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崇拜與通脹寫作——論網(wǎng)絡對人文研究的負面影響
本文選題:網(wǎng)絡 + 人文研究; 參考:《學術月刊》2008年12期
【摘要】:網(wǎng)絡時代已讓學人的治學、研究、寫作等方式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在紙媒時代,人文研究的過程也是泡圖書館的過程,學人查找資料的過程又是回到歷史現(xiàn)場的過程,而讀書、做卡片乃至抄書等等則保證了人文研究的"慢工出細活"。在網(wǎng)媒時代,搜索引擎與數(shù)字圖書館則省略了人文研究的諸多環(huán)節(jié),學人可以多、快、省地進入到研究之中,卻有可能為信息所困而丟掉問題意識。同時,信息崇拜下的人文研究已成通脹寫作,網(wǎng)絡使論文的拼接、編輯甚至抄襲變得容易。越來越多的學人已從"問題中人"變成"學術中人",又從"學術中人"變成了"信息中人",另一方面,觀念被信息侵吞和淹沒卻成為"觀念窮人",所以,通脹寫作已成為學界值得認真面對卻不易解決的時代難題。
[Abstract]:The internet age has made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way scholars study, study and write. In the era of paper media, the process of humanistic research is also the process of soaking the library, and the process of searching for information by the scholar is the process of returning to the historical scene, and reading books, making cards and even copying books, etc., ensures the "slow work out of the fine work" of the humanities research. In the era of network media, search engine and digital library omit many links of humanities research. Scholars can enter into the research quickly and quickly, but they may lose their awareness of problems because of inform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humanistic research under the information worship has become inflation writing, and the internet makes it easy to assemble, edit and even plagiarize the papers. More and more scholars have changed from "problem person" to "academic person" and from "academic person" to "information person". On the other hand, ideas are misappropriated and submerged by information but become "concept poor", so, Inflation writing has become a difficult and difficult problem for scholars to face seriously.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
【分類號】:G20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劉納;在學術論文的大生產(chǎn)運動中想起李健吾[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洪青皎;;網(wǎng)絡文化中的網(wǎng)絡語言特點探析[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2 劉夜;互聯(lián)網(wǎng)漢語流行音樂網(wǎng)站的編輯管窺及音樂網(wǎng)站編輯的應有視野(下)[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3 鄭建明,萬里鵬;信息化進程中的圖書館核心競爭力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04年04期
4 侯正華;“數(shù)字化生存”時代對建筑的影響[J];建筑學報;2000年08期
5 車美萍;當代大眾傳媒文化的發(fā)展趨勢[J];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6 程海霞,唐慧玲;教師的知識形象預期[J];沈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7 安東梅;富有的貧困——對高校圖書館人文環(huán)境的思考[J];圖書館建設;2003年06期
8 鄭建明,陳雅,萬里鵬;知識圖書館理念及其在事業(yè)發(fā)展中的實現(xiàn)[J];圖書情報工作;2004年11期
9 秦宇慧;;論網(wǎng)際文學空間的生成及其特征[J];學術交流;2006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單從凱;;21世紀:文明的變遷與遠程教育的選擇[A];“網(wǎng)絡時代的遠程開放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王偉;;從經(jīng)典化到大眾化——李澤厚“美的歷程”[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侯正華;城市特色危機與城市建筑風貌的自組織機制[D];清華大學;2003年
2 李明軍;20世紀90年代中國大眾文藝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3 李哲;生態(tài)城市美學的理論建構與應用性前景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4 夏秀;原型理論與文學活動[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王景強;網(wǎng)絡媒體的審美闡釋[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2 譚佳;李澤厚的人生論美學思想[D];四川師范大學;2003年
3 周敏;中西兼容 神韻獨具[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楊婧;自由、人性的尋美之旅[D];西南大學;2007年
5 戴澤鈞;信息時代初期建筑形式探索[D];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2007年
6 李輝;靈魂在杰作間的奇遇[D];廈門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曹東啟,劉福滋;積極促進計算機網(wǎng)絡時代的到來[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1984年03期
2 趙q,
本文編號:20576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2057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