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A與21cm宇宙學
發(fā)布時間:2021-08-20 22:20
探測中性氫原子的21 cm信號對于理解宇宙最初十億年的演化歷史至關重要,同時可以為研究宇宙的膨脹歷史、暗物質與暗能量的性質,以及結構形成與演化提供重要的宇宙學探針.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quare Kilometre Array, SKA)是一個國際大科學工程項目,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在未來的幾十年內,SKA將推動21 cm宇宙學邁入一個新時代.
【文章來源】: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 2020,50(07)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網(wǎng)絡版彩圖)CMB的溫度漲落.(a)Planck衛(wèi)星所測得的CMB溫度漲落的天圖.CMB的溫度幾乎是完美的各向同性的(溫度為2.725 K),但是其上仍存在微小的各向異性,溫度漲落幅度約為10-5,如圖中的熱斑(橙色)和冷斑(藍色)所示.(b)CMB溫度漲落角功率譜(Planck 2018觀測結果).紅點為觀測數(shù)據(jù),誤差棒表示一個標準偏差的不確定度.上圖中的藍線為根據(jù)ΛCDM模型所得到的最佳擬合的理論功率譜.下圖中則顯示相對于這個理論結果的殘差.(a)取自ESA網(wǎng)站(http://www.esa.int/Science_Exploration/Space_Science/Planck);(b)取自文獻[1]
對宇宙黎明和再電離過程的觀測和探索,對于獲取宇宙演化的完整圖景、理解宇宙結構的起源,以及探索宇宙的基本物理規(guī)律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些正在進行或籌備之中的21 cm射電天文學實驗正在試圖探測EoR.除了上述21 cm整體譜信號,還可以測量宇宙中不同位置處21 cm信號的漲落.通過對21 cm信號的斷層掃描(在不同紅移處,對應于不同的波長),可以繪制出中性氫隨時間演化的三維圖譜.此外,還可以借助再電離時期的射電點源(如類星體,或伽馬暴的射電余輝),探測視線方向上不同結構產(chǎn)生的21 cm吸收線(這被稱為21 cm線叢或21 cm森林).利用這些手段,人們試圖描繪出電離泡泡何時形成、形狀如何、如何增長和滲透融合的種種細節(jié),以及電離源的性質.已經(jīng)有一系列低頻射電陣列實驗(如荷蘭的LO-FAR、澳大利亞的MWA、南非的HERA,以及中國的21CMA)開始開展EoR探測.最具雄心的射電天文學項目是“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quare Kilometre Array,SKA),它是由全球超過10個國家合資建造的世界上最大的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陣列,其等效接收面積達平方公里級.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Cosmological parameter measurement and neutral hydrogen 21 cm sky survey with the Square Kilometre Array[J]. YiDong Xu,Xin Zhang.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2020(07)
[2]A high-resolution self-consistent whole sky foreground model[J]. QiZhi Huang,FengQuan Wu,XueLei Chen.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2019(08)
[3]暗能量與宇宙加速膨脹之謎[J]. 張鑫. 科學. 2017(01)
[4]精確宇宙學[J]. 范祖輝. 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 2011(12)
本文編號:3354334
【文章來源】: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 2020,50(07)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網(wǎng)絡版彩圖)CMB的溫度漲落.(a)Planck衛(wèi)星所測得的CMB溫度漲落的天圖.CMB的溫度幾乎是完美的各向同性的(溫度為2.725 K),但是其上仍存在微小的各向異性,溫度漲落幅度約為10-5,如圖中的熱斑(橙色)和冷斑(藍色)所示.(b)CMB溫度漲落角功率譜(Planck 2018觀測結果).紅點為觀測數(shù)據(jù),誤差棒表示一個標準偏差的不確定度.上圖中的藍線為根據(jù)ΛCDM模型所得到的最佳擬合的理論功率譜.下圖中則顯示相對于這個理論結果的殘差.(a)取自ESA網(wǎng)站(http://www.esa.int/Science_Exploration/Space_Science/Planck);(b)取自文獻[1]
對宇宙黎明和再電離過程的觀測和探索,對于獲取宇宙演化的完整圖景、理解宇宙結構的起源,以及探索宇宙的基本物理規(guī)律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些正在進行或籌備之中的21 cm射電天文學實驗正在試圖探測EoR.除了上述21 cm整體譜信號,還可以測量宇宙中不同位置處21 cm信號的漲落.通過對21 cm信號的斷層掃描(在不同紅移處,對應于不同的波長),可以繪制出中性氫隨時間演化的三維圖譜.此外,還可以借助再電離時期的射電點源(如類星體,或伽馬暴的射電余輝),探測視線方向上不同結構產(chǎn)生的21 cm吸收線(這被稱為21 cm線叢或21 cm森林).利用這些手段,人們試圖描繪出電離泡泡何時形成、形狀如何、如何增長和滲透融合的種種細節(jié),以及電離源的性質.已經(jīng)有一系列低頻射電陣列實驗(如荷蘭的LO-FAR、澳大利亞的MWA、南非的HERA,以及中國的21CMA)開始開展EoR探測.最具雄心的射電天文學項目是“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quare Kilometre Array,SKA),它是由全球超過10個國家合資建造的世界上最大的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陣列,其等效接收面積達平方公里級.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Cosmological parameter measurement and neutral hydrogen 21 cm sky survey with the Square Kilometre Array[J]. YiDong Xu,Xin Zhang.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2020(07)
[2]A high-resolution self-consistent whole sky foreground model[J]. QiZhi Huang,FengQuan Wu,XueLei Chen.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2019(08)
[3]暗能量與宇宙加速膨脹之謎[J]. 張鑫. 科學. 2017(01)
[4]精確宇宙學[J]. 范祖輝. 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 2011(12)
本文編號:33543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tianwen/3354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