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離散多音調(diào)制可見光信道非線性失真及參數(shù)優(yōu)化

發(fā)布時間:2018-03-28 14:47

  本文選題:無線通信 切入點:可見光通信(VLC) 出處:《光電子.激光》2014年01期


【摘要】:為了改善離散多音調(diào)制(DMT)點對點可見光通信(VLC)性能,首先給出了DMT技術原理并建立了實驗裝置,進而研究了16-相位鍵控(16-PSK)DMT信號直流偏壓和探測器偏置電阻對VLC信道非線性失真的影響。為了使VLC信道工作于良好的線性區(qū),優(yōu)化得到了不同通信距離下系統(tǒng)的最佳直流偏壓和探測器偏置電阻。在VLC信道響應存在非線性失真和調(diào)節(jié)系統(tǒng)參數(shù)使其工作于線性區(qū)兩種情況下,在0.2Mbit/s數(shù)據(jù)傳輸速率下分別開展了通信實驗,并測試了系統(tǒng)在不同通信距離處的誤碼率(BER)。結果顯示,BER可由未做參數(shù)優(yōu)化時的10-1量級降至10-3量級;且在20~90cm通信距離范圍內(nèi)BER幾乎恒定,表明系統(tǒng)穩(wěn)定性也得到了明顯改善。本文的實驗測試和分析結果為進一步優(yōu)化系統(tǒng)參數(shù)及改進通信性能提供了數(shù)據(jù)依據(jù)。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discrete multitone modulation (DMT) point-to-point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VLC), the principle of DMT technology is first presented and the experimental device is established. Furthermore, the effects of DC bias and detector bias resistance on the nonlinear distortion of VLC channel are studied. In order to make the VLC channel work in a good linear region, The optimal DC bias voltage and detector bias resistor are obtained under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distances. In the case of nonlinear distortion of VLC channel response and adjusting system parameters to work in linear region, At the 0.2Mbit/s data transmission rate, the communication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and the bit error rate (BER) of the system at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distances is tes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R can be reduced from 10 ~ (-1) to 10 ~ (-3) when the parameters are not optimized. The BER is almost constant in the range of 20~90cm communication distance,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has also been improved obvious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 this paper provide the data basis for further optimizing the system parameters and improving the communication performance.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集成光電子學國家重點聯(lián)合實驗室吉林大學實驗區(qū);
【基金】:長春市科技創(chuàng)新基金(10ZC04) 吉林大學青年科技創(chuàng)新基金(450060487479) 吉林大學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研究計劃(2013B51181)資助項目
【分類號】:TN929.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汪井源;徐智勇;朱勇;經(jīng)繼松;王榮;文湘益;;室內(nèi)可見光通信中噪聲與干擾的實驗與仿真分析[J];光電子.激光;2012年07期

2 婁鵬華;張洪明;郎凱;姚敏玉;徐正元;;基于室內(nèi)可見光照明的位置服務系統(tǒng)[J];光電子.激光;2012年12期

3 葉瑋琳;鄭傳濤;張紅偉;吳祥坤;;便攜式點對點可見光通信終端的實驗研究[J];光電子.激光;2013年08期

4 田崇文;李艷婷;葉瑋琳;全相印;宋占偉;鄭傳濤;;Performance study of an OFDM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white LED array[J];Optoelectronics Letters;2011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葉瑋琳;李艷婷;鄭傳濤;;大功率白光LED高效均流并聯(lián)供電系統(tǒng)[J];吉林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13年01期

2 張斯堯;閆連山;葉佳;易安林;潘煒;羅斌;;一種降低相干光正交頻分復用系統(tǒng)序列相關性的方法[J];光電子.激光;2013年08期

3 彭戀戀;肖江南;唐進;陳林;;基于格雷對輔助的直接檢測光OFDM符號定時同步新算法[J];光電子.激光;2013年08期

4 葉瑋琳;鄭傳濤;張紅偉;吳祥坤;;便攜式點對點可見光通信終端的實驗研究[J];光電子.激光;2013年08期

5 李艷婷;李祝博;張紅偉;師星辰;鄭傳濤;;離散多音調(diào)制可見光通信鏈路的極限速率[J];光子學報;2013年12期

6 賴麗萍;莊其仁;梁德娟;;Design of an efficient projector for LED flat lamp without light guide plate[J];Optoelectronics Letters;2013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羅鵬飛;短距離無線光通信若干關鍵技術的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3年

2 何勝陽;室內(nèi)可見光通信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毛識博;協(xié)同OFDM通信系統(tǒng)中資源分配技術的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3年

2 張斯堯;相干光OFDM系統(tǒng)中非線性損傷及其抑制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劉博;楊宇;朱琳;陳雄斌;陳弘達;;室內(nèi)半導體照明通信中的光強穩(wěn)定技術[J];光電子.激光;2010年12期

2 楊宇;劉博;張建昆;陳雄斌;陳弘達;;一種基于大功率LED照明燈的可見光通信系統(tǒng)[J];光電子.激光;2011年06期

3 張建昆;劉博;楊宇;陳雄斌;陳弘達;;一種室內(nèi)可見光通信亮度控制方法[J];光電子.激光;2011年07期

4 汪井源;徐智勇;朱勇;經(jīng)繼松;王榮;文湘益;;室內(nèi)可見光通信中噪聲與干擾的實驗與仿真分析[J];光電子.激光;2012年07期

5 曹家年;劉卓月;;室內(nèi)照明通信系統(tǒng)中的角度分集技術[J];哈爾濱工程大學學報;2009年11期

6 汪井源;張正線;;局域網(wǎng)中的無線紅外光通信技術[J];軍事通信技術;2000年03期

7 丁德強;柯熙政;;一種基于可見光通信的無線局域網(wǎng)系統(tǒng)設計與仿真[J];西安理工大學學報;2007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秦;;無線通信技術熱點及發(fā)展趨勢[J];裝備制造;2010年01期

2 李翠然;謝健驪;;無線通信專業(yè)教學改革研究[J];成功(教育);2011年05期

3 秦大甲;;對絞型漏泄電纜的特性[J];光纖與電纜及其應用技術;1984年01期

4 趙芝;;移動電話應答器系統(tǒng)[J];通信技術;1985年02期

5 李清海;無線通信在防汛中的作用[J];現(xiàn)代通信;1995年11期

6 ;開拓中國發(fā)展最快之通訊事業(yè)“九五北京國際無線通信設備展覽會”將隆重舉行[J];遙測遙控;1995年02期

7 宋遠清;無線通信(VHF/UHF)場強的計算方法[J];廣東氣象;1996年01期

8 朱炯;尋求第三代移動無線通信系統(tǒng)[J];通訊世界;1997年06期

9 朱秀根,田小渝;中興ZXPCS個人無線通信系統(tǒng)[J];電信科學;2000年08期

10 ;2001年亞洲·太平洋光通信及無線通信展覽會11月舉行[J];通訊世界;200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川;焦永昌;張立;張衛(wèi)兵;弓金剛;;一種具有陷波特性的超寬帶天線[A];2009年全國天線年會論文集(上)[C];2009年

2 張云龍;許芬;;基于無線射頻芯片CC2420的無線傳感器網(wǎng)絡節(jié)點設計[A];中國計量協(xié)會冶金分會2008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張云龍;許芬;;基于無線射頻芯片CC2420的無線傳感器網(wǎng)絡節(jié)點設計[A];2008全國第十三屆自動化應用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4 范金剛;王新燕;;淺談無線傳感器網(wǎng)絡在軍事中的應用[A];第十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信息化與社會發(fā)展學術討論會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5 易克初;谷春燕;王勇;;兩種實用的連續(xù)波時分復用技術[A];第十二屆全國信號處理學術年會(CCSP-2005)論文集[C];2005年

6 楊波;趙洪新;洪偉;;基于LMX3162的藍牙射頻電路的實現(xiàn)[A];2001年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C];2001年

7 劉威;;無線移動通信技術的發(fā)展及應用[A];第二屆城市科學論壇論文集[C];2006年

8 付瑞君;任品毅;汪瑞;齊備;;基于GPS接收機的Zigbee無線網(wǎng)絡節(jié)點的設計與實現(xiàn)[A];2009通信理論與技術新發(fā)展——第十四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9 王忠鋒;張連領;李力剛;黃劍龍;;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在建筑節(jié)能中的應用研究[A];2010中國儀器儀表學術、產(chǎn)業(yè)大會(論文集1)[C];2010年

10 劉楓;郭愛煌;杭海存;;多層網(wǎng)狀局域連通無線傳感器網(wǎng)絡定位分析[A];2009年通信理論與信號處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周建軍;“藍牙”——無線通信新貴[N];人民政協(xié)報;2000年

2 本報記者 于尚民;3G讓光載無線通信起步[N];通信產(chǎn)業(yè)報;2009年

3 江陵;MIMO:引領無線通信駛上高速公路[N];人民郵電;2005年

4 ;摩托羅拉全面展示無線通信解決方案[N];通信產(chǎn)業(yè)報;2000年

5 松如;基于軟件的無線通信解決方案受歡迎[N];中國電子報;2008年

6 ;公安無線通信設備自愿性認證實施規(guī)則(續(xù)1)[N];人民公安報;2010年

7 ;無處不在的短距離無線通信[N];人民郵電;2011年

8 ;朝著無線通信的未來挺進[N];人民郵電;2000年

9 ;安立MS2781A劍指下一代無線通信[N];中國電子報;2004年

10 摩托羅拉(中國)電子有限公司總裁 高瑞彬;充滿活力的無線通信[N];計算機世界;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曉東;身體域無線通信表征精度提升技術[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2 董立珉;星間/星內(nèi)無線通信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年

3 蓋伊;多天線無線通信中的寬帶多頻段天線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4 薛林;無線通信中的定位技術及其在AD HOC路由策略中的應用[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沈潔;無線通信的智能信號處理及信道編碼理論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0年

6 李釗;MIMO無線通信自適應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7 應小凡;無線通信中多載波調(diào)制若干問題的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

8 張立軍;無線通信中的多進制混合ARQ[D];清華大學;2003年

9 何松柏;寬帶無線通信收發(fā)信機及其若干關鍵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3年

10 蒲威;無線環(huán)境下的網(wǎng)絡編碼[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祁麗娟;無線通信中協(xié)作分集技術的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2 廣旗一蘭;基于ZIGBEE技術嵌入式無線數(shù)據(jù)采集模塊的研究[D];大連交通大學;2010年

3 塞德;無線網(wǎng)絡中的協(xié)作中繼資源分配[D];北京郵電大學;2010年

4 虞建平;智能手機中藍牙系統(tǒng)的研究和實現(xiàn)[D];吉林大學;2005年

5 楊惠生;可變速率空時編碼技術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6 周斌;基于軟件無線電的復雜環(huán)境無線通信協(xié)議研究[D];東華大學;2009年

7 劉威;3G無線傳播模型參數(shù)校正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8 趙玉亭;藍牙無線通信原理及應用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3年

9 曹銘;無線通信中的空時分組編碼[D];浙江大學;2004年

10 李靖;TM-UWB無線通信技術中關于低PSD特性及“軟件程度”的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67679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167679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9a8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