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多輸入輸出光無線通信系統(tǒng)技術研究
本文關鍵詞:視覺多輸入輸出光無線通信系統(tǒng)技術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視覺MIMO技術 信道模型 信道信號嵌入技術
【摘要】:傳統(tǒng)的光無線通信受信噪比的限制需要采用非常窄光束來獲得更大的發(fā)射范圍,采用視覺多輸入多輸出光無線技術,如多路復用和多樣性可以使移動光無線通信在較大傳輸范圍獲得高數(shù)據(jù)率。本文研究了視覺MIMO信道模型、視覺MIMO信道信號嵌入技術和基于低秩表示的相機校準技術,所得結論和成果將為未來移動通信的發(fā)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作者單位】: 天津職業(yè)技術師范大學電子工程學院;
【關鍵詞】: 視覺MIMO技術 信道模型 信道信號嵌入技術
【基金】:天津職業(yè)技術師范大學研究生創(chuàng)新基金項目(YC14-06);天津職業(yè)技術師范大學科研發(fā)展基金項目(KJY1312)
【分類號】:TN929.1
【正文快照】: 基于射頻的無線通信和網(wǎng)絡在過去的幾年中快速發(fā)展,隨著應用需要的持續(xù)增加,典型射頻無線通信非視距、無處不在的傳播特性優(yōu)勢也面臨許多挑戰(zhàn),如在共信道干擾、竊聽、欺騙風險等問題上很難滿足某些應用對可靠性或安全的苛刻要求。光無線通信可以通過窄光束和視距限制的高指向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眭程樂;肖石林;王強民;李平青;;一種基于可見光通信的高精確度定位系統(tǒng)及其性能分析[J];光通信技術;2013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段穎妮;韓佐軍;李國柱;;LED交通燈和移動車體間無線光通信技術研究[J];光通信技術;2015年08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江運力;基于RSSI及圖像傳感器室內可見光定位系統(tǒng)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4年
2 丁穎睿;室內可見光MIMO通信技術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5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明光;肖立民;姚彥;;一種無線信道模型的特征分析[J];微計算機信息;2007年09期
2 朱子行;梁俊;;基于高空平臺站通信的三狀態(tài)馬爾科夫信道模型[J];通信技術;2009年06期
3 周龍;劉海萍;;無線通信系統(tǒng)信道模型研究[J];光機電信息;2010年04期
4 張正文;卓露;劉江濤;張永杰;;適用于350M集群信道的經(jīng)典信道模型[J];湖北工業(yè)大學學報;2010年05期
5 黃曉飛;徐池;張海勇;姜鳳嬌;;艦載衛(wèi)星信道模型的探討[J];通信技術;2011年07期
6 陳崢;李亞麟;許張生;呂星哉;;無線寬帶信道模型的仿真與驗證[J];電訊技術;2011年07期
7 聶欣;米紅;武向軍;;基于綜合信道模型的星地信道性能研究[J];航天器工程;2012年01期
8 李萌;孫恩昌;張延華;;無線信道模型研究與展望(一)[J];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學報;2012年04期
9 李萌;孫恩昌;張延華;;無線信道模型研究與展望(二)[J];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學報;2012年05期
10 江麗娜;魏琴芳;張祖凡;;無線統(tǒng)計信道模型的一種分解表示法[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杜娟;薄亞明;;三維三極化信道模型[A];2009年全國無線電應用與管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劉杉堅;張焱;芮艷華;周世東;王庭昌;;基于幾何統(tǒng)計信道模型傳播的特性動態(tài)衍變[A];中國通信學會第五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劉剛;郭漪;葛建華;;空時MIMO信道模型的研究與仿真實現(xiàn)[A];2006通信理論與技術新進展——第十一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4 李長青;劉丹譜;樂光新;;UWB-OFDM系統(tǒng)中的信道模型分析[A];2005通信理論與技術新進展——第十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5 海凜;張業(yè)榮;;一種三維統(tǒng)計隨機多極化MIMO信道模型[A];2009年全國天線年會論文集(下)[C];2009年
6 張小華;劉江濤;卓露;;Suzuki信道模型的研究與仿真[A];教育部中南地區(qū)高等學校電子電氣基礎課教學研究會第二十屆學術年會會議論文集(下冊)[C];2010年
7 艾山·吾買爾;吐爾根·依不拉音;早克熱·卡德爾;;基于噪聲信道模型的維吾爾語央音原音識別[A];中國計算機語言學研究前沿進展(2007-2009)[C];2009年
8 魏麟;;航空移動衛(wèi)星通信信道模型及性能研究[A];大型飛機關鍵技術高層論壇暨中國航空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9 石巍;周少山;申東婭;;基于Nakagami衰落的MIMO信道模型的研究與仿真[A];中國通信學會第五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張鳳山;朱雪田;周正;;超寬帶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信道模型[A];第九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10GBase-T任務組就信道模型達成一致[N];計算機世界;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李化;MIMO信道模型及信道估計技術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2 彭宏利;基于室內典型環(huán)境的WCDMA MIMO若干關鍵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志鋼;MIMO無線統(tǒng)計信道建模與仿真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5年
2 陳超;3D無線信道模型的性能分析與實現(xiàn)[D];北京郵電大學;2014年
3 王剛;高速移動寬帶無線信道模型的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2年
4 夏嬌;無線體域網(wǎng)信道模型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5 武志文;寬帶信道測量和建模的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0年
6 孫剛;無線傳播信道模型庫的研究與建立[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7 賀媛;高速環(huán)境下寬帶無線信道的信道模型和測量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的研究與改進[D];北京郵電大學;2013年
8 師騁;VHF/UHF多徑移動信道模型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2年
9 張偉;下一代蜂窩網(wǎng)絡及WLAN系統(tǒng)中三維信道模型研究及分析[D];北京郵電大學;2013年
10 嚴立杰;UWB室內信道模型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5300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530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