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集成研討廳的幾個示例
[Abstract]:Responding to the wave of reflec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In 1990, Chinese system scientists headed by Qian Xuesen formally put forward the methodology from qualitative to quantitative integrated integration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 of open and complex giant systems which could not be solved by reductionism in the past. Then in 1992, Qian Xuesen put forward that The concept of the Office of Comprehensive Integration Research (HWMSE) is used as the practical platform for this methodology. Particular emphasis is placed on harnessing the advantag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ince then, the development of HWMSE to reflect the power of the integrated methodology, but also aroused doubt. Through three examples that do not call themselves HWMSE, including the anti-terrorism system in foreign laboratories, the "online venue" and the well-known search engine proposed by the author, for each example, the expert system that constitutes the seminar hall is explained. The content of machine system and knowledge system and the integrated integration of complex problem solving in the seminar hall. It is expected that this will exp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ctions of HWMSE and promote the promotion of HWMSE and the practice of integrated integration methodology.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與系統(tǒng)科學研究院系統(tǒng)科學研究所;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0571078)資助項目
【分類號】:TP18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盛昭瀚;游慶仲;;綜合集成管理:方法論與范式——蘇通大橋工程管理理論的探索[J];復雜系統(tǒng)與復雜性科學;2007年02期
2 劉怡君;唐錫晉;;一種支持協(xié)作與知識創(chuàng)造的“場”[J];管理科學學報;2006年01期
3 戴汝為,操龍兵;一個開放的復雜巨系統(tǒng)[J];系統(tǒng)工程學報;2001年05期
4 于景元,涂元季;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方法——案例研究[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02年05期
5 于景元,周曉紀;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方法的實現(xiàn)和應用[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02年10期
6 唐錫晉;劉怡君;;有關社會焦點問題的群體研討實驗——定性綜合集成的一種實踐[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07年03期
7 錢學森,于景元,戴汝為;一個科學新領域——開放的復雜巨系統(tǒng)及其方法論[J];自然雜志;1990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鄧群釗;賈仁安;梁英培;;多層次多輪實地群決策法及其應用[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年08期
2 楊朗;陳恩海;黃立飛;;系統(tǒng)科學在害蟲管理中的應用[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21期
3 于曉峰,陳雪波,王麗莉;人機結合與綜合集成思想在線材生產過程控制的應用[J];鞍山科技大學學報;2004年03期
4 宋波,葉文虎;從增長和穩(wěn)定的角度重新認識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內涵[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5 馮國瑞;;理性認識:復雜的動態(tài)網(wǎng)絡系統(tǒng)[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6 苗東升;;論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7 戴汝為;“人機結合”的大成智慧[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1996年03期
8 方芳;;金融復雜系統(tǒng)脆性理論在金融危機分析中的應用[J];北方經(jīng)濟;2011年06期
9 張江;李學偉;;認知模型與統(tǒng)一集[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10 黃玉杰,李忱,田楊茁;基于集成創(chuàng)新的企業(yè)競爭優(yōu)勢分析[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呂賜杰;;課堂教學實踐的持續(xù)變革:教育研究者作為Meso層面行動者的角色(英文)[A];北京論壇(2011)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變革與轉型:“教育傳承與創(chuàng)新”教育分論壇論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吳慶洲;;迎接中國城市營建史研究之春天[A];《營造》第五輯——第五屆中國建筑史學國際研討會會議論文集(上)[C];2010年
3 鄧方;陳杰;陳文頡;朱琳;;元胞自動機及其在兵力推演中的建模與仿真[A];第二十六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07年
4 王春生;吳敏;曹衛(wèi)華;;基于集成預測模型與專家推理策略的鉛鋅燒結配料優(yōu)化方法[A];第二十六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07年
5 魏紅英;黃石旺;;混沌理論的前沿性及其對公共行政的貢獻[A];地方政府發(fā)展研究(第三輯)[C];2008年
6 王正中;;基于演化的復雜系統(tǒng)建模與仿真研究[A];'2003系統(tǒng)仿真技術及其應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3年
7 趙德勇;劉建國;;基于復雜性科學的綜合集成研討廳研究現(xiàn)狀與發(fā)展[A];'2003系統(tǒng)仿真技術及其應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3年
8 李亞;李習彬;;共贏方法論——協(xié)調社會利益關系的系統(tǒng)方法論[A];經(jīng)濟全球化與系統(tǒng)工程——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第16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9 劉怡君;唐錫晉;顧基發(fā);;專家會商的方法支持與工具應用[A];經(jīng)濟全球化與系統(tǒng)工程——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第16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王德光;胡寶清;覃開賢;;復雜性科學在喀斯特土地利用系統(tǒng)研究中的應用[A];發(fā)揮資源科技優(yōu)勢 保障西部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國自然資源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莉;基于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我國電源結構優(yōu)化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2 王勁松;復雜系統(tǒng)脆性理論及其在電力系統(tǒng)風險分析中的應用[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3 趙金憲;復雜系統(tǒng)脆性理論在煤礦生產系統(tǒng)脆性風險評價中的應用[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4 石云龍;基于CAS理論的地震緊急救援系統(tǒng)模型構建與模擬仿真[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0年
5 陶有德;可修復模型的系統(tǒng)分析[D];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2010年
6 于群;電力系統(tǒng)大停電的自組織臨界特性研究[D];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2010年
7 羅國亮;災害應對與中國政府治理方式變革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張晨;我國資源型城市綠色轉型復合系統(tǒng)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雷國雄;不確定性、創(chuàng)新不足與經(jīng)濟演化[D];暨南大學;2010年
10 翁勇南;安全支撐體系及其演化機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賈慧文;弘宇公司庫存管理系統(tǒng)動力學模型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謝娟;《錢學森書信》的哲學價值[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申紅田;基于涌現(xiàn)理論的高層建筑集群空間模式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4 丁瑩瑩;基于知識管理的跨國公司技術創(chuàng)新模式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5 安軍建;海洋船舶類復雜產品供應鏈協(xié)作機制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6 郭玲;基于復雜性范式視角的科學發(fā)展觀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7 楊林;求解帶性能約束圓集布局問題的啟發(fā)式蟻群算法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8 梁林娜;復雜多主體戰(zhàn)略管控系統(tǒng)建模及應用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9 曹春苗;基于復雜網(wǎng)絡的知識價值鏈建模及應用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10 張莉莉;青島市突發(fā)公共事件應急管理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于景元,周曉紀;綜合集成方法與總體設計部[J];復雜系統(tǒng)與復雜性科學;2004年01期
2 于景元,周曉紀;系統(tǒng)科學與系統(tǒng)工程的發(fā)展[J];復雜系統(tǒng)與復雜性科學;2004年03期
3 沈小平;馬士華;;綜合集成方法論應用研究[J];系統(tǒng)工程;2005年10期
4 畢鵬程,席酉民;群體決策過程中的群體思維研究[J];管理科學學報;2002年01期
5 戴汝為,操龍兵;綜合集成研討廳的研制[J];管理科學學報;2002年03期
6 張興學,張朋柱;基于Web的群體決策研討信息自主可視化初探[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3年32期
7 操龍兵;戴汝為;;集智慧之大成的信息系統(tǒng)——Internet[J];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2001年01期
8 舒光復;綜合集成系統(tǒng)重構及宏觀經(jīng)濟研究中的應用[J];系統(tǒng)工程學報;2001年05期
9 于景元,涂元季;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方法——案例研究[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02年05期
10 胡曉惠;研討廳系統(tǒng)實現(xiàn)方法及技術的研究[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02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唐錫晉;劉怡君;;有關項目管理辦法制定的群體研討——集思廣益的一個試驗[A];Well-off Society Strategies and Systems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繼剛;搜索引擎使用技巧[J];網(wǎng)絡與信息;1999年09期
2 ;關鍵詞搜索[J];每周電腦報;2000年38期
3 陳冰;;餓狼一樣的網(wǎng)站提交工具——“提交餓狼”[J];科學之友;2000年07期
4 許斗;從Google看新一代搜索引擎的發(fā)展趨向[J];蕪湖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5 周毅華;從搜索引擎的分類看其應用技巧[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2年06期
6 鄒小筑;搜索引擎的選擇與使用技巧[J];圖書館學研究;2002年05期
7 林燕;Google搜索引擎的搜索功能與使用技巧[J];河北科技圖苑;2003年05期
8 林中;GOOGLE搜索引擎的關鍵詞檢索[J];中國信息導報;2003年03期
9 封劍待封喉;吸星大法“搜”天下 笑傲網(wǎng)絡任我行——搜索引擎絕對專題[J];網(wǎng)絡與信息;2003年07期
10 閆凡蕾;建設站內搜索的好幫手——Search Engine Maker[J];少年電世界;2003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唐錫晉;;綜合集成研討廳的幾個示例[A];和諧發(fā)展與系統(tǒng)工程——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第十五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2 彭軻;廖聞劍;;淺析搜索引擎[A];中國通信學會第五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李丹;;如何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中醫(yī)藥信息[A];中國中醫(yī)藥信息研究會第二屆理事大會暨學術交流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4 鄧長壽;郭景峰;楊焱林;鄧安遠;;下一代Web搜索引擎初探[A];第十八屆全國數(shù)據(jù)庫學術會議論文集(研究報告篇)[C];2001年
5 維尼拉·木沙江;吐爾洪·吾司曼;;維、哈、柯文搜索引擎中網(wǎng)頁爬行器的設計與實現(xiàn)[A];少數(shù)民族青年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研究與進展——第三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青年自然語言信息處理、第二屆全國多語言知識庫建設聯(lián)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6 湯薇;曾艷;;構建校園網(wǎng)搜索引擎必要性分析[A];廣西計算機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姚樹宇;趙少東;;一種使用分布式技術的搜索引擎[A];2005年全國開放式分布與并行計算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8 倪俊峰;;基于黃頁搜索引擎的關鍵字排名廣告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A];2005年中國索引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張怡;查貴庭;;SEO在信息服務中的應用研究[A];2010年中國索引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10 陳援非;何哲;朱珍民;;基于普適計算的個性化搜索技術[A];第二屆和諧人機環(huán)境聯(lián)合學術會議(HHME2006)——第2屆中國普適計算學術會議(PCC'06)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一鑫;搜索排名的紅與黑[N];財經(jīng)時報;2007年
2 周文林;搜狗3.0能否撼動搜索市場[N];經(jīng)濟參考報;2007年
3 惠正一;比爾·蓋茨:微軟不怕Google[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5年
4 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互聯(lián)網(wǎng)與電子商務咨詢中心 常燕杰;搜索,,還是門戶[N];中國計算機報;2005年
5 陳珊;浙江移動推出手機搜索引擎服務[N];人民郵電;2005年
6 趙法忠;搜索引擎還需悠著點[N];中國經(jīng)營報;2005年
7 金朝力;搜索引擎火拼搜索質量[N];北京商報;2006年
8 本報記者 趙曉輝 孟昭麗;搜索引擎駛入“避風港”[N];中國證券報;2006年
9 孫t;搜索引擎驚喜侵權官司止于“避風港”?[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6年
10 姜蕊;問天下誰識搜索?[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岑榮偉;基于用戶行為分析的搜索引擎評價研究[D];清華大學;2010年
2 李群;主題搜索引擎聚類算法的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3 蘇君華;面向搜索引擎的技術接受模型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4 劉佐達;分布協(xié)作式搜索引擎模型及算法研究[D];清華大學;2011年
5 陳旭毅;基于索引云的企業(yè)搜索引擎實現(xiàn)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6 郭眈;中文互聯(lián)網(wǎng)視頻搜索引擎系統(tǒng)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2年
7 王昤璞;基于用戶體驗的互聯(lián)網(wǎng)搜索引擎醫(yī)學信息檢索可用性評估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8 李莎莎;面向搜索引擎的自然語言處理關鍵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9 白玉琪;空間信息搜索引擎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遙感應用研究所);2003年
10 費巍;搜索引擎檢索功能的性能評價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薛云;Internet上元搜索引擎的研究與設計[D];太原理工大學;2003年
2 王春花;基于Nutch的農業(yè)搜索引擎檢索結果排序策略的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年
3 李雷;基于Nutch的農業(yè)信息搜索引擎實現(xiàn)和優(yōu)化[D];吉林大學;2011年
4 董晨;基于模糊聚類的個性化搜索引擎的研究[D];福州大學;2005年
5 封俊;基于Hadoop的分布式搜索引擎研究與實現(xiàn)[D];太原理工大學;2010年
6 李浩;分布式教育網(wǎng)信息檢索系統(tǒng)的研究和實現(xiàn)[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7 尉建興;基于Lucene搜索引擎的研究與應用[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8 李建平;智能化WEB信息搜索引擎的研究與實現(xiàn)[D];大慶石油學院;2003年
9 田生偉;基于涉農詞典的搜索引擎的研究與實踐[D];新疆大學;2004年
10 歐建斌;基于Web挖掘與信息分類的個性化搜索引擎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3278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2327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