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轉(zhuǎn)發(fā)中繼的行為對無線通信物理層安全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 無線信息理論安全 物理層安全 安全容量 GNU Radio 中繼行為 出處:《天津大學》2014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無線信息理論安全是近年來無線通信領域的研究熱點,其中物理層安全得到了廣泛關注。安全容量存在概率是衡量無線通信物理層安全的關鍵參數(shù)。本文基于協(xié)作通信模型和竊聽信道模型分析了帶中繼的竊聽信道模型,它包含信源、目的節(jié)點、中繼和竊聽四個節(jié)點,并假設中繼采取解碼轉(zhuǎn)發(fā)的方式工作。本文定義了中繼協(xié)作、自私和竊聽三種行為:協(xié)作中繼完全轉(zhuǎn)發(fā)接收到的信號;自私中繼有一定的概率不轉(zhuǎn)發(fā);惡意中繼完全轉(zhuǎn)發(fā)噪聲。本文假設在三種行為中,中繼均可以改變功率和位置。本文用Matlab建立了一個簡單的帶中繼的竊聽信道模型,并對中繼的三種行為下中繼改變功率和中繼改變位置兩種情況進行了討論,同時針對兩種不同的信道條件分別進行了分析。本文分別給出了中繼改變功率和中繼改變位置對三種不同行為下系統(tǒng)安全容量存在概率的影響,同時又比較了兩種信道條件下的不同。本文給出了兩種信道條件下得到系統(tǒng)最大安全容量存在概率的方法。本文使用了基于GNU Radio和USRP的軟件無線電平臺,搭建了真實的實驗環(huán)境對上述理論進行實驗驗證。針對四個實驗節(jié)點,編寫了不同的軟件分別實現(xiàn)相應功能。為了保證數(shù)據(jù)的有效性,采用了多次實驗求平均值的方法。實驗后用Matlab對實驗中保存的大量數(shù)據(jù)進行了處理,針對大量的數(shù)據(jù),本文采用了窗口化的方法大大降低了數(shù)據(jù)處理量。實驗結果驗證了理論分析的正確性。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reless information theory security is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he security of physical layer is the key parameter to measure the security of physical lay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d on the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model and eavesdropping channel model, the eavesdropping channel model with relay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It consists of four nodes: source, destination node, relay and eavesdropping, and assumes that the relay works in the way of decoding and forwarding. This paper defines three behaviors of relay cooperation, selfishness and eavesdropping: cooperative relay completely forwards the received signal; Selfishness relays have a certain probability of non-forwarding; malicious relays have complete forwarding noise. In this paper, it is assumed that relay can change power and position in all three behaviors. In this paper, a simple eavesdropping channel model with relay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Matlab. Two cases of relay power change and relay changing position are discussed under the three kinds of relay behavior. At the same time, two different channel conditions are analyzed, and the influence of relay power change and relay position change on the probability of system security capacity under three different behaviors is given in this paper. At the same tim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hannel conditions are compared.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 of obtaining the existence probability of the maximum safe capacity of the system under the two channel conditions is given. The software radio platform based on GNU Radio and USRP is used in this paper. A real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is built to verify the above theory. For the four experimental nodes, different software is written to realize the corresponding function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validity of the data, After the experiment, a large number of data stored in the experiment were processed with Matlab, and a large number of data were processed. In this paper, the windowing method is used to greatly reduce the amount of data processing,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verif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TN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君毅;楊義先;;無線射頻注入的物理層分析[J];無線電工程;2009年02期
2 李寧;藺念;;HART協(xié)議物理層的實現(xiàn)[J];科技信息;2011年14期
3 龍航;袁廣翔;王靜;劉元安;;物理層安全技術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電信科學;2011年09期
4 陳永健;通信物理層基本概念(一)[J];信息系統(tǒng)工程;1998年01期
5 李錦輝,孫小菡,張明德,丁東;多媒體光纖工業(yè)專用網(wǎng)中物理層數(shù)據(jù)流的研究[J];應用科學學報;2002年04期
6 張蕊;李波;;無線網(wǎng)絡物理層精確建模與仿真方法研究[J];微型電腦應用;2010年06期
7 劉豐;;無線物理層信息安全探析[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年03期
8 潘翔;歐陽紅升;高澤華;高峰;;IEEE 802.11 5GHz標準物理層研究[J];數(shù)據(jù)通信;2013年01期
9 肖宛陽;黃開枝;羅興國;洪穎;;基于博弈論的物理層安全建模及現(xiàn)狀分析[J];信息工程大學學報;2013年04期
10 張金寶;鄭洪明;談振輝;;基于平均互信息量的物理層抽象算法[J];高技術通訊;2009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文琪;李樂民;;3GPP LTE物理層關鍵技術[A];四川省通信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黃一平;;一種基于TD-SCDMA系統(tǒng)物理層原理的仿真實現(xiàn)[A];2009年研究生學術交流會通信與信息技術論文集[C];2009年
3 任焱鋒;;基于多天線的802.16e物理層仿真[A];2007北京地區(qū)高校研究生學術交流會通信與信息技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8年
4 芮鶴齡;;高速環(huán)境對TD—SCDMA系統(tǒng)物理層影響研究[A];2008年中國通信學會無線及移動通信委員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陳宇;唐勇;李雷;蔣建鋒;饒敏;張明德;孫小菡;;考慮了物理層傳輸特性的IP-WDM光網(wǎng)絡業(yè)務分級模型[A];全國第十一次光纖通信暨第十二屆集成光學學術會議(OFCIO’2003)論文集[C];2003年
6 王月珍;;1xEV-DO Rev A與Rev 0的技術比較[A];廣東省通信學會2006年度學術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湯銘;泛達推出統(tǒng)一物理層基礎設施策略[N];計算機世界;2008年
2 周;泛達推出統(tǒng)一物理層基礎設施策略[N];電腦商報;2008年
3 張彤;UPI統(tǒng)一物理層基礎設施[N];網(wǎng)絡世界;2008年
4 ;泰克為SATA修訂版3.0物理層測試提供測試文檔[N];電子報;2008年
5 ;TI推出物理層/鏈路控制方案[N];中國電子報;2001年
6 劉喜喜;欲引領未來布線技術走向 泛達發(fā)布UPI策略[N];中國計算機報;2008年
7 羅德與施瓦茨中國有限公司產(chǎn)品支持經(jīng)理 安毅;破解WiMAX物理層測試瓶頸[N];通信產(chǎn)業(yè)報;2007年
8 本版編譯 周青;MBOA為UWB網(wǎng)絡定義新MAC[N];計算機世界;2004年
9 ;IEEE 802.11系列標準巡禮[N];人民郵電;2002年
10 清水 編譯;802.11n助力下一代無線局域網(wǎng)[N];計算機世界;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娜;多用戶系統(tǒng)的物理層安全性能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5年
2 朱斌;多用戶無線網(wǎng)絡中的干擾對齊和物理層安全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3 雷宏江;基于無線衰落信道的物理層安全性能建模與分析[D];重慶大學;2015年
4 崔波;有限字符輸入的多天線系統(tǒng)物理層安全技術研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14年
5 張子龍;物理層多播系統(tǒng)中多天線傳輸關鍵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6年
6 朱彥;基于人工噪聲的物理層信道安全及功率優(yōu)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5年
7 陳濤;無線網(wǎng)絡的物理層安全問題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8 周敏;基于能效的物理層網(wǎng)絡編碼技術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2年
9 高暉;無線協(xié)作通信系統(tǒng)中的物理層網(wǎng)絡編碼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2年
10 杜柏生;無線物理層多播中的預編碼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祁偉強;基于MIPI協(xié)議的LCD驅(qū)動接口數(shù)字集成電路設計[D];復旦大學;2014年
2 張少軍;基于圖案隱藏的物理層安全跳空通信技術研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14年
3 洪穎;基于博弈的物理層安全協(xié)作技術研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14年
4 白慧卿;基于無線信道特征的物理層安全編碼技術研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14年
5 劉亮;USB3.0物理層數(shù)字部分的設計與驗證[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6年
6 張力允;基于人工噪聲的物理層保密性能研究[D];山東大學;2016年
7 吳彤;無線網(wǎng)絡物理層安全傳輸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6年
8 孔衛(wèi)慶;物理層安全通信中魯棒性傳輸技術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
9 向達;基于物理層的未來無線增強安全通信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
10 任靈飛;空地動態(tài)多節(jié)點全向數(shù)據(jù)鏈關鍵技術研究與驗證[D];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5134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1513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