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基微波超視距雷達探測距離預報方法
本文關鍵詞: 雷達 微波超視距 蒸發(fā)波導 拋物方程模型 最大探測距離 出處:《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提出了一種預報岸基微波超視距雷達最大探測距離的方法.實時采集岸海交界處的氣象水文信息,利用P-J模型獲取蒸發(fā)波導折射率剖面,用拋物方程模型計算電磁波傳播損耗,通過修正后的雷達方程得出最大探測距離的預報值.基于上述方法設計并實現了岸基微波超視距雷達探測距離預報系統,對預報系統進行實驗并與實際觀測結果進行比較,表明:該預報系統的預報結果與雷達實際觀測結果的偏差大部分小于40km,具有較高的預報精度.
[Abstract]:A method for predicting the maximum detection range of shore-based microwave over-the-horizon radar is presented. The meteorological and hydrological information at the coastal and sea junctions is collected in real time and the refractive index profile of the evaporation waveguide is obtained by using P-J model. The propagation loss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is calculated by the parabolic equation model, and the prediction value of the maximum detection range is obtained by the modified radar equation. Based on the above method, the detection range prediction system of shore-based microwave over-the-horizon radar i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 prediction system are compared with the actual observation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iation between the prediction results and the actual radar observation results is mostly less than 40 km, and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is high.
【作者單位】: 海軍工程大學海洋電磁環(huán)境研究所;
【基金】:2012年湖北省博士后科技活動擇優(yōu)資助項目
【分類號】:TN958.93
【正文快照】: 蒸發(fā)波導是海面上經常出現的一種大氣超折射現象.受其影響,艦載或岸基對海微波雷達會出現對海面或低空目標的超視距探測現象.由于蒸發(fā)波導在海面低空大氣中出現概率高、持續(xù)時間長、覆蓋范圍廣[1-3],因此主動利用海上蒸發(fā)波導現象來實現微波雷達的超視距探測已經成為現代雷達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什么是超視距雷達[J];無線電工程;1971年02期
2 ;AN/FPS-95超視距雷達投入工作試驗[J];無線電工程;1971年03期
3 王軍;焦培南;包養(yǎng)浩;;國外的超視距雷達[J];現代雷達;1981年06期
4 陳其芬;;適用于超視距雷達的統計信號處理[J];電波與天線;1996年02期
5 孟祥偉,關鍵,何友;超視距雷達中的目標檢測問題[J];宇航學報;2004年03期
6 韓蘊潔;;高速數字信號處理TMS320C30開發(fā)系統在超視距雷達信號處理中的應用[J];電子器件;1997年01期
7 ;知識資料窗[J];中國航天;1999年04期
8 曲翠萍;毛滔;;超視距雷達綜述[J];雷達與對抗;2006年03期
9 ;美帝是怎樣用超視距雷達探測蘇修洲際導彈的[J];無線電工程;1972年01期
10 趙玉潔;彈道導彈早期預警超視距雷達[J];飛航導彈;199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杜鑫;許榮慶;馬瀟;;超視距雷達多路徑交互式概率數據關聯方法[A];2007系統仿真技術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2 馮景海;陳文漢;李澤;;雷達技術綜述及發(fā)展展望[A];四川省通信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一)[C];2006年
3 陳文漢;鄭軍;陳芳群;;雷達技術簡介及發(fā)展展望[A];四川省電子學會雷達與火控、電子線路與系統專業(yè)委員會學術交流會10周年優(yōu)秀論文集[C];2006年
4 王向敏;王振會;王建;;近海面微波超視距雷達探測距離的預測[A];中國氣象學會2006年年會“氣象雷達及其應用”分會場論文集[C];2006年
5 王成;;隱身目標與雷達反隱身技術[A];中國電子學會產業(yè)戰(zhàn)略研究分會第11屆年會論文集[C];2004年
6 葛佳;袁業(yè)術;;分布式移動多載艦OTHR的非相參解調系統研究[A];2010通信理論與技術新發(fā)展——第十五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劉濤;超視距雷達抗瞬態(tài)干擾算法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2 強勇;超視距雷達抗干擾與目標檢測方法[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祺睿;超視距協議傳輸檢測系統設計與實現[D];南京郵電大學;2012年
2 趙能龍;超視距航跡數據處理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年
3 陳鳴;超視距雷達數據處理技術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4年
4 陳新蓮;流星余跡散射特性及對電子系統性能的影響[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2年
5 杜鑫;超視距雷達多路徑數據融合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6 丁劍飛;FMICW信號性能分析[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6年
7 雷前召;天波超視距雷達海面回波譜及海上航船目標檢測[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
8 國磊;艦載OTH雷達海上目標方位信息檢測[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6年
9 吳遠斌;全數字式OTH雷達接收機技術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6年
10 陳曙暄;雙基地地波超視距雷達的信號處理及目標定位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4833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1483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