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高速信號處理存儲傳輸一體化硬件平臺設計與實現(xiàn)

發(fā)布時間:2017-04-24 16:16

  本文關鍵詞:高速信號處理存儲傳輸一體化硬件平臺設計與實現(xiàn),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本文設計了一種小尺寸、高性價比、通用性強的高速信號處理存儲傳輸系統(tǒng),采用1片Spartan-6系列FPGA作主控,1片Kintex-7系列FPGA作信號處理,信號處理用FPGA兼容多個型號以滿足不同領域對資源要求。主控單元支持512Mbit DDR2緩存和512Mbit Nor Flash,可在Microblaze軟核運行l(wèi)inux進行控制管理;處理單元支持主串、JTAG等多種加載方式,8GB DDR3緩存,同時采用FMC標準分離I/O,可擴展AD/DA、射頻等功能;此外該板采用靈活多路選擇時鐘方案,具有豐富傳輸接口(支持10/100/1000M以太網(wǎng)、40Gbps QSFP+、3Gbps USB3.0、串口)。首先,描述各領域對高速信號處理、存儲、傳輸?shù)囊?介紹當前處理器、存儲器、總線技術發(fā)展,列舉領先信號處理平臺廠商產品特點,引出設計該硬件平臺意義。然后,針對通信、雷達等領域應用場景(MIMO、OFDM等)提出高速信號板的功能和性能需求,由此設計系統(tǒng)硬件架構(包括模塊間數(shù)據(jù)流向,控制關系,板卡時鐘如何分配),在此基礎上確定核心器件型號、信號板的機械結構,評估了極限工作下功耗,進行了散熱設計。接著,設計FPGA、USB控制器、以太網(wǎng)PHY、存儲器、時鐘等各功能模塊具體電路并最終設計整板的電源,確定高速PCB層疊、布局、布線約束以保證信號完整性。最后,對板卡各功能模塊進行測試,重點介紹測試的軟硬件環(huán)境、存儲傳輸接口的測試方法,測試結果表明千兆以太網(wǎng)MAC層正常,DDR2等效頻率達625MHz,DDR3等效頻率達1066MHz,光口速率達40Gbps,USB速率達640Mbps。論文設計的硬件平臺具有強大信號處理能力、緩存能力,具備通用、高帶寬接口,而且配置靈活,擴展方便,成本低廉,可應用于MIMO、高速光網(wǎng)絡、相控陣雷達等領域算法驗證,應用前景廣闊。
【關鍵詞】:小尺寸 通用性 高速 存儲 傳輸
【學位授予單位】:電子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N911.7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7
  • 第一章 緒論17-21
  •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17-19
  • 1.2 研究內容與安排19-21
  • 第二章 高速信號處理板關鍵技術現(xiàn)狀21-27
  • 2.1 引言21
  • 2.2 板級電源架構21-22
  • 2.2.1 分布式電源21
  • 2.2.2 中間總線電源21-22
  • 2.3 板級時鐘技術22-24
  • 2.4 高速總線技術24-26
  • 2.4.1 片內總線24
  • 2.4.2 片間總線24-25
  • 2.4.3 板間總線25-26
  • 2.5 小結26-27
  • 第三章 高速信號處理板需求分析27-32
  • 3.1 引言27
  • 3.2 系統(tǒng)功能需求27-30
  • 3.2.1 接.需求28-29
  • 3.2.2 時鐘需求29
  • 3.2.3 控制及管理需求29-30
  • 3.3 系統(tǒng)性能需求30-31
  • 3.3.1 資源及處理能力需求30
  • 3.3.2 時鐘性能需求30-31
  • 3.3.3 工作環(huán)境需求31
  • 3.4 小結31-32
  • 第四章 高速信號處理板總體設計32-52
  • 4.1 引言32
  • 4.2 系統(tǒng)硬件架構32-40
  • 4.2.1 模塊間數(shù)據(jù)流向關系33-34
  • 4.2.2 模塊間控制關系34-36
  • 4.2.3 系統(tǒng)時鐘方案36-37
  • 4.2.4 輔助功能模塊37-40
  • 4.3 核心器件的選型40-46
  • 4.3.1 config FPGA40-42
  • 4.3.2 主FPGA42-43
  • 4.3.3 OCXO43
  • 4.3.4 存儲器43-45
  • 4.3.5 以太網(wǎng)PHY45-46
  • 4.3.6 USB3.0 控制器46
  • 4.4 板卡結構46-47
  • 4.5 整板功耗評估47-49
  • 4.6 散熱設計49-51
  • 4.7 小結51-52
  • 第五章 高速信號處理板具體實現(xiàn)52-92
  • 5.1 引言52
  • 5.2 主控模塊實現(xiàn)52-58
  • 5.2.1 config FPGA的配置52-54
  • 5.2.2 config FPGA的I/O設計54-56
  • 5.2.3 復位控制56-58
  • 5.3 信號處理模塊實現(xiàn)58-65
  • 5.3.1 主FPGA的配置58-61
  • 5.3.2 主FPGA的I/O設計61-65
  • 5.4 信號存儲模塊實現(xiàn)65-68
  • 5.4.1 DDR265-66
  • 5.4.2 DDR366-68
  • 5.5 信號傳輸模塊實現(xiàn)68-72
  • 5.5.1 USB3.068-71
  • 5.5.2 QSFP+光模塊71-72
  • 5.6 以太網(wǎng)模塊實現(xiàn)72-75
  • 5.7 時鐘模塊實現(xiàn)75-81
  • 5.7.1 時鐘產生電路75-78
  • 5.7.2 時鐘分配電路78-81
  • 5.8 電源模塊實現(xiàn)81-86
  • 5.8.1 電源芯片選型81-83
  • 5.8.2 電源架構83-84
  • 5.8.3 開關機設計84-85
  • 5.8.4 上電時序控制85-86
  • 5.9 信號板PCB實現(xiàn)86-91
  • 5.9.1 層疊結構87-88
  • 5.9.2 芯片的布局88-89
  • 5.9.3 布線約束89-91
  • 5.10小結91-92
  • 第六章 硬件的測試與分析92-114
  • 6.1 引言92
  • 6.2 調試平臺與測試環(huán)境92-93
  • 6.3 功能與性能測試93-112
  • 6.3.1 供電模塊測試93-94
  • 6.3.2 時鐘模塊測試94
  • 6.3.3 系統(tǒng)配置模塊測試94
  • 6.3.4 FMC接.測試94-97
  • 6.3.5 以太網(wǎng)接.測試97-98
  • 6.3.6 存儲模塊測試98-102
  • 6.3.7 USB3.0 接.測試102-109
  • 6.3.8 光.測試109-110
  • 6.3.9 UART測試110-112
  • 6.4 可靠性測試與分析112-113
  • 6.5 小結113-114
  • 第七章 結束語114-116
  • 7.1 本文主要貢獻114
  • 7.2 下一步工作建議114-116
  • 致謝116-117
  • 參考文獻117-119
  • 個人簡歷119-120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120-12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測試和測量[J];今日電子;2007年04期

2 余長宏;李培弘;劉濟林;;一種新型基于時壓轉換的時鐘自恢復電路[J];電子測量與儀器學報;2008年02期

3 江黎;鐘洪聲;;一種全數(shù)字時鐘數(shù)據(jù)恢復電路的設計與實現(xiàn)[J];通信技術;2008年11期

4 ;時鐘恢復(1)——高速串行設計測試和測量中的關鍵點[J];國外電子測量技術;2011年10期

5 Greg Lechem inant;;校正時鐘恢復以用于測試同步[J];今日電子;2012年08期

6 何力;;分組時鐘恢復算法解析[J];電信網(wǎng)技術;2013年10期

7 范宏海;網(wǎng)同步與時鐘管理系統(tǒng)[J];北京電信科技;1997年04期

8 張鵬程;蘇厲;金德鵬;曾烈光;;電路仿真中自適應時鐘恢復的數(shù)字化方法[J];光通信技術;2006年05期

9 劉秋明;江雪婧;;一種緩存控制的自適應時鐘恢復的改進算法[J];光通信研究;2011年03期

10 ;時鐘恢復(3)——高速串行設計測試和測量中的關鍵點[J];國外電子測量技術;2011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曹靜靜;;802.16D中的時鐘恢復技術[A];2008通信理論與技術新發(fā)展——第十三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下)[C];2008年

2 劉林;;TDMoIP的FPGA實現(xiàn)[A];2007通信理論與技術新發(fā)展——第十二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7年

3 楊知行;劉昌清;郭興波;潘長勇;;一種適用于突發(fā)通信的時鐘恢復技術[A];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探測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九次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6年

4 熊yN靈;殷燕芬;;關于TDMoIP時鐘恢復算法的研究與實現(xiàn)[A];中國通信學會第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09年

5 陳慶華;劉熹;徐子平;;ATM電路仿真設備中自適應時鐘恢復算法的設計與實現(xiàn)[A];開創(chuàng)新世紀的通信技術——第七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6 孫捷;任德昊;;一種從SDH線路信號中提取高質量時鐘的方法[A];四川省通信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一)[C];2006年

7 郭興波;楊知行;張國敬;邱松;;“FY-2C”原始云圖數(shù)據(jù)時鐘恢復技術研究[A];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探測專業(yè)委員會第十八次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5年

8 洪波;金寧;肖英;;MPEG-2編解碼系統(tǒng)中的時鐘恢復和音視頻同步[A];2006通信理論與技術新進展——第十一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9 曾安輝;張_g;王勁濤;張國敬;潘長勇;;基于SC-FDE的無線突發(fā)通信系統(tǒng)設計[A];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探測專業(yè)委員會第二十六屆全國空間探測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美國川崎微電子;突發(fā)時鐘恢復技術助力10G EPON騰飛[N];通信產業(yè)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郭淦;高速串行通信中的時鐘恢復技術[D];復旦大學;2005年

2 黃田野;基于光纖非線性的全光時鐘恢復和超寬帶技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3 吳義華;利用ADC測量時鐘技術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4 商林峰;LAWCA讀出電子學時鐘分發(fā)與數(shù)據(jù)傳輸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曉;粒子物理實驗中時鐘相位的精確控制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4年

2 魯莽洪;分組網(wǎng)絡時鐘傳送與恢復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3 許明;基于鎖相環(huán)技術的片內時鐘穩(wěn)定電路[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4 王一可;光采樣中的自動耦合控制系統(tǒng)與時鐘恢復算法的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5年

5 李春艷;基于ADC檢測技術的時鐘抖動分析與仿真[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6 齊春華;1.2Gbps串行通信中的時鐘與數(shù)據(jù)恢復電路設計[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年

7 周思遠;高速相干傳輸系統(tǒng)中數(shù)字信號處理算法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5年

8 李素瑩;MSK高速相干光接收機時鐘恢復算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9 毛少博;適用于Serdes的插值型時鐘數(shù)據(jù)恢復電路設計[D];北京交通大學;2015年

10 蘇建偉;高速自校準CMOS片上時鐘設計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高速信號處理存儲傳輸一體化硬件平臺設計與實現(xiàn),,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2455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32455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0b3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