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天文學論文 >

固體潮觀測儀器傳遞函數(shù)研究與驗證

發(fā)布時間:2017-12-25 01:27

  本文關鍵詞:固體潮觀測儀器傳遞函數(shù)研究與驗證 出處:《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固體潮 重力儀 傾斜儀 傳遞函數(shù) 震顫異常波


【摘要】:固體潮是固體地球在太陽、月亮等天體的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彈性-塑性形變。固體潮的觀測與研究是經(jīng)典大地測量的一種重要方法,能夠直接反映地球內部的各種物理現(xiàn)象。隨著空間技術的應用和全球地球動力學計劃的實施,固體潮觀測與研究更具有前景。 然而,由于長期以來固體潮觀測儀器的傳遞函數(shù)沒有像地震計一樣完整具體的給出,以致我們在對其數(shù)據(jù)進行學習和研究有很大的影響與困難。HUST臺在長期進行固體潮信號和地震信號的觀測中發(fā)現(xiàn),在固體潮觀測儀所采集的信號中有一些信號的頻率處于固體潮信號和地震信號之間,這個頻段是不在固體潮觀測儀的通帶范圍內的,而是應該在地震計等寬頻帶觀測儀中才會出現(xiàn)。但是由于固體潮觀測儀的傳遞函數(shù)沒有具體完整的給出,因而我們無法對此類信號進行深入的學習與研究,暫時稱之為“震顫異常波”。我所從事的工作: 1.給出了DZW重力儀和VS-1傾斜儀等固體潮觀測儀器的傳遞函數(shù),并對傳遞函數(shù)的實驗驗證做了初步討論。 2.以此傳遞函數(shù)為基礎,對固體潮觀測中的“震顫異常波”現(xiàn)象進行分析。說明其產(chǎn)生的原因是由于固體潮儀器的弱阻尼和采樣時的混疊現(xiàn)象。 3.將固體潮觀測儀同地震計等寬頻帶觀測儀進行比較學習,從中了解他們的特性與異同點,為將來從事震顫的觀測學習和研究打好基礎。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P11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蔣駿;陳德璁;林鋼;張雁濱;馬曉飛;李暢;;DZW重力儀和VS-1傾斜儀的傳遞函數(shù)與響應特征[J];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2010年03期

2 田竹君,谷圓珠;地下水位微動態(tài)資料的分析與處理[J];地震地質;1985年03期

3 車用太,朱清鐘,魚金子,黃鵬飛;福建湯坑群井的水位固體潮與水震波特征[J];地震地質;1988年01期

4 駱鳴津,顧夢林,睢建設,李安印;固體潮應變理論值的計算[J];地球物理學報;1986年02期

5 張昭棟,王昌文,高玉斌;水井(魯07井)的管徑變化和對固體潮的響應[J];地球物理學報;1991年02期

6 吳斌,朱耀仲,彭碧波;用衛(wèi)星數(shù)據(jù)確定固體潮相位滯后[J];科學通報;1998年16期

7 金文敬;錢昌夏;楊志根;;固體潮與海潮對激光測月距的影響[J];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年刊;1983年00期

8 王長嶺,劉耀煒,陶淑芬;水氡時值序列和日值序列中的潮汐波分量[J];西北地震學報;1991年01期

9 張昭棟,王立忠,高玉斌,張鑄鋼;用褶積濾波處理井水位對固體潮響應的滯后[J];地震;1993年04期

10 本刊編輯部;全國第六屆重力學與固體潮及重力儀器討論會[J];地球物理學報;1993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勇;;固體潮與地震預測[A];中國天文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手冊[C];2011年

2 許厚澤;孫和平;;我國重力固體潮研究進展[A];1998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8年

3 梁光河;;利用固體潮壓電效應和自然電位測量勘查隱伏礦床的新方法[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屆(2010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中)[C];2011年

4 張賢林;陶國祥;;確定精密重力儀相位滯后方法的研究[A];1995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一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5年

5 王梅;季愛東;鄭建常;;臺風引起的重力擾動現(xiàn)象[A];中國地震學會成立三十年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6 吳艷霞;胡國慶;楊建;;VP型寬頻帶傾斜儀及其在地震預報中的應用[A];新世紀觀測技術發(fā)展及防震減災青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劉元龍;;地球重力場與固體潮[A];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論文摘要集(1986)[C];1989年

8 彭碧波;夏炯煜;吳斌;;利用LAGEOS衛(wèi)星激光測距資料解算海潮參數(shù)[A];1990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0年

9 胡新康;徐樹心;;消除氣壓影響的固體潮調和分析[A];1990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0年

10 李瑞浩;陳冬生;傅兆珠;魏望生;翦大西;;中國固體潮向量空間分布特征的研究[A];中國地震學會第二屆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198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張啟民 通訊員 趙達;松山區(qū)氣象局重視汛期觀測儀器質量工作[N];赤峰日報;2010年

2 程紹華 于建清;我國啟動海洋要素觀測儀器檢測技術研究[N];中國海洋報;2010年

3 張旭東 徐冰;我國成功研制深海熱液冷泉觀測儀器[N];中國技術市場報;2010年

4 記者 陳超;“朱雀”號衛(wèi)星成功觀測到巨大黑洞[N];科技日報;2005年

5 盧敬叁邋本報記者 楊蕾;為地震觀測提供技術支撐[N];中國質量報;2008年

6 記者  李仁 通訊員  李寧;地震觀測“耳聰目明”[N];煙臺日報;2006年

7 毛翠輝邋谷永利;“神筆”繪就“風玫瑰圖”[N];中國氣象報;2008年

8 毛翠輝邋魏瑞江 馬芳;河北:氣象科技為設施農(nóng)業(yè)繪藍圖[N];中國氣象報;2007年

9 許華清 海宣;氣象解疑“怪云”[N];中國氣象報;2005年

10 本報記者  宋克強 魏杰 王健 實習生 劉佳;銀川難容一個基準臺?[N];寧夏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滾;GPS載波相位時間頻率傳遞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國家授時中心);2007年

2 曹井泉;唐山7.8級地震地下水動力環(huán)境模擬研究[D];內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2008年

3 邱澤華;鉆孔應力—應變觀測與地震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2006年

4 肖鵬飛;油氣藏潮汐重力勘探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5 張艷偉;南海陸架坡風致混合及長期混合觀測方法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6 劉耀煒;動力加載作用與地下水物理動態(tài)過程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9年

7 肖峻;高精度垂直擺傾斜儀及其應用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8 陳泉水;一維Cu-Zn-Al合金納米結構與固體類流態(tài)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9 張貴杰;固體“類流態(tài)”現(xiàn)象的混沌動力學特征及機理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10 崔艷云;地震預報中的電磁擾動網(wǎng)絡化測量系統(tǒng)的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德璁;固體潮觀測儀器傳遞函數(shù)研究與驗證[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蘇紅梅;低頻信號的精確采集與處理[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3 張春艷;建筑物負荷引起的地面形變及對大地水準面的影響[D];同濟大學;2006年

4 李壽科;無衍射光光軸安裝基礎的誤差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5 徐學海;高精度多通道地震觀測儀的研究與設計[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5年

6 鐘鐵濤;基于ANSYS的氣壓對觀測平臺影響的數(shù)值模擬[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7 李金;汶川余震活動的固體潮觸發(fā)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2012年

8 崔詩慧;基于觀測數(shù)據(jù)的環(huán)錨預應力混凝土襯砌應力狀態(tài)分析[D];天津大學;2012年

9 趙峰;烏江東風水電站樞紐安全監(jiān)測自動化系統(tǒng)改造與實施[D];西安理工大學;2006年

10 晏銳;影響井水位變化的幾種因素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2008年



本文編號:133080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tianwen/133080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e8f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