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同步軌道SAR精確斜距模型研究
本文選題:地球同步軌道合成孔徑雷達 + “走-!蹦P驼`差; 參考:《電子與信息學報》2014年08期
【摘要】:由于地球同步軌道SAR(Geo-SAR)較高的軌道高度和較長的合成孔徑時間,"走-停"("Stop-Go")假設所帶來的誤差必須予以考慮。該文推導并模擬了正圓軌道下地球同步軌道SAR(Geo-SAR)的精確回波延時方程,分析并仿真了其與"走-停"模型誤差。提出了一種"等效中點"模型,并通過仿真驗證了該模型能很好地擬合精確距離歷程。采用基于高階多普勒參數(shù)的多項式擬合對"等效中點模型"和"走-停"模型的斜距歷程進行展開,借助Legendre正交級數(shù)展開定量分析了"走-停"模型所帶來的各個冪次的斜距誤差,進而分析了各冪次斜距誤差對于聚焦效果的影響。通過點目標仿真證明了"走-停"模型應用于Geo-SAR的局限性與"等效中點模型"的有效性。
[Abstract]:Due to the higher orbital altitude and longer synthetic aperture time of the geostationary orbit (SARG) Geo-SAR, the errors arising from the "Stop-Go" hypothesis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nt. This paper deduces and simulates the accurate echo delay equation of geostationary orbit (SARN Geo-SAR) in a positive circle orbit, and analyzes and simulates the error between the equation and the "strike-stop" model. An "equivalent midpoint" model is proposed,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can fit the exact distance history well. Using polynomial fitting based on high-order Doppler parameters, the oblique distance history of "equivalent midpoint model" and "strike-stop" model is expanded. By means of Legendre orthogonal series expansion, the oblique distance errors of each power caused by the "strike-stop" model a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errors of the power order oblique distance on the focusing effect is analyzed. The limitation of "strike-stop" model applied to Geo-SAR and the validity of "equivalent midpoint model" are proved by point target simulation.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
【分類號】:TN95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鄧云凱;趙鳳軍;王宇;;星載SAR技術的發(fā)展趨勢及應用淺析[J];雷達學報;2012年01期
2 汪丙南;向茂生;;地球同步軌道圓跡SAR三維分辨特性分析[J];雷達學報;2012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杰;梁興東;丁赤飚;陳龍永;李X;;OFDM SAR多普勒補償方法研究[J];電子與信息學報;2013年12期
2 江守利;蘇力爭;鐘劍鋒;;星載SAR天線熱控技術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電子機械工程;2013年06期
3 李飛;糾博;劉宏偉;王英華;張磊;;基于稀疏表示的SAR圖像屬性散射中心參數(shù)估計算法[J];電子與信息學報;2014年04期
4 張澤均;水鵬朗;;一種新的基于網(wǎng)格編碼和區(qū)域合并的SAR圖像快速分割算法[J];電子與信息學報;2014年04期
5 王青平;趙宏宇;吳微微;付云起;袁乃昌;;融合局部和非局部信息的自適應貝葉斯分割方法[J];電子與信息學報;2014年04期
6 陳濺來;楊軍;孫光才;邢孟道;;高軌SAR多普勒中心補償?shù)亩S姿態(tài)控制方法[J];電子與信息學報;2014年08期
7 王軍;趙宜楠;喬曉林;;基于壓縮感知的雷達前視向稀疏目標分辨[J];電子與信息學報;2014年08期
8 陳琳;張晶晶;李洋;洪文;;單發(fā)雙收SAR系統(tǒng)通用極化定標算法[J];雷達學報;2012年03期
9 吳謹;;關于合成孔徑激光雷達成像研究[J];雷達學報;2012年04期
10 李春升;楊威;王鵬波;;星載SAR成像處理算法綜述[J];雷達學報;2013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鄧少平;高分辨率極化SAR影像典型線狀目標半自動提取[D];武漢大學;2013年
2 劉玉春;雙基雷達成像算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3 孫光才;多通道波速指向高分辨SAR和動目標成像技術[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4 高葉盛;基于信號模型的SAR參數(shù)化成像技術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
5 王利花;長江河口及鄰近海域表層水體關鍵動力參數(shù)的遙感反演研究及應用[D];華東師范大學;2014年
6 陳士超;同軌雙基SAR成像算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金冬陽;斜視SAR成像中的若干問題[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2 鄭侃;分布式星載SAR回波模擬器設計與實現(xiàn)[D];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3 吳秀;GEO SAR成像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
4 戴遠;某星載雷達陣面二次電源機械結(jié)構(gòu)設計[D];南京理工大學;2013年
5 王海兵;基于實測數(shù)據(jù)的機載SAR成像及運動補償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6 安濤;SAR/INS組合測速定位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洪文;;圓跡SAR成像技術研究進展[J];雷達學報;2012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財品;張洪太;譚小敏;;幾種GEOSAR上成像算法比較[J];航天電子對抗;2010年02期
2 辛淵博;周熙;李偉亮;;寬帶GEO衛(wèi)星網(wǎng)絡媒體接入控制協(xié)議[J];通信技術;2010年12期
3 李財品;張洪太;陳文新;;地球同步軌道SAR回波建模與仿真[J];中國雷達;2009年03期
4 鄭經(jīng)波;宋紅軍;尚秀芹;吳勇;;基于頻譜偏移的GEO星機多基SAR提高距離分辨率方法[J];電子與信息學報;2010年08期
5 鄭經(jīng)波;宋紅軍;尚秀芹;吳勇;;地球同步軌道星載SAR多普勒特性分析[J];電子與信息學報;2011年04期
6 李財品;張洪太;譚小敏;;地球同步軌道合成孔徑雷達特性分析[J];現(xiàn)代電子技術;2009年21期
7 李財品;張洪太;譚小敏;;一種適合地球同步軌道SAR的改進CS算法[J];宇航學報;2011年01期
8 史洪印;周蔭清;陳杰;;同步軌道星機雙基地三通道SAR地面運動目標指示算法[J];電子與信息學報;2009年08期
9 范繼;王宇;;一種星地一體化路由設計的衛(wèi)星IP網(wǎng)絡[J];電訊技術;2010年04期
10 包敏;徐剛;李亞超;邢孟道;保錚;王萬林;;地球同步軌道SAR曲線軌跡模型和成像算法研究[J];宇航學報;2011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彭文溪;王煥玉;張承模;崔興柱;梁曉華;汪錦州;高e,
本文編號:20445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2044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