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本今本《竹書紀年》的天象記載和紀年
本文關鍵詞:古本今本《竹書紀年》的天象記載和紀年 出處:《天文學報》2012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對《竹書紀年》記載的天象和紀年進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結(jié)果表明,今本《竹書紀年》中新增的天象如日食等,并非汲冢出土佚書的原有內(nèi)容,而為宋元以后學者所加.
[Abstract]:The "Bamboo Annals records and annals > phenomena were analyzed,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show that this new" Bamboo Annals > phenomena such as solar eclipses, not the original content Ji graves unearthed lost books, and for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scholars.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
【分類號】:P1-092
【正文快照】: 1引言《竹書紀年》是西晉發(fā)現(xiàn)的公元前三世紀魏君墓中佚書的一種,它的發(fā)現(xiàn)有重大意義:一,豐富了先秦歷史的內(nèi)容.《紀年》所記戰(zhàn)國部分同《史記》差別很大;西周共和以前,《紀年》記載的很多史實,,如“益干啟位,啟殺之”,“太甲殺伊尹”,“文丁殺季”,“自周受命至穆王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張培瑜;《大衍歷議》與今本《竹書紀年》[J];歷史研究;1999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尚永亮;;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棄子逐臣之作——《小弁》作者及本事平議[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2 逯宏;蔣紹偉;;周代亳社功能考論[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3 劉全志;;清華簡《保訓》“假中于河”新論[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4 蒲向明;;新時期以來“白馬人”研究在重大問題上的突破[J];大連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5 劉緒;再論偃師商城是不準確的界標——兼答方酉生先生[J];東南文化;2003年01期
6 詹其仙;;張懷t亍妒槎稀分械暮鶴制鷦垂鄣鉡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7 商艷濤;;金文“■”字補議[J];古漢語研究;2008年02期
8 葛志毅;;東夷考論[J];古代文明;2012年01期
9 許兆昌;齊丹丹;;試論清華簡《系年》的編纂特點[J];古代文明;2012年02期
10 侯艷;;封禪起源新探[J];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楊善群;;古文《尚書》研究——學術史上一宗嚴重的冤假錯案[A];史海偵跡——慶祝孟世凱先生七十歲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棟;神話與歷史:大禹傳說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呂廟軍;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符號[D];南開大學;2010年
3 劉杰;漢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闡釋[D];南開大學;2010年
4 劉衍軍;詩可以群[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劉芮方;周代爵制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包瑞峰;嬴秦禮俗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田廣林;中國北方西遼河地區(qū)的文明起源[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8 江林;《詩經(jīng)》與宗周禮樂文明[D];浙江大學;2004年
9 彭華;陰陽五行研究(先秦篇)[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10 張勤;西王母神話傳說研究[D];蘇州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賈清宇;孟子引《書》論《書》考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周小平;《詩三百》結(jié)集成書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3 王姝一;明鄭時期臺灣詩歌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李豐;《孔叢子·論書》篇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5 陳肖男;先秦時期的原始宗教與王權[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劉占青;春秋晉卿魏氏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沈琳;秦國與戎狄關系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8 馬小麗;趙紹祖的史學成就[D];淮北師范大學;2011年
9 王瓊;“后羿代夏”的考古學觀察[D];鄭州大學;2011年
10 陶麗麗;論《左傳》山岳信仰的文學價值[D];廣西民族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次沅,周曉陸;“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鄭”考證[J];自然科學史研究;1999年01期
2 趙銘;中國天文學會學術會議(序號90):天體測量、天體力學和大地測量中的相對論問題(1989年8月1—6日,嵊泗)[J];天文學進展;1990年02期
3 劉次沅;天再旦日食的根據(jù)與計算——對Keenan質(zhì)疑的注釋[J];陜西天文臺臺刊;2002年01期
4 ;卷首語[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1期
5 王圣坤,李曉峰;日食發(fā)生時氣象要素的變化[J];黑龍江氣象;1997年03期
6 趙佩章,陳健,趙得秀,趙文桐;拉尼娜現(xiàn)象和日食的關系[J];河南氣象;2000年02期
7 劉次沅;“三苗日食”的可能年代[J];陜西天文臺臺刊;2001年01期
8 季國良,陳有虞;日食過程中的太陽輻射觀測及其各分量的變化[J];高原氣象;1982年02期
9 張培瑜,韓延本;“天再旦”日食與世界時改正數(shù)ΔT[J];科學通報;1999年17期
10 ;春節(jié)日食宣傳工作的綜合報道[J];科學大眾(中學版);1953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天文學史、教育、科普分會場報告日程[A];中國天文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摘要集[C];2010年
2 ;天文學史、教育、科普分會場報告摘要[A];中國天文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摘要集[C];2010年
3 韓延本;胡輝;王紅旗;尹志強;劉衛(wèi)東;田立麗;王政;;對組建天體測量試驗觀測網(wǎng)開展地震預測研究的看法[A];中國地球物理2010——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六屆年會、中國地震學會第十三次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4 ;天文學史、教育、科普分會場報告日程[A];中國天文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手冊[C];2011年
5 劉加鳳;;“傾聽日食”科技探究活動案例分析[A];科學素質(zhì)培養(yǎng)的實踐和探索[C];2009年
6 金文敬;;IAU第248次討論會“巨大的飛躍:從毫角秒到微角秒級的天體測量”小結(jié)[A];中國天文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滕愛蓮;趙文桐;;以日食預測我國北方干旱[A];推進氣象科技創(chuàng)新加快氣象事業(yè)發(fā)展——中國氣象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8 ;天力、天測分會場報告日程[A];中國天文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手冊[C];2011年
9 沈凱先;;Phoebe(土衛(wèi)九)的天體測量觀測和定軌研究[A];中國天文學會恒星分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10 趙佩章;趙文桐;;以日食預測我國旱澇形勢[A];推進氣象科技創(chuàng)新加快氣象事業(yè)發(fā)展——中國氣象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周潤健 蔡玉高;我國后年可欣賞到日食[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
2 周彬;每日食橘不過三[N];中華合作時報;2002年
3 江曉原;從迷信到“科普嘉年華”[N];汕尾日報;2009年
4 葉鋒 王蔚;“日食經(jīng)濟熱”背后的思考[N];中國信息報;2009年
5 商檢;輸日食品通關注意事項[N];國際商報;2000年
6 湖南中醫(yī)學院附一醫(yī)院眼科副教授 張健;看日食注意保護眼睛[N];大眾衛(wèi)生報;2003年
7 ;夏日食姜 有益健康[N];中國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導報;2002年
8 ;每日食用油別超過3湯匙[N];中國食品質(zhì)量報;2000年
9 本報記者 錢煒 唐婷;專家揭秘大日食背后的科學命題[N];科技日報;2009年
10 月兒;日食品污染事件擴大[N];中國食品質(zhì)量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鼎;球狀星團NGC6656的HST WFPC2測光和動力學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臺);2004年
2 滕艷輝;宋代朔閏與交食研究[D];西北大學;2012年
3 劉偉;厄爾尼諾事件多因素成因分析[D];吉林大學;2005年
4 趙貞;唐五代星占與帝王政治[D];首都師范大學;2004年
5 吳慧;僧一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6 唐泉;希臘、印度與中國傳統(tǒng)視差理論研究[D];西北大學;2006年
7 劉佳成;新天文參考系若干問題的研究[D];南京大學;2012年
8 衛(wèi)崇文;先秦時期應對災異方式中的非理性因素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孫善忠;N-體中心構型中的若干問題[D];南開大學;2001年
10 唐正宏;圖象復原技術在天體測量學中的應用暨河外射電源的精確光學定位[D];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裴曉芳;衛(wèi)星可見光云圖上日食陰影訂正的方法研究及其效果分析[D];南京氣象學院;2003年
2 唐思嘉;作為愛情符號的日食[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楊旭海;地面光學觀測CCD圖象采集與處理的研究[D];中國科學院陜西天文臺;2000年
4 馬大柱;太陽系n體模擬的流形改正方法及其應用[D];南昌大學;2008年
5 淦玲玲;基于CCD圖像的幾種定心算法的比較[D];暨南大學;2008年
6 朱軍芳;運動守恒量保持算法和牛頓核殼模型動力學研究[D];南昌大學;2007年
7 賀海鋒;暗弱目標的檢測和伽利略衛(wèi)星對的CCD位置精確測定[D];暨南大學;2012年
8 鄢玉榮;太陽系內(nèi)部分天然衛(wèi)星的高精度天體測量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臺);2007年
9 鄭瑤;《淮南子·天文訓》中天學思想的科學史視角透析[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10 王玉詔;后牛頓自旋致密雙星拉格朗日動力學[D];南昌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3637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tianwen/1363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