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學者明末清初西方天文學東漸研究 ——兼論儒學與科學關系
發(fā)布時間:2021-04-13 16:13
日本學者對中國科學史的研究成果頗豐,他們的研究越發(fā)受到國內(nèi)學者的關注,國內(nèi)對日本學界的研究也越來越多。通過對國內(nèi)相關研究的總結,我們可以清楚的發(fā)現(xiàn)國內(nèi)關于日本科學史界研究從簡單的描述性研究向以人物研究為中心的發(fā)展趨勢。通過國內(nèi)的研究我們也能發(fā)現(xiàn)日本的中國科學史研究的發(fā)展過程。以日本的中國天文學史為例,從天文年代學開始,到二戰(zhàn)以后發(fā)展成獨立的學科,到七十年代又出現(xiàn)了思想史研究的熱潮。日本的中國天文學史研究受到“京都學派”的強烈影響,注重考據(jù)學方法的運用并且不僅僅局限于對內(nèi)部科學理論發(fā)展的分析,更加關注社會政治文化等因素對科學發(fā)展的影響。日本學者的這些研究方法是值得國內(nèi)學者借鑒的。開始于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中西科學的第一次真正的互動就發(fā)生在天文學領域。所以,明末清初的天文學史研究對于中國科學史的研究有重要意義。對日本學者研究成果的分析我們能清楚看到,日本學者對于西方傳教士和東傳科學的態(tài)度與中國學者的差異。川原秀城教授將中國學者的研究稱為“對峙型哲學范式”,認為這種傳播知識的活動是單向的,中西雙方是對立的。而稱日本學者的研究為“對話型哲學范式”,認為在西學東漸過程中,中西雙方是平等交流和積極...
【文章來源】:山東大學山東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 選題原因及目的
二 論文主要思路及創(chuàng)新點
第一章 國內(nèi)對日本中國科學史界的研究
第一節(jié) 日本中國科學史研究的國際地位
第二節(jié) 國內(nèi)對日本科學史研究的概述及所取得的成果
一 20世紀80年代國內(nèi)對日本科學史界的研究
二 20世紀90年代國內(nèi)對日本科學史界的研究
第三節(jié) 21世紀前十年國內(nèi)對日本科學史界的研究
第四節(jié) 2010年之后國內(nèi)對日本科學史界的研究
結論
第二章 日本中國天文學史的形成和發(fā)展
第一節(jié) 中國天文學史研究的開始
第二節(jié) 中國天文學史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
第三節(jié) 中國科學史研究向思想史研究的轉向
結論
第三章 日本學者對西方天文學東漸的研究
第一節(jié) 川原秀城提出的西學東漸研究的三種范式
第二節(jié) 藪內(nèi)清教授對明末清初天文學東漸的研究
第三節(jié) 山田慶兒教授對明末清初天文學東漸的研究
第四節(jié) 川原秀城等人對明末清初天文學東漸的研究
結論
第四章 結論
參考文獻
攻讀研究生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致謝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藪內(nèi)清與中國:日本科學史家的另一面[J]. 楊凱.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5)
[2]新城新藏的中國天文學史研究初探——以《東洋天文學史研究》為中心[J]. 楊凱. 自然辯證法通訊. 2014(06)
[3]“唐宋變革論”源流考論[J]. 盧迪. 前沿. 2014(Z4)
[4]20世紀日本學者對宋代科技史的研究[J]. 韓毅. 中國科技史雜志. 2012(03)
[5]筆底春秋鑄古魂——科學史家杜石然先生訪談錄[J]. 王揚宗,杜石然.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03)
[6]日本科學技術史界的東京工業(yè)大學學派[J]. 楊艦. 中國科技史雜志. 2005(04)
[7]日本的中國科學史研究[J]. 川原秀城,胡寶華. 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 2003(07)
[8]悼念科學史家藪內(nèi)清教授[J]. 潘吉星. 中國科技史料. 2001(01)
[9]懷念藪內(nèi)清先生[J]. 杜石然. 中國科技史料. 2001(01)
[10]日本中國學京都學派芻議[J]. 錢婉約.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0(05)
本文編號:3135617
【文章來源】:山東大學山東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 選題原因及目的
二 論文主要思路及創(chuàng)新點
第一章 國內(nèi)對日本中國科學史界的研究
第一節(jié) 日本中國科學史研究的國際地位
第二節(jié) 國內(nèi)對日本科學史研究的概述及所取得的成果
一 20世紀80年代國內(nèi)對日本科學史界的研究
二 20世紀90年代國內(nèi)對日本科學史界的研究
第三節(jié) 21世紀前十年國內(nèi)對日本科學史界的研究
第四節(jié) 2010年之后國內(nèi)對日本科學史界的研究
結論
第二章 日本中國天文學史的形成和發(fā)展
第一節(jié) 中國天文學史研究的開始
第二節(jié) 中國天文學史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
第三節(jié) 中國科學史研究向思想史研究的轉向
結論
第三章 日本學者對西方天文學東漸的研究
第一節(jié) 川原秀城提出的西學東漸研究的三種范式
第二節(jié) 藪內(nèi)清教授對明末清初天文學東漸的研究
第三節(jié) 山田慶兒教授對明末清初天文學東漸的研究
第四節(jié) 川原秀城等人對明末清初天文學東漸的研究
結論
第四章 結論
參考文獻
攻讀研究生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致謝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藪內(nèi)清與中國:日本科學史家的另一面[J]. 楊凱.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5)
[2]新城新藏的中國天文學史研究初探——以《東洋天文學史研究》為中心[J]. 楊凱. 自然辯證法通訊. 2014(06)
[3]“唐宋變革論”源流考論[J]. 盧迪. 前沿. 2014(Z4)
[4]20世紀日本學者對宋代科技史的研究[J]. 韓毅. 中國科技史雜志. 2012(03)
[5]筆底春秋鑄古魂——科學史家杜石然先生訪談錄[J]. 王揚宗,杜石然.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03)
[6]日本科學技術史界的東京工業(yè)大學學派[J]. 楊艦. 中國科技史雜志. 2005(04)
[7]日本的中國科學史研究[J]. 川原秀城,胡寶華. 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 2003(07)
[8]悼念科學史家藪內(nèi)清教授[J]. 潘吉星. 中國科技史料. 2001(01)
[9]懷念藪內(nèi)清先生[J]. 杜石然. 中國科技史料. 2001(01)
[10]日本中國學京都學派芻議[J]. 錢婉約.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0(05)
本文編號:31356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tianwen/3135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