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機接口中的人機互適應算法研究
【學位單位】:福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R318;TN911.7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1.1 腦機接口的介紹
1.1.2 BCI研究現狀
1.1.3 眼動控制研究現狀
1.1.4 腦機接口應用
1.2 研究內容與論文結構
1.2.1 本文的研究內容
1.2.2 本文的論文結構
第二章 腦機接口系統(tǒng)的研究基礎
2.1 大腦結構
2.2 腦電的產生機理
2.3 BCI系統(tǒng)研究步驟
2.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腦電信號的采集與處理
3.1 腦電信號的采集
3.3.1 10-20國際電極放置方法
3.2 腦電信號的處理
3.2.1 預處理
3.2.2 常見特征提取方法
3.2.3 常見特征分類方法
3.4 本章小結
第四章 注意力狀態(tài)識別方法
4.1 方法的使用流程
4.1.1 數據流程
4.1.2 代碼實現
4.2 方法的參數訓練
4.2.1 CSP濾波方法
4.2.2 AR譜估計方法
4.2.3 SVM分類方法
4.3 本章小結
第五章 腦眼控制方案的設計與實現
5.1 實驗相關設備和軟件
5.1.1 NueroScan與NueroScan通道設置
5.1.2 BCI2000與BCI2000參數設置
5.1.3 眼動系統(tǒng)及參數設置
5.2 家電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與使用
5.2.1 家電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
5.2.2 應用程序操作流程
5.2.3 眼動控制設計
5.3 主要的編程實現
5.3.1 BCI2000信號處理模塊
5.3.2 應用程序編程
5.4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實驗
6.1 注意力識別實驗
6.1.1 實驗任務
6.1.2 實驗流程
6.1.3 實驗結果與分析
6.2 家電控制實驗
6.2.1 實驗任務
6.2.2 評價指標
6.2.3 實驗結果
6.3 本章小結
第七章 總結與展望
7.1 總結
7.2 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簡歷
在學期間的研究成果及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劍鋒;;未來不是夢——腦機接口綜述[J];江西藍天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2 陳小剛;王毅軍;張丹;;2018年腦機接口研發(fā)熱點回眸[J];科技導報;2019年01期
3 ;腦機接口走向現實[J];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大科技);2019年08期
4 潘紅光;張奇;米文毓;馬彪;;基于長短期記憶網絡的解碼器設計及閉環(huán)腦機接口系統(tǒng)構建[J];西安科技大學學報;2019年06期
5 高上凱;;腦機接口的現狀與未來[J];機器人產業(yè);2019年05期
6 張丹;陳菁菁;王毅軍;;2017年腦機接口研發(fā)熱點回眸[J];科技導報;2018年01期
7 李佩瑄;薛貴;;腦機接口的倫理問題及對策[J];科技導報;2018年12期
8 陳小剛;王毅軍;;基于腦電的無創(chuàng)腦機接口研究進展[J];科技導報;2018年12期
9 楊曉哲;;腦機接口離我們有多近[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7年Z2期
10 ;腦機接口芯片用上玻璃碳電極[J];杭州化工;2017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揚;移動平臺異步腦機操控技術研究[D];國防科技大學;2017年
2 蘇億;多通道無線低功耗雙向腦機接口關鍵技術研究[D];武漢大學;2016年
3 肖君;面向臨床應用的腦機接口技術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8年
4 王洪濤;混合腦機接口實現及其應用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5 程明;基于腦電信號的腦—計算機接口的研究[D];清華大學;2004年
6 毛大偉;分尺度復雜性及希爾伯特-黃變換在腦電分析中的應用[D];浙江大學;2005年
7 劉伯強;腦機接口分類算法及實驗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8 朱曉源;EEG腦機接口的連續(xù)預測方法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9 龍錦益;腦信號分析的算法研究與多模態(tài)腦機接口[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10 周寅;運動型腦機接口中神經元峰電位記錄與檢測的關鍵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1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力;基于腦電和肌電的混合腦機接口研究與集成實現[D];重慶郵電大學;2019年
2 崔婷婷;結合深度學習的腦機接口研究及系統(tǒng)實現[D];重慶郵電大學;2019年
3 李文瀚;基于嵌入式的腦機接口系統(tǒng)研究與實現[D];重慶郵電大學;2019年
4 湯禎宇;基于編碼調制的視覺誘發(fā)電位腦機接口濾波優(yōu)化算法研究[D];南昌大學;2019年
5 肖郴杰;基于深度學習的P300腦機接口分類算法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9年
6 于承鑫;同步EEG-fMRI腦機接口系統(tǒng)研發(fā)[D];華南理工大學;2019年
7 盧麗容;基于混合腦機接口的學習評估系統(tǒng)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9年
8 韓星;觸覺通道腦機接口范式研究[D];國防科技大學;2017年
9 殷皓澤;基于腦機接口的自動SAR目標檢測[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9年
10 王磊磊;基于混合腦機接口的虛擬康復系統(tǒng)設計[D];燕山大學;2019年
本文編號:28455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2845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