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高美古視寧度、等暈角及相干時間的探空測量
本文關(guān)鍵詞: 天體測量學 湍流 天文選址 探空 出處:《天文學報》2014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對高美古的折射率結(jié)構(gòu)常數(shù)C_n~2廓線和常規(guī)氣象參數(shù)廓線進行了探空測量.實驗期間,白天視寧度ε_(FWHM)為3〃,等暈角θ_0為0.3〃,相干時間τ_0為0.4 ms左右.夜晚ε_(FWHM)為1.04〃,θ_0為1.00〃,τ_0為1.84 ms.通過計算TER(turbulent energyratio)以及Richardson數(shù)表明,視寧度主要來自近地面層和自由大氣層湍流的貢獻,邊界層湍流貢獻不大.距地面幾米的強湍流層、對流層頂附近強湍流層以及風速梯度變化較大所對應的強湍流層構(gòu)成了高美古湍流空間分布的主要特征.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refractive index structure constant C _ S _ N _ 2 profile and the conventional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 profile of Gomegu have been measured by radiosonde. During the day, the apparent degree of determination is 3 ", the equal-halo angle 胃 0 is 0.3", the coherence time 蟿 _ 0 is about 0.4 Ms, the evening 蔚 _ S _ (FWHM) is 1.04 ", 胃 _ 0 is 1.00", 蟿 _ s _ 0 is 1.84 ". The calculation of TER(turbulent energyratio and the Richardson number show that the apparent nativity mainly comes from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near-surface layer and the free atmosphere. The strong turbulent layer near the tropopause and the strong turbulent layer corresponding to the great variation of wind speed gradient constitut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omei paleo-turbulence.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氣成分與光學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大學;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275020)資助
【分類號】:P11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秦余貞;吳曉慶;李多揚;許利明;;湍流氣象探空儀的研制及其性能分析[J];強激光與粒子束;2009年02期
2 岑學奮,錢銅鈴,王建成,汪從云;高美古的大氣視寧度[J];云南天文臺臺刊;2002年04期
3 郭銳;楊磊;翟東升;周鈺;李蔭康;熊耀恒;;麗江高美古2號點的大氣視寧度觀測[J];天文研究與技術(shù);2008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5條
1 吳曉慶;黃宏華;錢仙妹;汪平;崔朝龍;;低平流層下溫度結(jié)構(gòu)常數(shù)和溫度起伏譜冪率廓線的探空測量[J];光學學報;2014年05期
2 劉立勇;姚永強;;天文臺址大氣光學湍流探測技術(shù)[J];天文學進展;2010年04期
3 郭銳;楊磊;翟東升;周鈺;李蔭康;熊耀恒;;麗江高美古2號點的大氣視寧度觀測[J];天文研究與技術(shù);2008年04期
4 王彥麗;王濤;段立偉;郭迪福;胡紹明;;山東大學威海天文臺視寧度研究[J];天文研究與技術(shù);2012年01期
5 劉順慶;段輯;張雪飛;溫驍;屈中權(quán);劉煜;;現(xiàn)代日暈光度計多波段測光系統(tǒng)初步測試結(jié)果分析[J];天文研究與技術(shù);2012年02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馬琳;便攜式差分像運動大氣視寧度監(jiān)測儀的研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臺);2007年
2 劉薇;光電手段用于深空飛行器監(jiān)測的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08年
3 黃盛煬;哈特曼對模擬大氣湍流的測量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shù)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9條
1 袁仁民,曾宗泳,肖黎明,馬成勝,翁寧泉,吳曉慶;不同方法測量折射率結(jié)構(gòu)常數(shù)的比較[J];光學學報;2000年06期
2 吳曉慶,曾宗泳,馬成勝;一種用來測量低層大氣溫濕度結(jié)構(gòu)的高精度探空儀[J];量子電子學報;1999年04期
3 吳曉慶,王英儉,曾宗泳,龔知本;大氣溫度起伏譜的測量[J];強激光與粒子束;2002年02期
4 吳曉慶;方強;饒瑞中;;近海邊高空光學湍流的探空測量與模式比較[J];強激光與粒子束;2006年10期
5 錢銅鈴,邱春蓉,岑學奮,王建成,許駿,汪從云;云南天文臺麗江高美古和昆明的大氣視寧度研究[J];天文學報;2001年01期
6 譚徽松,岑學奮,錢銅鈴;用DIMM測視寧度的幾個問題[J];云南天文臺臺刊;2002年01期
7 岑學奮,錢銅鈴,王建成,汪從云;高美古的大氣視寧度[J];云南天文臺臺刊;2002年04期
8 張柏榮,于建明,譚徽松;中國第三次天文臺選址高潮及對麗江高美古地區(qū)天文觀測條件的初步估計[J];云南天文臺臺刊;1996年S1期
9 馬開全,欒蒂,劉子忠,龍康,張周生,李玉蘭,于建明;麗江高美古的氣象觀測[J];云南天文臺臺刊;1996年S1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銘;天體測量學家面前的相對論問題[J];天文學進展;1990年03期
2 仇樸章,劉忠;現(xiàn)代天文選址中的視寧度[J];天文學進展;1993年01期
3 金雙根,朱文耀;全球構(gòu)造非對稱性的定量分析[J];天文學報;2003年02期
4 徐林;國際天文學聯(lián)合會學術(shù)討論會(序號156):天體測量學的發(fā)展及其對天體物理學和地球動力學的影響[J];天文學進展;1993年01期
5 夏一飛,金文敬;新參考系的引入對天體測量學的影響[J];天文學進展;2004年03期
6 韓天芑;張國棟;;天體測量經(jīng)典儀器的當前任務與展望[J];時間頻率學報;1982年02期
7 張柏榮,于建明,,譚徽松;中國第三次天文臺選址高潮及對麗江高美古地區(qū)天文觀測條件的初步估計[J];云南天文臺臺刊;1996年S1期
8 劉昊;蕭耐園;;脈沖星觀測中的日月歲差效應[J];天文學報;2009年01期
9 高玉平,王正明;網(wǎng)平差在TAI計算中的應用[J];天文學報;2002年04期
10 王志強,吳斌,周旭華,李軍;海潮對天頂延遲測定的影響[J];天文學報;2003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李蓉;施滸立;陳志平;;LAMOST圓頂M_a部分的熱場計算與分析[A];第七屆中國CAE工程分析技術(shù)年會暨2011全國計算機輔助工程(CAE)技術(shù)與應用高級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陳劉成;韓春好;陳金平;;廣播星歷參數(shù)擬合算法研究[A];中國測繪學會2006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陳劉成;韓春好;唐波;;GLONASS衛(wèi)星動力學軌道恢復[A];中國測繪學會2006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陳劉成;;地影模型對導航衛(wèi)星軌道數(shù)值積分的影響及改進[A];中國測繪學會2006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我國的下一代大型地面光學/紅外望遠鏡[A];中國天文學會2004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周重要 王研;國內(nèi)最大光學天文望遠鏡完成安裝[N];福建科技報;2007年
2 丁巖;打造中國人的慧眼[N];科技日報;2001年
3 朱廣菁 劉奕湛 (本報記者 朱廣菁);到南極之巔仰望宇宙深空[N];大眾科技報;2009年
4 解悅邋張虹;在冰蓋之巔建立天文觀測站[N];南京日報;2008年
5 ;中國——阿根廷天文合作出成果[N];科技日報;2000年
6 俞錚 資深科學記者,美國環(huán)境新聞學會國際會員;超級望遠鏡的新夢想[N];經(jīng)濟觀察報;2009年
7 姜永育;夢系紅原[N];中國氣象報;2004年
8 馮源;我國將在冰穹A架設施密特望遠鏡陣[N];大眾科技報;2009年
9 本報記者 李京淑;廈門市青少年天文氣象館:直面氣象萬千[N];北京科技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俊;蜂窩鏡溫度與鏡面視寧度控制方法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光電技術(shù)研究所);2013年
2 唐正宏;圖象復原技術(shù)在天體測量學中的應用暨河外射電源的精確光學定位[D];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200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畢雄偉;云南師范大學呈貢校區(qū)天文臺選址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6年
2 鄢玉榮;太陽系內(nèi)部分天然衛(wèi)星的高精度天體測量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臺);2007年
3 彭亞杰;基于DCOM的天文選址望遠鏡自主控制系統(tǒng)研究與設計[D];昆明理工大學;2013年
4 劉長玉;選幀技術(shù)在太陽高分辨成像中的應用[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臺);2013年
5 范玉峰;地平式自動望遠鏡控制系統(tǒng)及光子計數(shù)型光度計研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臺);2005年
6 徐婧;對CFHTLS深度巡天第六次釋放數(shù)據(jù)的宇宙剪切測量[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7 趙振煜;星系團A2319的多色測光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4947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tianwen/1494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