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雙向中繼多元調制編碼系統(tǒng)及設計方法
本文關鍵詞:空間雙向中繼多元調制編碼系統(tǒng)及設計方法 出處:《通信學報》2014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雙向中繼信道 多元調制編碼 物理層網絡編碼 空間網絡
【摘要】:針對空間網絡信息交換速率和容量要求越來越高的問題,提出了采用多元調制編碼的物理層網絡編碼有效提高雙向中繼無線網絡信息交換速率的方案。該方案中2個用戶使用完全相同的多元非規(guī)則重復累積(IRA)調制編碼,從而使中繼節(jié)點可以直接從疊加信號中恢復網絡編碼信息。通過EXIT分析方法,得到了雙向中繼信道下度分布優(yōu)化的多元IRA調制編碼。仿真結果表明,所提方案相對傳統(tǒng)時分多路方案而言可以將信息交換時間縮短約48%。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rate and capacity of information exchange in spatial network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high. A physical layer network coding scheme using multiple modulation codes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rate of information exchange in bidirectional relay wireless networks. In this scheme, two users use the same multiple irregular repeat cumulant IRAs. Modulation code. So that the relay node can recover the network coding information directly from the superposition signal. Through the EXIT analysis method, the multivariate IRA modulation coding with optimized degree distribution under the bidirectional relay channel is obtain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scheme, the proposed scheme can shorten the information exchange time by about 48.
【作者單位】: 北京理工大學信息與電子學院;
【基金】:國家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863”計劃)基金資助項目(2012AA121604)~~
【分類號】:TN911.3
【正文快照】: 1引言隨著太空開發(fā)及應用的快速發(fā)展,空間網絡承載的業(yè)務由慢速的語音通信逐漸向高速的數(shù)據通信和視頻傳輸發(fā)展,這對空間網絡的信息交換速率和能夠承載的業(yè)務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然而,與地面網絡設施相比,空間網絡設施,具有更高的成本和更多的限制,如功率、重量和可維護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相偉;;一種多階記錄光盤的調制編碼方法[J];記錄媒體技術;2009年03期
2 方圓;;信息存儲中的糾錯與調制編碼(續(xù))調制編碼技術[J];記錄媒體技術;2010年03期
3 樊龍飛;鄭輝;;調制編碼技術的發(fā)展[J];通信技術與發(fā)展;1998年01期
4 劉繼斌,謝長生,裴先登;8:12平衡調制碼的設計與實現(xiàn)[J];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tǒng);2003年04期
5 方圓;;光存儲中的糾錯與調制編碼[J];記錄媒體技術;2010年01期
6 胡華;;信息存儲中的通道檢測與調制編碼技術[J];記錄媒體技術;2004年03期
7 遲志艷;;調制編碼技術分析與應用[J];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09年10期
8 方圓;;光存儲中的糾錯與調制編碼[J];記錄媒體技術;2010年02期
9 張俊昌;;現(xiàn)代調制編碼技術及其軍用前景分析[J];通信技術;2008年11期
10 胡恒;;中國版HD DVD-ROM格式的調制編碼[J];記錄媒體技術;2007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許富元;;調制編碼方式對寬帶衛(wèi)星系統(tǒng)廣播鏈路性能影響的研究[A];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lián)合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2014年學術年會暨第七屆《王選新聞科學技術獎》和優(yōu)秀論文獎頒獎大會論文集(三等獎)[C];2014年
2 郝曉曦;胡毅;蔡亮;姚迪;;新型調制編碼技術比較[A];2008通信理論與技術新發(fā)展——第十三屆全國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下)[C];2008年
3 崔麗艷;;PB200單元調制編碼板鉭電容漏電故障分析與處理[A];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lián)合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2014年學術年會暨第七屆《王選新聞科學技術獎》和優(yōu)秀論文獎頒獎大會論文集(三等獎)[C];201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于尚民;調制編碼決定40G產品競爭力[N];通信產業(yè)報;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葉真;基于功率譜分析的光盤調制編碼性能評價與優(yōu)化[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2 周少飛;地震勘探數(shù)據傳輸中的調制編碼技術研究[D];清華大學;2010年
3 馬斌武;紅光高清光盤調制碼的設計與實現(xiàn)[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4 劉丹;用于高密度光盤的RLL(1,10;4,,6)碼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4299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1429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