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信息下載侵權分析
本文關鍵詞:網絡信息下載侵權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網絡下載成為人們依賴的資料獲取方式之一,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習慣,而作為一個新生事物,網絡下載給著作權的保護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和沖擊,再加上法律的更新遠趕不上網絡的發(fā)展速度,要想既保護好著作權,又不限制網絡下載的發(fā)展,是當今網絡立法面臨的重大問題。
【作者單位】: 廣西民族大學;
【關鍵詞】: 網絡下載 PP軟件 搜索引擎
【分類號】:D923.41
【正文快照】: 自上世紀80年代進入信息社會以來,網絡就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網絡的發(fā)展勢不可擋,在享受互聯(lián)網技術為我們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要忍受它給我們帶來的不便。用狄更斯的一句話來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1]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人類已經依賴于它的存在。如
【參考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戴軼龍;P2P技術引起的著作權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楊毅鵬;論著作權的發(fā)展機制[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2 馬海群;論公共圖書館的發(fā)展與著作權法的修改[J];國家圖書館學刊;2000年04期
3 鄭瑞琨;著作權合理使用法律性質分析[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4 肖志宏;;圖書館應當享有明確的著作權合理使用權[J];圖書與情報;2006年05期
5 楊小蘭;;論網絡傳播權限制之合理使用[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6 劉友華,張 歆;論知識產權不應適用取得時效[J];當代法學;2002年04期
7 劉蔚文;論著作權中的出租權[J];當代法學;2003年10期
8 吳靜;合理性問題探析——從經濟分析法學到知識產權制度[J];當代法學;2003年12期
9 馮曉青,胡少波;互聯(lián)網挑戰(zhàn)傳統(tǒng)著作權制度——兼論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在網絡空間中的新形式[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10 曹海峰;數(shù)字環(huán)境下圖書館的合理使用[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0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張順榮;;論軟件版權侵權責任的抗辯事由[A];中華全國律師協(xié)會國際專業(yè)委員會2001年年會論文集[C];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肖燕;網絡環(huán)境下的著作權法與圖書館:理論與實踐研究[D];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2001年
2 周曉唯;經濟主體及其權利:資源市場化配置的法學分析[D];西北大學;2003年
3 伯曉晨;圖象信息隱藏的理論模型與若干關鍵技術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2年
4 段維;網絡時代版權法律保護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5 黃林;晚清新政時期出版業(y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6 劉水林;經濟法基本范疇的整體主義解釋[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7 寧立志;知識產權的競爭法限制[D];武漢大學;2005年
8 張術麟;企業(yè)商業(yè)標記權法律保護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9 饒明輝;當代西方知識產權理論的哲學反思[D];吉林大學;2006年
10 于玉;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謝玉訓;網絡音樂作品的著作權保護[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2 陳志峰;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構建的經濟分析[D];廈門大學;2001年
3 夏玉杰;“中美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比較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0年
4 李娜;反盜版的對策研究[D];中南大學;2002年
5 喬麗春;基于網絡新技術的著作權權利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2年
6 袁杏桃;因特網上的版權侵權問題研究[D];湘潭大學;2002年
7 李軍育;著作權保護及其成本收益分析[D];天津財經學院;2003年
8 華海英;圖書館版權平衡理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9 楊中立;我國著作權刑法保護的立法檢討[D];鄭州大學;2003年
10 高俊寬;數(shù)字圖書館中若干知識產權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9條
1 馮曉青,胡少波;互聯(lián)網挑戰(zhàn)傳統(tǒng)著作權制度——兼論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在網絡空間中的新形式[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2 趙莉 ,郭寶明 ,王利 ,高婭;從Napster案、Grokster案看網絡音樂作品的版權保護[J];電子知識產權;2003年07期
3 王遷;新型P2P技術對傳統(tǒng)版權間接侵權責任理論的挑戰(zhàn)——Grokster案評述[J];電子知識產權;2004年11期
4 張劍輝;試議MP3侵害著作權問題[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5 王遷;“索尼案”二十年祭——回顧、反思與啟示[J];科技與法律;2004年04期
6 王遷;論版權法中的間接責任[J];科技與法律;2005年02期
7 呂家軍;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BT下載侵權問題淺析[J];市場周刊.財經論壇;2004年07期
8 翁鳴江,武雷;Napster訴訟案及其對美國版權法的影響[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2年02期
9 嚴真;試論網絡環(huán)境中版權的集體管理機制[J];圖書館學刊;2003年05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3條
1 錢鋒;網絡環(huán)境下知識產權的矛盾沖突及對策研究[D];東南大學;2004年
2 吳勇;論信息網絡傳播權[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3 陳菲;P2P網絡服務提供商侵權責任的建立[D];西北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保爽;;網絡下載技術的侵權問題[J];當代經理人(中旬刊);2005年05期
2 顧曉輝;;美國P2P軟件的著作權侵權理論與保護措施[J];商場現(xiàn)代化;2009年04期
3 李銀霞;;P2P網絡服務提供者著作權間接侵權責任的認定[J];法制與社會;2011年18期
4 李秀蓮;P2P軟件使用用戶版權侵權問題的解決對策[J];現(xiàn)代情報;2005年08期
5 張逸瑞;;P2P軟件的開發(fā)提供者是否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問題研究及解決方案[J];法制與社會;2009年13期
6 陳冬冬;;P2P軟件終端用戶侵權問題淺析[J];中外企業(yè)家;2009年10期
7 馬衛(wèi)平;張艾莉;;下載影視作品的著作權問題[J];網絡財富;2010年08期
8 李W気
本文編號:4857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485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