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電磁線圈垂直發(fā)射器工作過程仿真
本文選題:電磁 切入點:線圈炮 出處:《高壓電器》2014年01期
【摘要】:根據(jù)同步感應線圈發(fā)射器工作原理,建立了3級電磁線圈垂直發(fā)射器(electromagnetic coil vertical launcher,EMCVL)數(shù)學模型,利用Ansoft電磁仿真軟件對其發(fā)射過程進行了仿真,得到了電磁場分布規(guī)律和動態(tài)特性曲線。結果表明:EMCVL低速發(fā)射大載荷過程中加速過程比較平穩(wěn),容易充分實現(xiàn)各級驅動線圈對發(fā)射組件的加速效果;發(fā)射過程中電磁場主要集中于驅動線圈和電樞外側間隙,再逐漸向四周擴散,電樞所受的電磁力位置主要位于電樞尾部外側,所以在實際設計中一定要考慮對電樞尾部結構的加固;EMCVL通過適當?shù)母淖冸娫磧δ軈?shù)、驅動線圈級數(shù)等途徑,能夠實現(xiàn)多類型載荷的發(fā)射。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synchronous inductive coil launcher,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electromagnetic coil vertical launcher EMC VLL, a three-stage electromagnetic coil vertical launcher, is established. The emulation process is simulated by Ansoft electromagnetic simulation software. The distribution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and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 curve a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celeration process is relatively stable during the low speed EMCVL launch, and it is easy to fully realize the acceleration effect of various driving coils on the emitter.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mainly concentrates on the outer gap between the drive coil and the armature during the emission process, and then diffuses gradually around, the position of the electromagnetic force of the armature is mainly located outside the rear end of the armature. Therefore in the practical design we must consider the reinforcement of the armature tail structure EMCVL by properly changing the energy storage parameters of the power supply driving coil series and other ways can realize the launch of multiple types of loads.
【作者單位】: 海軍航空工程學院研究生管理大隊;海軍航空工程學院指揮系;75103部隊;
【基金】:海軍航空工程學院青年研究基金(HYQN201120)~~
【分類號】:TN8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曹延杰;劉文彪;鄒本貴;李治源;;三級同步感應線圈炮內(nèi)彈道過程仿真[J];彈道學報;2008年04期
2 李鳳層;雷彬;李治源;;單級感應線圈發(fā)射器仿真方法對比及實驗研究[J];電工電能新技術;2011年02期
3 梁振光,唐任遠;大型變壓器三維瞬態(tài)渦流場場路耦合模型[J];電工技術學報;2003年05期
4 李鳳層;雷彬;李治源;;單級感應線圈發(fā)射器參數(shù)分析與動態(tài)特性計算[J];兵器材料科學與工程;2010年04期
5 劉文彪;張媛;曹延杰;李治源;;同步感應線圈炮最佳觸發(fā)放電位置仿真研究[J];微特電機;2007年06期
6 梁振光,唐任遠;采用場路耦合的三維有限元法分析變壓器突發(fā)短路過程[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3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久運;吳忷陵;;金屬探測門的探測部分設計[J];安防科技;2006年12期
2 褚海英;范瑜;;用于地鐵機車的飛輪電池磁懸浮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3 趙佳;張威;方進;楊中平;鄭瓊林;劉友梅;;高溫超導直線感應電機的電磁優(yōu)化設計[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4 楊玉東;王建新;薛文;;軌道炮動態(tài)負載特性的分析與仿真[J];兵工學報;2010年08期
5 朱英偉;李海濤;嚴仲明;付磊;王豫;;線圈型電磁發(fā)射器磁場構型的設計與分析[J];兵工學報;2011年04期
6 謝中元;周霖;;脈沖磁流體發(fā)電機的強磁場研究[J];兵工學報;2011年07期
7 劉少剛;邱波;龐永剛;;電磁彈射式森林消防炮的研究[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8 耿榮林;李洪友;牛春芳;;變壓器三相載流引線引起的渦流損耗及局部過熱的工程分析[J];變壓器;2007年12期
9 李占強;毛一之;;自耦變壓器在直流偏磁情況下的磁場仿真計算[J];變壓器;2010年08期
10 張海燕;儲晨昀;李元媛;;變壓器溫度場的有限元分析[J];變壓器;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苑舜;徐家賀;于力;;大容量真空斷路器永磁操動機構的研究[A];創(chuàng)新沈陽文集(A)[C];2009年
2 趙科義;李治源;;電磁領域的得力助手——電磁場有限元分析軟件Maxwell[A];第五屆中國CAE工程分析技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李會香;謝德馨;任自艷;;基于整數(shù)規(guī)劃與中心磁場的MRI永磁主磁體的勻場方法研究[A];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成立30周年紀念大會暨2010中國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學術大會青年優(yōu)秀論文[C];2010年
4 黃云志;;基于邊緣電場傳感器的涂層厚度檢測系統(tǒng)[A];PCC2009—第20屆中國過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09年
5 狄維娜;蘇秀蘋;李潔;李尚武;;利用Maxwell軟件對雙E型交流接觸器的特性分析[A];中國電工技術學會低壓電器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三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耿雪瑩;張其林;劉明遠;;地面建筑物對雷暴云大氣電場影響的模擬研究[A];第28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13雷電物理、監(jiān)測預警和防護[C];2011年
7 李旭;;電動汽車復雜連接線束的電磁兼容等效模型研究[A];2012重慶汽車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C];2012年
8 劉君;陳加清;;基于探空電場資料的大氣電場儀誤差修訂方案[A];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 提高氣象災害防御能力——S11第十一屆防雷減災論壇[C];2013年
9 李旭;;電動汽車復雜連接線束的電磁兼容等效模型研究[A];西南汽車信息:2012年上半年合刊[C];2012年
10 張杰;;混合電場作用下?lián)Q流變壓器閥側繞組電場分析[A];廣東省水力發(fā)電工程學會2012年獲獎優(yōu)秀科技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雷金;洛侖茲平面電機的結構動態(tài)特性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呂艷玲;超高壓發(fā)電機失磁過程的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0年
3 王道涵;新型磁通切換型磁阻電機系統(tǒng)的分析、設計與控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4 趙云;大功率調(diào)制氣流聲源的數(shù)值模擬與實驗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5 劉向東;24kV永磁機構真空斷路器關鍵技術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0年
6 楊光源;運動導體渦流電磁問題的徑向基點配置型無單元算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7 郭辰;永磁球形電動機動力學解耦控制及通電策略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8 高軍哲;多頻渦流無損檢測的干擾抑制和缺陷檢測方法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9 李潔;開關磁阻電機的性能分析及其優(yōu)化設計方法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1年
10 馬紀梅;人工心臟的經(jīng)皮傳能系統(tǒng)的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志堅;兩相交錯并聯(lián)電壓調(diào)整模塊(VRM)中平面無源集成的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9年
2 劉e,
本文編號:16826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1682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