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本體的多Agent智能檢索系統(tǒng)模型研究
[Abstract]:In view of the limitations of search engines in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a model of multi-Agent intelligent retrieval system based on ontology is proposed, and the architecture, workflow and function description of the model are give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coverage of retrieval, intelligent Agent uses ontology knowledge to standardize the description of retrieval request information, and all Agent work together to complete 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automatic update service. It embo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lligence and personalization of the system, and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research of efficient intelligent retrieval system.
【作者單位】: 魯東大學網(wǎng)絡中心 魯東大學圖書館
【基金】:山東省教育廳2005年軟科學研究計劃基金項目“數(shù)字信息服務系統(tǒng)的比較研究”(項目編號:A200515-6)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類號】:TP39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史忠植,楊至成,方健梅;知識工程[J];計算機學報;1986年04期
2 潘金貴,胡學聯(lián),李俊,張靈玲;一個個性化的信息搜集Agent的設計與實現(xiàn)[J];軟件學報;2001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全勝,徐瑞琳,錢雙八,劉尚友;農(nóng)業(yè)專家系統(tǒng)[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1991年01期
2 承向軍,楊肇夏;基于多智能體技術的城市交通控制系統(tǒng)的探討[J];北方交通大學學報;2002年05期
3 耿兆豐,李益明;服裝款式智能CAD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J];北京服裝學院學報;1992年02期
4 羅天德,孔蓮芳;基于層次結構的分布式MAS作戰(zhàn)防御體系[J];兵工自動化;2004年05期
5 楊瑞朋;劉鳳榮;彭祥新;;智能Agent技術在個性化信息檢索中的應用[J];兵工自動化;2008年01期
6 劉鳳玉,顧煥英,張宏;團防御方向決策、評估專家系統(tǒng)的設計和實現(xiàn)[J];兵工學報;1993年03期
7 郎波,鄭久丹,劉軍和;基于移動代理的自動入侵響應實施方法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3年10期
8 高瑋玲,曹元大,王瀾;協(xié)同式中醫(yī)診斷專家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1998年06期
9 李洪興;因素空間理論與知識表示的數(shù)學框架(Ⅱ)──因素的充分性與概念的秩[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年02期
10 李洪興;因素空間理論與知識表示的數(shù)學框架(Ⅰ)──因素空間的公理化定義與描述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開芹;王峰;李明楚;;生態(tài)網(wǎng)格平臺上的網(wǎng)格服務突現(xiàn)[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一)[C];2007年
2 鄭凱;余雪麗;王莉;;基于Agent的網(wǎng)格服務信息管理[A];全國ISNBM學術交流會暨電腦開發(fā)與應用創(chuàng)刊20周年慶祝大會論文集[C];2005年
3 王浩;;基于Agent的P2P文件共享系統(tǒng)的研究[A];2009年研究生學術交流會通信與信息技術論文集[C];2009年
4 許慶華;;一種實現(xiàn)Aglets系統(tǒng)安全機制的方法[A];2009年研究生學術交流會通信與信息技術論文集[C];2009年
5 顧玉琦;宋曉云;孫永軍;張玲;;協(xié)同生產(chǎn)管理的協(xié)同生產(chǎn)計劃模式與方法研究[A];先進制造技術論壇暨第二屆制造業(yè)自動化與信息化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3年
6 王珠珠;劉雍潛;李龍;趙國棟;繆蓉;黃榮懷;曾海軍;江新;馮秀琪;潘克明;趙保和;胡浦清;;《信息技術的應用與普及對教育的影響與對策研究》專題研究報告[A];教育技術:信息化階段新發(fā)展的研究[C];2007年
7 韓潔;盧朝霞;;企業(yè)MIS開發(fā)方法和技術的研究[A];1998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8年
8 羅歡;;分布式控制系統(tǒng)體系結構的Multi-Agent模型[A];2003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9 劉詠梅;盧鴻劍;趙振軍;張艷龍;;基于Multi-agent的高考志愿填報智能推薦系統(tǒng)[A];2005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5年
10 劉詠梅;盧鴻劍;杜美玲;;基于Multi-agent的個人電腦客戶定制服務推薦系統(tǒng)[A];2006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得宇;基于MAS的智能電壓控制系統(tǒng)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2 陶有德;可修復模型的系統(tǒng)分析[D];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2010年
3 張洪海;機場終端區(qū)協(xié)同流量管理關鍵技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9年
4 邸書靈;Agent聯(lián)盟和流形學習在中文問答系統(tǒng)中的應用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5 孟慶武;沉積相綜合分析方法研究及軟件研制[D];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2001年
6 苑寅秋;面向機電產(chǎn)品的色彩設計專家系統(tǒng)(MCSES)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2年
7 李軍懷;遠程醫(yī)療及其協(xié)同理論與技術研究[D];西北大學;2002年
8 岳建平;大壩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可靠性研究[D];河海大學;2002年
9 郭文勝;基于敏捷制造模式的虛擬車間協(xié)同作業(yè)原理與應用實踐[D];四川大學;2002年
10 蔡鴻明;用于創(chuàng)新設計的人腦模型體系構造及知識生成[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左宗樂;多移動Agent動態(tài)協(xié)作在P2P文件共享中的應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2 杜健;應急管理中的多主體協(xié)調(diào)決策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3 曹萍;Agent電子商務推薦系統(tǒng)下協(xié)同過濾技術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9年
4 祖金鋒;Internet用戶訪問模型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0年
5 鐘佰維;惠州供電局圖像監(jiān)控系統(tǒng)與SCADA系統(tǒng)聯(lián)動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6 溫麗丹;Agent在HIS中的應用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0年
7 周偉;基于J2EE的新聞發(fā)布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南昌大學;2010年
8 劉佳音;基于本體的個性化信息系統(tǒng)的應用研究[D];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9 宋婧;基于多智能體的電梯智能群控節(jié)能方法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10 何俊杰;船舶航向智能模糊控制系統(tǒng)及其仿真[D];大連理工大學;200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李俊,張靈玲,周文輝,潘金貴;一個智能用戶接口Agent設計與實現(xiàn)[J];軟件學報;1999年08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沈潔;羅建利;;基于多Agent系統(tǒng)的分布式知識管理研究[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06年01期
2 呂艷坤;;軟件維護中的應用技術研究[J];科技資訊;2008年05期
3 林琪;熊璋;;基于本體的多智能體Internet動態(tài)路由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8年32期
4 李麗亞;宋揚;薛中玉;李春梅;;基于Ontology的科學數(shù)據(jù)共享檢索體系解析[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9年05期
5 錢智勇;;基于本體的專題知識庫智能檢索系統(tǒng)研究——以張謇研究知識庫檢索系統(tǒng)實現(xiàn)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08年04期
6 趙慶齡,錢平,蘇曉路,趙明;本體論在基于Web的土壤知識體系智能檢索系統(tǒng)中的應用[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5年05期
7 張濤;范金鵬;;基于多Agent的遠程教學模型研究[J];科學技術與工程;2006年22期
8 冷泳林;魯富宇;;智能化的個別指導型網(wǎng)絡課件系統(tǒng)模型的設計[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9 張春飛;李萬龍;許志軍;段云娜;;基于Agent的醫(yī)療信息整合系統(tǒng)模型[J];河北工業(yè)科技;2009年06期
10 侯玉t$;;基于多Agent的DMS模型研究[J];計算機與現(xiàn)代化;2007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伍春香;陳世鴻;;基于特征的教育資源庫系統(tǒng)[A];第二屆全國信息檢索與內(nèi)容安全學術會議(NCIRCS-2005)論文集[C];2005年
2 李勃;朱海波;徐邦海;;基于本體的網(wǎng)絡服務模型研究與應用[A];2008年中國高校通信類院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3 何凱文;;中醫(yī)學的氣本體論特點及其對方法論的影響[A];全國中醫(yī)學方法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傅小凡;;主體與心性——朱熹主體本體論初探[A];朱熹與武夷山學術研討會專輯論文集[C];2004年
5 李甜甜;;基于本體論的供應鏈知識管理[A];經(jīng)濟發(fā)展與管理創(chuàng)新--全國經(jīng)濟管理院校工業(yè)技術學研究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羅邦瑩;;地理空間信息在電子政務中的應用研究[A];中國地理信息系統(tǒng)協(xié)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7 馮宇;王川川;楊璇;;本體論及其在產(chǎn)品信息組織中的應用[A];中國電子學會第十五屆信息論學術年會暨第一屆全國網(wǎng)絡編碼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8 趙敬華;高慧穎;魏軍;;基于本體的商品信息查詢系統(tǒng)與算法研究[A];中國企業(yè)運籌學[C];2009年
9 蔣紅;;對傳統(tǒng)形而上學的反叛與超越:從休謨到馬克思[A];全國“形而上學與反形而上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10 程瑞;;時空實在論與結構實在論[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新蘭 通訊員田智;相互貫通的本體論與歷史觀[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2 楊乃喬;比較文學是本體論而不是方法論[N];文藝報;2001年
3 汪民安;同建筑學本體論的對抗[N];大眾科技報;2003年
4 清華大學 陳丹 謝曉芹 蔡月茹;讓知識可以共享和重用[N];計算機世界;2002年
5 沈嘉蔚;一個“照片本體論者”的自白[N];中華讀書報;2006年
6 編譯 劉光強;運用語義整合技術 四步驟改進SOA[N];中國計算機報;2009年
7 程煉;虛到實時還是虛[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8 宋保華;給思維插上翅膀[N];科技日報;2004年
9 張尕;多媒體時代[N];中華讀書報;2008年
10 ;二十世紀中國美學本體論[N];光明日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汪幫瓊;薩特本體論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2 劉翠;人的生存本體論結構[D];黑龍江大學;2003年
3 楊學功;本體論哲學批判[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李常洪;多Agent合作機制與合作結構研究[D];天津大學;2003年
5 龔報鈞;基于多Agent的企業(yè)信息集成理論及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01年
6 閆琪;基于角色的多Agent系統(tǒng)開發(fā)方法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4年
7 楊玉冰;太極拳本體論[D];北京體育大學;2007年
8 李海瀅;國際犯罪的基設性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9 李章維;基于多Agent的數(shù)據(jù)廣播信息平臺研究及在遠程教育中的應用[D];浙江大學;2004年
10 徐巖;制造業(yè)企業(yè)客戶資源管理及關鍵技術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炯艷;基于多Agent的協(xié)同物流管理研究[D];重慶大學;2005年
2 王繼榮;基于MAS再制造物流系統(tǒng)的庫存控制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5年
3 陳琮;基于Jena的本體檢索模型設計與實現(xiàn)[D];武漢大學;2005年
4 任磊;基于Web服務和多Agent的敏捷供應鏈管理系統(tǒng)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5 劉瑩;基于多Agent的網(wǎng)絡教學系統(tǒng)的研究[D];河海大學;2006年
6 郝楊楊;基于多Agent交互協(xié)作的工作流管理系統(tǒng)的研究與應用[D];東華大學;2009年
7 姜麗;多Agent在動態(tài)供應鏈合作伙伴選擇中的應用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9年
8 翁華明;基于Agent的裝備維修保障決策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5年
9 常濤;基于Agent的系統(tǒng)集成框架的研究和設計[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
10 李鈺;多Agent系統(tǒng)結構及Agent間交互的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22299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2229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