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語境下的“被遺忘權”:個人信息權的程序性建構
發(fā)布時間:2022-12-11 10:04
大數(shù)據(jù)時代,個人信息因具備"不被遺忘"的特殊屬性而成為有價值的商品,并引發(fā)了一系列權屬論爭。其中,個人信息主體是否可以憑借所謂的被遺忘權對抗互聯(lián)網(wǎng)搜索服務提供商的所謂"表達自由權",已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結合域外相關立法、司法實踐經(jīng)驗與理論,從我國相關立法與基本國情出發(fā),應當肯定被遺忘權的本土存在價值與獨立屬性。但對于這一新興權利的合理建構,基于實用主義立場,應當揚棄隱私權或自由權等傳統(tǒng)法理的解說進路,以一種程序性權利而非實體性權利的建構思路,平衡個人信息主體與互聯(lián)網(wǎng)搜索服務業(yè)者之間的利益矛盾,緩解大數(shù)據(jù)時代個人信息主體所面臨的現(xiàn)實困境。
【文章頁數(shù)】:11 頁
【文章目錄】:
一、問題的提出
(一) 數(shù)字時代個人信息的異化
(二) 既有權利范式的滯后性
(三) 新興權利的建構必要性
二、被遺忘權的話語厘定
(一) 被遺忘權的獨立屬性
(二) 被遺忘權的核心特質(zhì)
(三) 被遺忘權的確權理念
三、被遺忘權的本土建構
(一) 被遺忘權的本土語境
(二) 被遺忘權的存在空間
(三) 被遺忘權的應然建構
四、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被遺忘權:傳統(tǒng)元素、新語境與利益衡量[J]. 劉文杰. 法學研究. 2018(02)
[2]論被遺忘權的構建[J]. 邱玉枚,彭偉謙. 時代法學. 2017(05)
[3]個人信息去身份的法理基礎與規(guī)范重塑[J]. 金耀. 法學評論. 2017(03)
[4]論同意不是個人信息處理的正當性基礎[J]. 任龍龍. 政治與法律. 2016(01)
[5]從隱私到個人信息:利益再衡量的理論與制度安排[J]. 張新寶. 中國法學. 2015(03)
[6]個人信息的權利屬性及立法價值取向的民法解析[J]. 陳樹艷. 理論月刊. 2011(05)
[7]侵犯個人信息犯罪立法的理性分析——兼論對該罪立法的反思與展望[J]. 蔡軍. 現(xiàn)代法學. 2010(04)
本文編號:3718584
【文章頁數(shù)】:11 頁
【文章目錄】:
一、問題的提出
(一) 數(shù)字時代個人信息的異化
(二) 既有權利范式的滯后性
(三) 新興權利的建構必要性
二、被遺忘權的話語厘定
(一) 被遺忘權的獨立屬性
(二) 被遺忘權的核心特質(zhì)
(三) 被遺忘權的確權理念
三、被遺忘權的本土建構
(一) 被遺忘權的本土語境
(二) 被遺忘權的存在空間
(三) 被遺忘權的應然建構
四、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被遺忘權:傳統(tǒng)元素、新語境與利益衡量[J]. 劉文杰. 法學研究. 2018(02)
[2]論被遺忘權的構建[J]. 邱玉枚,彭偉謙. 時代法學. 2017(05)
[3]個人信息去身份的法理基礎與規(guī)范重塑[J]. 金耀. 法學評論. 2017(03)
[4]論同意不是個人信息處理的正當性基礎[J]. 任龍龍. 政治與法律. 2016(01)
[5]從隱私到個人信息:利益再衡量的理論與制度安排[J]. 張新寶. 中國法學. 2015(03)
[6]個人信息的權利屬性及立法價值取向的民法解析[J]. 陳樹艷. 理論月刊. 2011(05)
[7]侵犯個人信息犯罪立法的理性分析——兼論對該罪立法的反思與展望[J]. 蔡軍. 現(xiàn)代法學. 2010(04)
本文編號:37185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371858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