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動恒星結構與演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5-23 05:50
【摘要】:恒星的自轉 ,是恒星結構和演化理論的難點。近年來有許多觀測事實 ,特別是早型大質量星的觀測事實 ,預示恒星的自轉效應可能引起恒星內(nèi)部的物質向外轉移 ,造成恒星表面一些元素豐度超豐 ,并且對恒星結構和演化產(chǎn)生重要影響 ,因此 ,恒星的自轉問題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考慮自轉效應后 ,恒星結構和演化模型將是二維模型 ,本文綜述了諸多作者如何將二維的恒星結構和演化模型簡化為一維模型。作者在研究了以上作者的簡化方法后 ,提出了一種比較簡單的新方法。這種方法基于如下假設 :假設在等勢面上的溫度 ,密度 ,壓強 ,光度 ,化學組成和角速度等物理和化學量近似于均勻分布 ,并且這些量與等價球面上的量相同。 (等價球面是假想的球面 ,它包圍的體積與等勢面包圍的體積相等。)我們在等價球面上推出新的轉動恒星結構和演化方程 ,構造出新的演化模型。這個模型與不考慮轉動效應的演化模型相比 ,有以下變化 :流體靜力學平衡方程變化 ;輻射溫度梯度變化 ,并引起對流判據(jù)變化 ;星風物質損失和角動量損失增大。作為轉動恒星結構和演化模型的應用 ,我們研究了中 ,小質量星中心氦燃燒階段在赫羅圖中的演化軌跡發(fā)生來回擺動 (又稱為藍回繞 )的物理機制問題。有諸多作者曾經(jīng)研究了可以影響藍回繞的各種因素。但是不知
本文編號:2677233
【相似文獻】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黃潤乾;;恒星物理中值得研究的問題[A];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文集34:高能天體物理中的熱點問題[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記者 毛黎;美測量到太陽系外行星奇特溫度[N];科技日報;2006年
2 記者 張孟軍;美發(fā)現(xiàn)一個正在形成的太陽系[N];科技日報;2006年
3 李釗;美科學家發(fā)現(xiàn)外太空最小行星[N];科技日報;2008年
4 卞毓麟;尋長晃動的恒星[N];科技日報;2000年
5 張巍巍;澳科學家找到了解未知行星新方法[N];科技日報;2009年
6 劉霞;天文學家首次確定巖態(tài)系外行星[N];科技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曾藝蓉;轉動恒星結構與演化研究[D];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云南天文臺;2001年
2 許華];恒星湍對流過程研究以及在盾牌座δ型變星中的驗證[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臺);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閆曉永;類太陽振動恒星eta Bootis的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臺);2005年
,本文編號:26772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tianwen/2677233.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