授予單位】:電子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N957.52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緒論10-17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與意義10-11
- 1.2 國內外研究歷史與現(xiàn)狀11-15
- 1.3 本論文的結構安排15-17
- 第二章 InSAR技術理論基礎17-29
- 2.1 引言17
- 2.2 InSAR基本原理17-20
- 2.2.1 InSAR干涉相位分析17-19
- 2.2.2 InSAR測高原理19-20
- 2.3 InSAR處理基本流程20-28
- 2.4 本章小結28-29
- 第三章 InSAR曲面投影成像及高程反演方法29-56
- 3.1 引言29-30
- 3.2 后向投影成像原理30-31
- 3.3 曲面投影成像方法31-39
- 3.3.1 曲面投影成像模型31-34
- 3.3.2 仿真實驗34-39
- 3.4 迭代曲面投影成像及高程反演39-55
- 3.4.1 迭代曲面投影成像及高程反演算法流程39-41
- 3.4.2 仿真實驗41-55
- 3.5 本章小結55-56
- 第四章 非直線運動InSAR成像及高程反演方法56-74
- 4.1 引言56
- 4.2 平臺軌跡變化時的成像及高程反演方法56-65
- 4.2.1 平臺軌跡變化時的模型分析56-59
- 4.2.2 仿真實驗59-65
- 4.3 基線傾角變化時的成像及高程反演方法65-73
- 4.3.1 基線傾角變化時的模型分析65-68
- 4.3.2 仿真實驗68-73
- 4.4 本章小結73-74
- 第五章 總結與展望74-76
- 5.1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74-75
- 5.2 研究工作展望75-76
- 致謝76-77
- 參考文獻77-80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成果80-8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裴懷寧;馬德寶;鄭芳;;基于平地干涉相位周期的基線估計方法[J];現(xiàn)代雷達;2005年11期
2 黃倩;麻麗香;張冰塵;王巖飛;;干涉相位圖的各向異性擴散方程濾波算法[J];電子與信息學報;2006年11期
3 汪沛;王巖飛;張冰塵;唐禹;麻麗香;;基于貝葉斯門限的靜態(tài)小波域干涉相位圖濾波[J];電子與信息學報;2007年11期
4 汪沛;王巖飛;張冰塵;麻麗香;;一種新的靜態(tài)小波域干涉相位圖濾波方法[J];數(shù)據(jù)采集與處理;2008年01期
5 李錦偉;李真芳;劉艷陽;保錚;;一種相干系數(shù)加權的最優(yōu)干涉相位濾波[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14年02期
6 宋芳;蘇顯渝;;在模擬干涉相位圖中噪聲的濾波研究[J];四川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1期
7 張森;唐勁松;楊海亮;;基于加權子空間擬合的干涉相位估計方法[J];系統(tǒng)仿真學報;2009年22期
8 路興強;黃海風;梁甸農(nóng);;基于理想干涉的InSAR處理性能評估新方法[J];國防科技大學學報;2007年05期
9 林雪;李曾璽;李芳芳;胡東輝;丁赤飚;;一種自適應迭代的非局部干涉相位濾波方法[J];雷達學報;2014年02期
10 張森;唐勁松;楊海亮;朱三文;;基于聯(lián)合像素模型的穩(wěn)健干涉相位估計[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2009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任坤;基于星載合成孔徑雷達干涉測量技術的數(shù)字高程模型生成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5年
2 李海;干涉合成孔徑雷達信號處理若干關鍵問題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
3 郭交;分布式衛(wèi)星干涉合成孔徑雷達信號處理關鍵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4 王青松;星載干涉合成孔徑雷達高效高精度處理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5 毛志杰;干涉合成孔徑雷達信號處理方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6 周廣益;基于視覺認知的極化SAR圖像應用關鍵技術研究[D];清華大學;2011年
7 索志勇;垂直航跡/沿航跡干涉合成孔徑雷達信號處理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
8 石曉進;星載干涉合成孔徑雷達信號處理若干問題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2009年
9 王亮;機載超寬帶合成孔徑雷達實測數(shù)據(jù)成像處理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鄒光浩;高精度InSAR成像及處理方法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2 郝偉;復雜運動下的高精度InSAR動基線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3 孟丹;InSAR干涉相位圖的噪聲濾波[D];吉林大學;2006年
4 孟智勇;分布式衛(wèi)星InSAR系統(tǒng)性能分析與仿真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5 張福博;非均勻立體構型分布式SAR層析成像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5832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583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