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響室條件下雷達電磁輻照效應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混響室條件下雷達電磁輻照效應研究 出處:《微波學報》2014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混響室 雷達 輻照效應 損傷閾值
【摘要】:選擇一小型雷達作為受試設備,在混響室內(nèi)進行了微波輻照效應研究。結(jié)果表明:一定場強條件下,雷達產(chǎn)生顯示延遲,甚至喪失了探測能力。確定了混響室內(nèi)雷達的輻射損傷閾值低于20V/m。結(jié)合雷達工作原理分析可知,雷達顯示結(jié)果滯后于實際目標物,是由于輻射干擾延長了雷達回波延遲時間,從而使其與參考碼延遲時間不符引起的。
[Abstract]:The effect of microwave irradiation in reverberation room is studied by using a small radar as the test equip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adar produces display delay under certain field strength. It is determined that the threshold of radiation damage of reverberation indoor radar is lower than 20 V / m.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radar working principle, the result of radar display lags behind the actual target. The delay time of radar echo is prolonged by radiative interference, which makes it inconsistent with the delay time of reference code.
【作者單位】: 電子科技大學;空軍裝備研究院雷達與電子對抗研究所;軍械工程學院;
【分類號】:TN957
【正文快照】: 引言以微電子器件為核心的雷達系統(tǒng)不斷向集成化、微小化發(fā)展。一方面,系統(tǒng)內(nèi)電磁環(huán)境越來越復雜,另一方面,電子器件的抗電磁干擾和損傷能力越來越弱?蒲腥藛T在進行電子產(chǎn)品電磁兼容實驗時,往往采用脈沖源作為干擾信號,卻很少采用連續(xù)波作為干擾源進行干擾[1-3]。但實際中,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張成懷;魏光輝;范麗思;;GTEM室中射頻連續(xù)波對某數(shù)字電路的輻照效應[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張成懷;魏光輝;;混響室與GTEM室中電磁輻照效應測試的相關(guān)性[J];裝備環(huán)境工程;2009年02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5條
1 孫永衛(wèi),魏光輝,魏明,田明宏,薛軍;強電磁脈沖環(huán)境的模擬[J];安全與電磁兼容;2002年06期
2 周星;王書平;魏光輝;;電磁脈沖對數(shù)字電路的輻照效應研究[J];高電壓技術(shù);2006年10期
3 王韶光;魏光輝;陳亞洲;孫永衛(wèi);畢軍建;姚安東;;超寬譜對無線電引信的作用效應實驗研究[J];高電壓技術(shù);2006年11期
4 周曉萍,鄒澎,柳朝陽;GTEM Cell內(nèi)場的分布[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5年01期
5 魏光輝,孫永衛(wèi),魏明;無線電引信的高功率微波輻照效應研究[J];中原工學院學報;2003年S1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林昌;混響室及其進展(下)[J];安全與電磁兼容;2002年01期
2 沈遠茂;石丹;劉素玲;高攸綱;;源攪拌混響室的影響因素分析[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3 梁雙港;許家棟;劉易勇;丁堅進;;源攪拌混響室的仿真分析與實驗研究[J];電波科學學報;2010年06期
4 羅慶春;趙翔;閆麗萍;周海京;黃卡瑪;;基于模式理論的混響室概率統(tǒng)計模型及其蒙特卡羅模擬[J];四川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4期
5 張林昌;混響室及其進展[J];電子質(zhì)量;2003年01期
6 李爾平 ,高捷;應用新型混響室技術(shù)進行電磁輻射和抗干擾檢測[J];安全與電磁兼容;2004年05期
7 李春雷 ,鄧波 ,高斌 ,高攸綱 ,李書芳;混響室的仿真與優(yōu)化[J];安全與電磁兼容;2004年06期
8 沈濤,姚利軍;混響室設計技術(shù)研究[J];宇航計測技術(shù);2005年03期
9 袁智勇;李暾;陳水明;吳釩;何金良;曾嶸;;混響室設計與校準測試[J];電波科學學報;2007年04期
10 趙雷;;混響室技術(shù)及應用[J];宇航計測技術(shù);2007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譚武端;余志勇;宋建社;趙旭陽;;大型電磁混響室的場均勻性仿真[A];第二十屆全國電磁兼容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0年
2 丁堅進;沙斐;;混響室電磁場多模結(jié)構(gòu)的一維分析[A];2004全國測控、計量與儀器儀表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3 鄭生全;譚輝;黃明亮;張佳;劉義;吳楠;陳久春;;電磁混響室及其攪拌器設計[A];第六屆全國電磁兼容性學術(shù)會議2004EMC論文集[C];2004年
4 張成懷;魏光輝;王韶光;;電磁兼容測試中的混響室技術(shù)[A];中國物理學會靜電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三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肖猛;;利用混響室進行輻射發(fā)射和抗擾度測試[A];2007'第十二屆全國可靠性物理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6 劉惠翔;薛正輝;任武;李偉明;;利用混響室實現(xiàn)電連接器屏蔽度的測試[A];第22屆全國電磁兼容學術(shù)會議論文選[C];2012年
7 丁堅進;沙斐;;采用源攪拌方法實現(xiàn)混響室低頻電磁場均勻性研究[A];第六屆全國電磁兼容性學術(shù)會議2004EMC論文集[C];2004年
8 周曉琴;胡佩之;;混響室—消聲室法隔聲測量方法研究及在汽車內(nèi)飾材料上的應用[A];湖北省聲學學會成立二十周年紀念文集[C];2006年
9 黃楚彬;;新型總輻射功率測量場地-混響室[A];2007'第十二屆全國可靠性物理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10 程二威;王慶國;楊權(quán);曲兆明;;混響室環(huán)境下小屏蔽體屏蔽效能測量重復性研究[A];中國物理學會第十五屆靜電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吳巍;203所 QC活動創(chuàng)效180萬三個結(jié)合特色新[N];中國航天報;2011年
2 吳巍;航天二院203所QC活動成果5年創(chuàng)效180余萬元[N];中國職工科技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張璐;南大有間能“捉放”聲音的“密室”[N];南京日報;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丁堅進;混響室的理論、設計和測試[D];北京交通大學;2006年
2 黃華;電磁兼容混響室內(nèi)電磁場的均勻性分析及其應用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3 孟東林;混響室和電波暗室的低頻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8年
4 沈遠茂;電磁兼容測試中的源攪拌混響室和電磁干擾接收機的相關(guān)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王淞宇;異型混響室的設計與仿真[D];北京交通大學;2012年
2 朱賽;混響室仿真設計關(guān)鍵技術(shù)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4年
3 買望;混響室場均勻性的仿真與分析[D];北京郵電大學;2006年
4 許宏光;基于C#的混響室自動化校準及測試軟件的開發(fā)以及混響室內(nèi)場強特性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4年
5 岳崇毅;基于陣列天線的源攪拌混響室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3年
6 張利;140dB高聲強混響室聲譜特性分析與試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7 王曉偉;混響室校準自動測試系統(tǒng)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7年
8 吳迪;基于統(tǒng)計能量分析方法的小混響室特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3864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wltx/1386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