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告警裝置的布設及其評價方法研究
本文選題:激光對抗 + 激光告警裝置 ; 參考:《激光與紅外》2014年04期
【摘要】:為了提高激光告警裝置在激光對抗中的作戰(zhàn)效能,研究了激光告警裝置的布設及布設效能的評價方法。首先根據激光告警裝置的工作原理、設備性能和戰(zhàn)術使用原則,將激光告警裝置的布設要素分解為警戒區(qū)域、警戒空間、基準方位、布設數量和水平狀態(tài)等5個子項,分析每一子項的布設要求,建立對應的布設效果評分模型;然后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要素的權重,進而得到告警裝置布設效果的總體評價模型;最后給出了布設及布設效能評價方法的應用實例。提出的布設效能評價方法能夠用于激光告警裝置防護效能的自動評估,已應用于激光對抗系統(tǒng)的虛擬訓練系統(tǒng)中。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bat efficiency of laser alarm device in laser countermeasure, the layout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laser alarm device are studied. First of all, according to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laser alarm device, the equipment performance and tactical usage principle, the layout elements of laser alarm device are decomposed into five sub-items, such as warning area, warning space, datum azimuth, laying quantity and horizontal state, etc.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ayout requirements of each sub-item, establishes the corresponding layout effect scoring model, then uses AHP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of each element, and then obtains the overall evaluation model of the layout effect of alarm device. Finally, an application example of layout and layout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method is given.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protection effectiveness of laser alarm devices automatically, and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virtual training system of laser countermeasure system.
【作者單位】: 海軍工程大學兵器工程系;
【分類號】:TN97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應家駒;王永仲;何永強;周冰;周中亮;;全向激光告警系統(tǒng)的探測靈敏度分析[J];紅外與激光工程;2008年06期
2 黃成功;吳軍輝;姚梅;郭豪;趙琳鋒;張碧會;賀克蘭;張雷;;激光威脅源方向識別技術[J];紅外與激光工程;2011年04期
3 王挺峰;郭勁;;線陣非成像式激光輻射源定向方法[J];紅外與激光工程;2011年09期
4 李世偉;張記龍;王志斌;田二明;;激光來襲方向探測與告警系統(tǒng)的設計[J];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2011年06期
5 巨養(yǎng)鋒;梁冬明;薛建國;王東;;威脅源參數對激光散射截獲半徑的影響[J];激光與紅外;2011年04期
6 王劍峰;孫晶華;;提高激光告警系統(tǒng)信噪比的研究[J];激光雜志;2011年03期
7 王龍;王永仲;沈學舉;何永強;;基于邁克耳孫干涉儀的凝視型激光告警系統(tǒng)設計[J];中國激光;2011年03期
8 董紅軍;周中亮;王龍;;魚眼成像型激光告警系統(tǒng)光斑中心亞像元定位方法[J];中國激光;2011年09期
9 李世偉;張記龍;郝建;周瑞;王艷超;;激光告警裝置背景光干擾消除方法及實現[J];激光技術;2012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俊奇;張記龍;閻鶴;;多窗口編碼激光預警系統(tǒng)設計[J];火力與指揮控制;2011年05期
2 應家駒;王永仲;何永強;周中亮;周冰;;成像激光告警的光斑定位誤差分析[J];紅外與激光工程;2010年03期
3 宋增吉;王蓮芬;梁棟;劉本利;;激光大氣散射離軸探測分析[J];紅外與激光工程;2010年06期
4 陳愛武;張記龍;劉智超;張躍國;;雙等效斜楔型靜態(tài)傅里葉變換干涉具[J];紅外與激光工程;2011年08期
5 周中亮;應家駒;何永強;周冰;;激光復合探測技術研究[J];激光與紅外;2010年09期
6 王龍;王永仲;沈學舉;何永強;;基于邁克耳孫干涉儀的凝視型激光告警系統(tǒng)設計[J];中國激光;2011年03期
7 董紅軍;周中亮;王龍;;魚眼成像型激光告警系統(tǒng)光斑中心亞像元定位方法[J];中國激光;2011年09期
8 吳海波;程玉寶;張創(chuàng)新;;激光方位探測技術的分析[J];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學報;2010年02期
9 李世偉;張記龍;郝建;周瑞;王艷超;;激光告警裝置背景光干擾消除方法及實現[J];激光技術;2012年05期
10 張超;牛燕雄;蘇平;和婷;張鵬;牛海莎;李易難;;基于正弦光柵的凝視型激光探測告警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J];中國激光;2012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王恒云;王維博;李剛;;激光通信兼容技術在未來陸軍信息系統(tǒng)應用構想[A];2013第一屆中國指揮控制大會論文集[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田二明;窄脈沖激光光譜與入射方向被動探測方法與關鍵技術研究[D];中北大學;2013年
2 張英遠;激光對抗中的告警和欺騙干擾技術[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劉偉達;地面動態(tài)激光通信系統(tǒng)全光捕獲技術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1年
2 盧紅偉;陣列炮管實時測速技術研究[D];西安工業(yè)大學;2012年
3 劉智超;多窗口光纖激光告警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D];中北大學;2010年
4 翟昌民;基于DSP和位置敏感探測器的多光束位置同步檢測系統(tǒng)的研究[D];重慶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伯年,王宏光;誤差函數計算方法的研究[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2004年06期
2 李樹山,孫春生,韓小兵;激光輻射方位的確定技術[J];海軍工程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3 孫建國,叢俊奎;激光告警技術中視場誤差分析[J];紅外與激光工程;2001年04期
4 葛強勝,龔赤坤;車載激光偵察告警系統(tǒng)的研究[J];紅外與激光工程;2003年03期
5 陳擁軍,吳新宇,龔惠興;寬頻帶激光告警技術的研究[J];紅外與激光工程;2003年04期
6 潘慧,艾勇,蔣海麗;激光威脅告警中傳感器技術的應用與分析[J];紅外與激光工程;2005年02期
7 楊韞華,曾欽勇,呂炳朝,萬勇,陳蔚,黃涌;光纖延遲線長度編碼優(yōu)化設計[J];紅外與激光工程;2005年04期
8 王明;張記龍;田二明;李曉;王志斌;張悅;;光柵衍射激光告警接收機的探測性能分析[J];紅外與激光工程;2008年04期
9 應家駒;王永仲;何永強;周冰;周中亮;;全向激光告警系統(tǒng)的探測靈敏度分析[J];紅外與激光工程;2008年06期
10 寧天夫;;激光偵察告警技術的裝備概況與發(fā)展[J];紅外與激光工程;2008年S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杰;APS星敏感器關鍵技術的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柴源;激光告警信號接收與處理方法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08年
2 彭超;基于DSP的高速數據采集系統(tǒng)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付偉;激光對抗技術發(fā)展動態(tài)[J];激光與紅外;1994年02期
2 胡江華,周建勛,張保民;激光對抗技術[J];紅外與激光工程;1994年06期
3 張賽金;激光對抗與防護的進展[J];光電對抗與無源干擾;1994年01期
4 李振國,趙勛杰;激光對抗技術與裝備概述[J];光電對抗與無源干擾;1999年04期
5 王忠巍;申浩;;激光對抗仿真測試系統(tǒng)綜述[J];紅外與激光工程;2006年S1期
6 李君波;楊濤;李振偉;;海面激光誘餌能量反射特性研究[J];艦船電子對抗;2006年05期
7 吳海波;程玉寶;張創(chuàng)新;;激光方位探測技術的分析[J];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學報;2010年02期
8 李寶寧;;國外激光對抗技術的發(fā)展[J];戰(zhàn)術導彈技術;2010年06期
9 付偉;艦載激光對抗技術的現狀及發(fā)展趨勢[J];艦船電子對抗;1999年04期
10 付偉;;國外激光告警設備的最新進展[J];電子對抗;200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張景旭;;激光對抗告警定向技術[A];新世紀 新機遇 新挑戰(zhàn)——知識創(chuàng)新和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下冊)[C];2001年
2 王忠巍;申浩;;激光對抗仿真測試系統(tǒng)綜述[A];2006年全國光電技術學術交流會會議文集(A 光電系統(tǒng)總體技術專題)[C];2006年
3 王瑞鳳;肖波;張彥樸;;淺析激光對抗的“攻”與“防”[A];2008年激光探測、制導與對抗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王敏帥;楊彥杰;;激光對抗技術的現狀及發(fā)展趨勢[A];2006年全國光電技術學術交流會會議文集(A 光電系統(tǒng)總體技術專題)[C];2006年
5 苗用新;陳兆兵;林洪沂;郭勁;;激光有源干擾設備概述[A];第二屆紅外成像系統(tǒng)仿真測試與評價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張繼勇;董印權;;光電對抗仿真測試系統(tǒng)綜述[A];中國系統(tǒng)仿真學會第五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2006年全國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羅明超;張慶海;劉鷹;楊玉林;;光電對抗技術及裝備在反無人機作戰(zhàn)中的對策探討[A];2008年中國高校通信類院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8 張繼勇;;光電對抗與“軟件無線電”[A];2006年全國光電技術學術交流會會議文集(A 光電系統(tǒng)總體技術專題)[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英遠;激光對抗中的告警和欺騙干擾技術[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穎;激光告警器告警精度檢測方法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2 周姬e,
本文編號:20979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2097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