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暗條長期活動的統(tǒng)計特征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2-20 06:31
本文關鍵詞:太陽暗條長期活動的統(tǒng)計特征研究 出處:《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臺)》2014年博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恒星,也是宇宙中唯一可以進行高分辨率成像觀測和研究的恒星。它是地球上一切生命所需光和熱的唯一來源,維持著人類生存和地球上一切生命活動所必需的適當環(huán)境。因此,太陽活動及其規(guī)律的研究對日地關系的研究、服務以及某些自然災害的研究和預防都是非常重要的。暗條是太陽大氣中最基本的活動現(xiàn)象之一,是太陽色球表面表征太陽活動的標志物。本文首先對暗條的背景知識及暗條長期活動規(guī)律的研究現(xiàn)狀進行簡要綜述,然后詳細介紹了我們在暗條長期活動的統(tǒng)計特征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結果如下: 1、運用法國巴黎墨東天文臺1919年3月至1989年12月的暗條觀測資料,采用交叉相關分析和小波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高緯度暗條的極向漂移。通過連續(xù)小波變換得到太陽活動周的長度是緯度的函數(shù),并且表現(xiàn)出明顯的11年周期。全局功率譜表明緯度50°以上和緯度60°以上太陽暗條的顯著周期分別是10.77年和10.62年。交叉相關分析的結果表明緯度50°以上的太陽暗條領先緯度60°以上的太陽暗條6個月。在第16-21周的各個太陽活動周內,兩組暗條數(shù)據(jù)表現(xiàn)出不一樣的相位關系。交叉小波分析也表明,在整個時間段上,緯度50°以上的太陽暗條領先于緯度60°以上的太陽暗條。此外,我們討論了兩組暗條數(shù)據(jù)的相位差和太陽活動強度之間的關系,并粗略估計了極向漂移的速度。 2、運用法國巴黎墨東天文臺的暗條觀測資料(卡林頓自轉周第876-1823周,對應于1919年3月至1989年12月),采用交叉相關分析和小波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高低緯度太陽活動的領先問題。交叉相關分析表明高緯度暗條領先低緯度暗條12個卡林頓自轉周。交叉小波變換和調和小波均表明高緯度暗條領先于低緯度暗條。統(tǒng)計檢驗的結果顯示低緯度暗條與前一周的高緯度暗條關聯(lián)性更強(比和后一周的高緯度暗條),并且具有顯著的統(tǒng)計意義。研究表明,極區(qū)的高緯度暗條確實和后一周的低緯度暗條關聯(lián)性更強,即高緯度太陽活動在相位上領先低緯度太陽活動。 3、運用1998年2月至2008年11月每天的暗條數(shù)據(jù),分別討論了高緯度和低緯度的南北半球不對稱性。結果表明,對于低緯度來說,北半球占優(yōu);然而,高緯度的情況并非如此。因而,高緯度的半球不對稱性應該和低緯度的半球不 4(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 SDO) 2012419 (F1) F1(F2) F2 F1SOHO/LASCO CME (dimmings) F1F1 F2F2F2CME F1 F2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臺)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P182.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高朋鑫;李可軍;李啟秀;;高緯度太陽活動的緯度漂移[J];科學通報;2007年15期
2 Ashish Goel;Arnab Rai Choudhuri;;The hemispheric asymmetry of solar activity during the last century and the solar dynamo[J];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2009年01期
3 ;Phase shifts of the paired wings of butterfly diagrams[J];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2010年1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啟秀;太陽活動的非線性特征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臺);2008年
,本文編號:13110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tianwen/1311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