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天文學與東方天學的交匯——以康熙年間兩次客星觀測記錄為中心
本文選題:欽天監(jiān) 切入點:客星 出處:《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傳統(tǒng)觀點認為,在歐洲天文學革命之后,在天文觀測特別是恒星觀測方面歐洲的天文學家已經(jīng)超過了東方。事實上,在17世紀中晚期,在偶發(fā)性天象的觀測上,中國傳統(tǒng)的天文觀測機制仍然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康熙朝,欽天監(jiān)觀測到兩次客星現(xiàn)象,并利用西法制造的天文測量儀器,將這兩次客星位置以精確的經(jīng)緯度記錄下來。這是基于西方天文儀器的測量技術(shù)與基于東方天學星占學的輪候觀測傳統(tǒng)偶然結(jié)合的結(jié)果。這兩次記錄很可能都是新星爆發(fā),而記錄中提供的數(shù)據(jù)亦有可能對現(xiàn)代天文研究有所幫助。
[Abstract]:The conventional view is that after the revolution in European celestial literature, European astronomers have surpassed the east in astronomical observations, especially star observations. In fact, in the middle and late 17th century, in the case of occasional celestial observations, The traditional astronomical observation mechanism in China still has its unique advantages. During the Kangxi Dynasty, Qin Tianjian observed the phenomenon twice and made use of astronomical measuring instruments made in Western France. The location of these two guest stars is recorded in precise longitude and latitude. This is the result of a casual combination of measurement techniques based on Western astronomical instruments and the tradition of waiting observation based on Oriental astrology. Both records are likely to be nova eruptions. The data provided in the records may also be useful for modern astronomical research.
【作者單位】: 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
【分類號】:P1-09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史玉民;清欽天監(jiān)天文科職官年表[J];中國科技史料;2000年01期
2 石云里,呂凌峰;禮制、傳教與交食測驗——清欽天監(jiān)檔案中的交食記錄透視[J];自然辯證法通訊;2002年06期
3 王廣超;吳蘊豪;孫小淳;;明清之際望遠鏡的傳入對中國天文學的影響[J];自然科學史研究;2008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元;;再析高麗古代天文記錄的現(xiàn)代解讀[J];安徽史學;2012年02期
2 方瀟;;“作為法律資源的天空”——天學視野下君權(quán)制約和秩序構(gòu)建的法律意義[J];北大法律評論;2007年02期
3 崔一楠;關(guān)云書;;占星術(shù)對十六國北朝軍事的影響[J];船山學刊;2011年02期
4 呂凌峰;清代地方志中月食記錄的可靠性分析[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1期
5 呂凌峰;;清代交食記錄的歷史文獻及其研究狀況[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1期
6 王玉民;;將軍崖巖畫古天象圖新探——兼論岳陽君山巖畫的星象意義[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S2期
7 葛志毅;;“時”義解析及陰陽、道、儒相關(guān)思想之比較[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8 曾振宇;崔明德;;李淳風“軍氣占”考論[J];歷史研究;2009年05期
9 余欣;;唐宋之際“五星占”的變遷:以敦煌文獻所見辰星占辭為例[J];史林;2011年05期
10 吳燕;;古代客星記錄的現(xiàn)代研究——兼論“歷史天文學”研究方法及其流變[J];科學技術(shù)哲學研究;2012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呂凌峰;;清代皇家天文機構(gòu)日月食測報舞弊現(xiàn)象之透析[A];全國中青年學者科技史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李亮;明代歷法的計算機模擬分析與綜合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11年
2 左建;士與禮—春秋知識階層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3 李虹;死與重生:漢代墓葬信仰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4 汪小虎;明代頒歷制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5 李輝;漢譯佛經(jīng)中的宿曜術(shù)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6 韓吉紹;知識斷裂與技術(shù)轉(zhuǎn)移[D];山東大學;2007年
7 陳晨捷;論儒家思想對西漢社會風尚的影響[D];山東大學;2009年
8 徐雪梅;清朝職官制中的滿漢差異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9 宋芝業(yè);明末清初中西數(shù)學會通與中國傳統(tǒng)數(shù)學的嬗變[D];山東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琨;從清初“歷獄”事件看中西文化的交流與沖突[D];蘭州大學;2011年
2 陳陽;伽利略與中國[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田鋒;伽利略天文學成就在中國的傳播[D];東華大學;2012年
4 胥志強;擇日:時間與生命形式[D];山東大學;2006年
5 張中鵬;許之漸與“康熙歷獄”[D];暨南大學;2007年
6 歐陽傲雪;從馬王堆星占簡帛看戰(zhàn)國星占術(shù)特色[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7 蔣青海;南懷仁科學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8 焦海燕;星占學與兩漢文化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馮兆容;從隱到索隱[D];海南師范大學;2010年
10 常曉磊;低分辨率光譜波長定標及在線系統(tǒng)測試問題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栓林;關(guān)于《遠鏡說》和《交食歷指》中的望遠鏡[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漢文版);2004年03期
2 戴念祖,常悅;明清之際湯若望的窺筒遠鏡[J];物理;2002年05期
3 石云里;;中國人借助望遠鏡繪制的第一幅月面圖[J];中國科技史料;1991年04期
4 石云里,呂凌峰,張秉倫;清代天文檔案中交食預報史料之補遺[J];中國科技史料;2000年03期
5 呂凌峰,石云里;明末歷爭中交食測驗精度之研究[J];中國科技史料;2001年02期
6 屈春海;清代欽天監(jiān)暨時憲科職官年表[J];中國科技史料;1997年03期
7 李迪;;關(guān)于徐光啟制造望遠鏡問題[J];自然科學史研究;1987年04期
8 張柏春;南懷仁所造天文儀器的技術(shù)及其歷史地位[J];自然科學史研究;1999年04期
9 孫小淳;《崇禎歷書》星表和星圖[J];自然科學史研究;1995年04期
10 劉次沅,莊威風;明代日食記錄研究[J];自然科學史研究;1998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宗臺;鄭術(shù);;從中國學習西方天文學 朝鮮王朝后期西方天文學引入新論[J];科學文化評論;2011年01期
2 李輝;;明末的中國天文學[J];創(chuàng)新科技;2008年05期
3 石云里,呂凌峰;禮制、傳教與交食測驗——清欽天監(jiān)檔案中的交食記錄透視[J];自然辯證法通訊;2002年06期
4 段異兵;清代的流星觀念和觀測[J];自然辯證法通訊;1998年05期
5 姚立澄;關(guān)于《天問略》作者來華年代及其成書背景的若干討論[J];自然科學史研究;2005年02期
6 江曉原;;歐洲天文學在清代社會中的影響[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7 呂凌峰,石云里;清代日食預報記錄的精度分析[J];中國科技史料;2003年04期
8 呂凌峰;石云里;;科學新聞與占星辨謬——1874年金星凌日觀測活動的中文記載[J];中國科技史雜志;2009年01期
9 肯·克羅斯韋爾,云立中;新星爆發(fā)的怪現(xiàn)象[J];飛碟探索;1994年04期
10 虞震東,虞海嵐;新星爆發(fā)是長江大洪水的一個重要根源[J];自然雜志;1997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天文學史[A];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論文論著目錄(2001-2002)[C];2002年
2 呂凌峰;;清代皇家天文機構(gòu)日月食測報舞弊現(xiàn)象之透析[A];全國中青年學者科技史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莊北寧;太空望遠鏡追蹤到漢代“五色客星”[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2 吳增祥;觀天象 望云氣 制歷法[N];中國氣象報;2003年
3 記者 毛黎;美觀測到兩顆超新星并肩共現(xiàn)奇觀[N];科技日報;2006年
4 本報記者 董毅然;古代天文學絕不是星占學[N];北京科技報;2004年
5 吳健禮;漫話古代漢藏天文歷算文化的聯(lián)系[N];西藏日報;2006年
6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研究員 李勇;天象大年是否天象示警?[N];人民日報;2009年
7 張孟軍;澳科學家找到麒麟座恒星神秘變亮原因[N];科技日報;200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呂國梁;共生星的理論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臺);2006年
2 寧曉玉;《新法算書》中的日月五星運動理論及清初歷算家的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國家授時中心);2007年
3 戴智斌;食激變變星的測光分析[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臺);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岑敏銳;銀河系中探測第一代恒星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2 張蝶;關(guān)于中國古代天文文獻的基礎(chǔ)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6255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tianwen/1625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