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磁管道用極低頻磁發(fā)射機的逆向優(yōu)化設計
本文關鍵詞:鐵磁管道用極低頻磁發(fā)射機的逆向優(yōu)化設計 出處:《儀器儀表學報》2014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管道檢測 極低頻信號檢測 磁發(fā)射機 逆向設計 峰值信噪比
【摘要】:極低頻磁信號對金屬管道、巖石等高磁導率介質穿透力極強,在石油、天然氣管道檢測工程中常作為移動機器人跟蹤與定位用的磁場源。在管道移動機器人跟蹤與定位實踐中,不同類型的管道,其尺寸、壁厚等有較大差異且管道埋深也不盡相同,這就需要不同功率的極低頻磁發(fā)射機。將管道環(huán)境下極低頻磁信號的傳播規(guī)律和信號發(fā)射接收工程應用相結合,提出一整套極低頻磁發(fā)射機的逆向優(yōu)化設計方法。首先,根據極低頻信號接收機中所用檢測算法的檢測概率與信噪比之間的關系得到某一檢測概率下的接收機需要的最低信噪比,繼而得到接收機前端的最小磁感應強度。然后以接收機前端的最小磁感應強度為基點,反推管道內極低頻磁發(fā)射機需要產生的最小磁感應強度,由此設計出滿足磁場與幾何尺寸約束的發(fā)射機線圈結構與電路拓撲。由該方法得出的設計結果,既能滿足接收機對磁感應強度的要求,又能保證發(fā)射機供電電源的使用壽命遠遠超過要求的連續(xù)工作時長;同時當工況參數在一定范圍內變化時,接收機前端的磁感應強度仍滿足以高檢測概率檢測到極低頻信號的要求。
[Abstract]:Extremely low frequency magnetic signals of metal pipes, rocks and other high permeability medium strong penetration, in the oil, the magnetic field source tracking and localization for mobile robots is often used as the detection project of natural gas pipeline in the pipeline. The mobile robot tracking and positioning in practice, different types of pipeline, the size, wall thickness and there is big difference the depth of buried pipeline are not the same, which requires extremely low frequency magnetic transmitters of different power. The pipeline under extremely low frequency magnetic signal propagation and signal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the combination of revers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ptimization design method put forward a set of extremely low frequency magnetic transmitter. First of all,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bability and signal noise detection algorithm with extremely low frequency signal receiver in the receiver than the need to get a detection probability under the minimum SNR, then get the smallest magnetic induction receiver. Then the receiver The minimum magnetic induction front as the starting point, backstepping pipeline of extremely low frequency magnetic induction magnetic minimum transmitter to be produced, thus designed to meet the transmitter coil structure and magnetic circuit topology and geometry constraints. The design results obtained by this method, which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receiver of magnetic induction, and can ensure the continuous the transmitter power supply work life is far more than the required duration; at the same time when the parameters change in a certain range, the magnetic induction intensity of the receiver front-end still meet with high detection probability to detect very low frequency signal.
【作者單位】: 清華大學電力系統(tǒng)國家重點實驗室;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江西省電力公司;
【基金】:清華大學自主研究(2012THZ07122)資助項目
【分類號】:TN838
【正文快照】: 1引言管道運輸因其具有運量大、效率高、適于各種地貌、易于管理等優(yōu)點,在石油、天然氣的輸送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由于管道的自然老化、施工缺陷和腐蝕等原因,管道內部結垢、堵塞甚至引發(fā)爆炸事故等異常工況均有可能發(fā)生。為確保管道長期正常、安全運行,需要定期對管道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趙國澤,陸建勛;利用人工源超低頻電磁波監(jiān)測地震的試驗與分析[J];中國工程科學;2003年10期
2 張曉華;賈妍妍;齊海銘;石如冬;;低功耗數字控制超長波發(fā)射與接收系統(tǒng)[J];控制工程;2009年03期
3 王淳;郭靜波;劉紅旗;胡鐵華;;基于最小二乘的極低頻微弱信號實時檢測方法[J];儀器儀表學報;2009年12期
4 陳水平;郭靜波;胡鐵華;;鐵磁管道環(huán)境下極低頻微弱磁場的分布及檢測[J];儀器儀表學報;2011年10期
5 魏明生;童敏明;訾斌;唐守鋒;;基于粒子群-擬牛頓混合算法的管道機器人定位[J];儀器儀表學報;2012年1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平洲;何建;劉德興;;鉚接工藝改進對減少鋁電解電容器電感的研究[J];安徽科技;2011年10期
2 馬月芬;張慶明;吳碧;何遠航;;爆磁壓縮發(fā)生器的耦合損耗因子研究[J];兵工學報;2009年S2期
3 張杰;袁建華;林家瑞;;用于磁刺激的圓形線圈的優(yōu)化研究[J];北京生物醫(yī)學工程;2007年06期
4 蔣正榮;李正熙;陳建業(yè);鄒軍;;電子調節(jié)式可控電抗器[J];大功率變流技術;2009年02期
5 王維征;王士杰;王健;;油浸空心接地電抗器采用分接開關調電抗的研究[J];變壓器;2008年05期
6 孫奇志,龔興根,謝衛(wèi)平,劉正芬,戴文峰,池原,付嵩;高能量爆磁壓縮電流發(fā)生器理論分析與實驗研究[J];爆炸與沖擊;2003年01期
7 吳桔生,朱長純;超薄平面結構電渦流傳感器的研究[J];傳感技術學報;1995年03期
8 司倩倩;董力群;張連凱;;線圈材料對電渦流傳感器溫漂特性影響研究[J];傳感器世界;2011年05期
9 譚春力;常樹生;唐雷;董躍周;周曉虎;;變電站接地網優(yōu)化設計[J];東北電力大學學報;2007年06期
10 于建立;李艷飛;胡國偉;;優(yōu)化策略在變電站接地中的應用[J];東北電力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帝銓;底青云;王妙月;;電離層-空氣層-地球介質耦合下大尺度大功率可控源電磁波響應特征研究[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屆(2010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11年
2 龍霞鋒;劉永貴;;Marx型脈沖形成網絡的研究[A];第三屆全國粒子加速器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3 馮常順;楊建華;林加金;;緊湊型電感隔離中低阻抗Marx發(fā)生器的研制[A];中國核科學技術進展報告——中國核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一卷·第7冊)[C];2009年
4 陳鵬;王巨豐;范李莉;;新型防雷變壓器的機理分析與仿真[A];第十九屆電工理論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劉柏;林鎮(zhèn)鑒;;IGBT直流斬波器在大型工礦電機車上的應用[A];第五屆全國礦山采選技術進展報告會論文集[C];2006年
6 李青;童仁園;李雄;;山體分布形變測量初探[A];2007'儀表,,自動化及先進集成技術大會論文集(一)[C];2007年
7 邱景輝;李紅梅;林澍;;電磁脈沖發(fā)生器信號分析[A];2005'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論文集(第二冊)[C];2006年
8 趙國澤;陳小斌;湯吉;;中國地球電磁法新進展和發(fā)展趨勢[A];紀念中國地球物理學會成立60周年專輯[C];2007年
9 趙國澤;王立鳳;湯吉;詹艷;陳小斌;王繼軍;肖騎彬;;我國人工源極低頻電磁技術(CSELF)的發(fā)展和應用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七屆年會論文集[C];2011年
10 魯峰;陳朗;馮長根;伍俊英;;爆炸沖擊去磁放電過程理論分析[A];第五屆全國強動載效應及防護學術會議暨復雜介質/結構的動態(tài)力學行為創(chuàng)新研究群體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荀濤;清潔強流真空二極管相關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2 陽天亮;經皮能量傳輸系統(tǒng)閉環(huán)控制方法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3 王海田;直流故障電流限制器的理論與應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4 吳紹朋;空芯補償脈沖發(fā)電機的設計方法與關鍵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5 劉靜;同軸波導虛陰極振蕩器的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6 薛二兵;EAST超導托卡馬克等離子體放電上升段特性的研究[D];東華大學;2012年
7 賀元吉;爆電能源高功率超寬帶脈沖發(fā)生器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1年
8 魯志偉;大型接地網工頻接地參數的計算和測量[D];武漢大學;2004年
9 劉琳;聲頻干擾技術的研究與實現[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05年
10 王福吉;正負超磁致伸縮復合薄膜靜動態(tài)特性及控制關鍵技術[D];大連理工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彭學文;雙層鋼管瞬變電磁檢測技術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2 阮曉燕;膠囊機器人空間萬向旋轉磁場驅動控制方法[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3 李雷;接地參數計算與接地網頻率響應特性下的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4 鄧發(fā)玉;電子式電流互感器實用性研究與設計[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5 孫鵬;基于計算機集群技術的接地網電氣性能的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1年
6 牛r
本文編號:14042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1404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