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西雅預防化療嘔吐有效性的Meta分析
本文選題:奈西雅 + 藥物療法��; 參考:《中國全科醫(yī)學》2009年24期
【摘要】:目的評價奈西雅預防化療嘔吐的臨床效果。方法采用電子數據庫PubMed、Spring、Ovid,中國生物醫(yī)學數據庫(CBM)、中文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Google搜索引擎,檢索詞包括"奈西雅/雷莫司瓊","胃腸道反應/副作用/紊亂","化療";"nasea/ramosetron","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side effects/disturbance","chemotherapy",搜索試驗組為奈西雅(鹽酸雷莫司瓊),對照組為格拉司瓊或昂丹司瓊等預防化療引起胃腸道反應的隨機對照試驗和臨床對照試驗。提取的數據采用RevMan4.2軟件進行Meta分析。結果納入文獻21篇共1965例,其中各研究具有同質性(χ2=24.54,P0.05),可以進行合并分析,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分析,結果顯示24h內奈西雅組對化療藥物嘔吐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1)。結論奈西雅預防化療藥物嘔吐的有效率優(yōu)于其他止吐藥物,受納入文獻數量和質量的限制,本次Meta分析結果尚有待于高質量的大樣本隨機對照試驗予以證實。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aisai's prevention of chemotherapeutic vomiting. Methods the electronic database PubMed, Spring, Ovid, Chinese biomedical database (CBM), Chinese journal full text database (CNKI) and Google search engine were used. The retrieval words included "naisya / reuisetron",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 / side effect / disorder", "chemotherapy", "nasea/ramosetron", "Gastroin". Testinal reaction/side effects/disturbance "," "chemotherapy", the search test group was Naisai (HCl Si Qiong),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nd a clinical controlled trial for GI reaction caused by granisetron or ondansetron. The data extracted were analyzed by RevMan4.2 software for Meta analysis. The results were included in the literature 21. A total of 1965 cases, of which the study was homogeneity (x 2=24.54, P0.05), can be combined and analyzed with the fixed effect mode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24h Nai naxya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Conclusion Nai Xi Ya is more effective than other antiemetic drugs. The results of this Meta analysis still need to be confirmed by high quality large sampl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作者單位】: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護理部;
【基金】:遼寧省科學技術廳項目(2008225010-3)
【分類號】:R730.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楊新杰,張樹才;雷莫司瓊預防肺癌順鉑化療所致惡心嘔吐效果的隨機對照臨床研究[J];中國肺癌雜志;2005年04期
2 李曉莉,田啟英,吳瑾;奈西雅預防化療所致惡心嘔吐的臨床觀察[J];實用腫瘤學雜志;2002年04期
3 蔡夢茵,陳圖鋒,鐘文昭,嚴勵;1型糖尿病TAP基因多態(tài)性的Meta分析[J];循證醫(yī)學;2005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徐麗艷,朱允中,游泳紅,史鶴玲,劉哲,張新勇,許軍濤,孟棄逸,吳羽華;甲磺酸托烷司瓊與甲氧氯普胺預防化療所致胃腸道反應的臨床觀察[J];北京醫(yī)學;2003年02期
2 楊新杰,張樹才;雷莫司瓊預防肺癌順鉑化療所致惡心嘔吐效果的隨機對照臨床研究[J];中國肺癌雜志;2005年04期
3 張紅軍,邱文生;奈西雅預防治療化療所致胃腸道反應的臨床研究[J];腫瘤防治雜志;2005年09期
4 李曉莉,田啟英,吳瑾;奈西雅預防化療所致惡心嘔吐的臨床觀察[J];實用腫瘤學雜志;2002年04期
5 李澤輝,楊棟林,王建祥,邱錄貴,竺曉凡,肖志堅,韓明哲;奈西雅預防惡性血液病患者聯合化療所致胃腸反應的臨床研究[J];天津藥學;2001年05期
6 張頻,馮奉儀,何友兼,李宇紅,周美珍,程剛,陳巖;奈西雅崩解片預防抗腫瘤藥物所致急性胃腸反應的臨床研究[J];中華腫瘤雜志;2002年05期
7 王利娟,吳敏,張紅巧,師廣勇,巴楠;鹽酸格拉司瓊注射液在腫瘤化療中止吐作用療效觀察[J];中國基層醫(yī)藥;2004年10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盛謹年,朱振歐,王震,王保龍,徐海虹,韋邦海;抗原處理相關運載體等位基因與1型糖尿病及自身抗體的相關性研究[J];安徽醫(yī)學;2004年02期
2 于化新,王德山;5-HT_3及NK_1受體與化療致嘔吐關系的研究進展[J];大連醫(yī)科大學學報;2002年03期
3 龐偉!玉林市(537000),蘇偉平!玉林市(537000);思密達加胃復安預防化療嘔吐的觀察[J];腫瘤防治雜志;2000年02期
4 張紅軍,邱文生;奈西雅預防治療化療所致胃腸道反應的臨床研究[J];腫瘤防治雜志;2005年09期
5 王培民,李浩,王寶勝,李建梅;鹽酸雷莫司瓊預防手術后惡心嘔吐的臨床觀察[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3年07期
6 嚴勵,蔡夢茵,丁鶴林,程樺,傅祖植;抗原肽運載體基因多態(tài)性與1型糖尿病關聯性的初步探討[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3年01期
7 徐兵河,周際昌,周愛萍;恩丹西酮(齊魯)預防順鉑所致嘔吐的Ⅲ期臨床研究[J];中華腫瘤雜志;1997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賽麗曼·木沙;哈斯也提·木明;;兩種化療方案治療惡性滋養(yǎng)細胞腫瘤臨床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1年30期
2 徐金格;陳令松;張秋榮;張桂華;宋文煒;李永勝;李蘭云;;T-CEMD方案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1年18期
3 劉小華;;PT-VAD與VAD方案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療效比較[J];吉林醫(yī)學;2011年23期
4 熊建萍;余鋒;;貝伐單抗在惡性腦膠質瘤中應用[J];腫瘤學雜志;2011年08期
5 黃慶飛;趙文;李春麗;甘晚芳;趙燕云;陸茵;;同步放化療治療食管癌的臨床觀察[J];廣西醫(yī)學;2011年06期
6 方學輝;吳倩;韓雪梅;任欣樂;白星;朱兵;李金燕;趙俊平;陳利;沈婷婷;;腹腔熱灌注化療治療惡性腹腔積液34例[J];腫瘤學雜志;2011年06期
7 龐纓;陳軍初;謝瑋;馮瑩;;右丙亞胺對柔紅霉素所致心臟毒性的防治作用[J];廣東醫(yī)學;2011年12期
8 王健;趙云超;韓娜;張中冕;樊青霞;;吉西他濱聯合卡培他濱與吉西他濱單藥治療晚期胰腺癌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年16期
9 劉禮平;賴允梅;李海亮;劉小輝;;R-CHOP治療初治B細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1年12期
10 周鯤;;紫杉醇聯合順鉑新輔助化療方案治療中晚期食管癌98例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年1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衷敬華;王勇;劉瑞林;陳晶;胡喜鋼;王黎青;;吉西他濱治療復發(fā)轉移性晚期鼻咽癌的系統(tǒng)評價[A];廣東省藥學會2009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C];2010年
2 孫淑娟;趙元鵬;;長春瑞濱聯合順鉑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療效觀察[A];第四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腫瘤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3 鄭登云;祖健;王坤;李學瑞;;多西紫杉醇聯合順鉑治療轉移性乳腺癌的近期療效觀察[A];第四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腫瘤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4 陳旭烽;王永輝;樓建;;局部熱療聯合胸腔灌注順鉑治療惡性胸腔積液的臨床觀察[A];浙江省中晚期腫瘤姑息治療研討會資料匯編[C];2007年
5 蔡勇;蘇星;張珊文;徐博;;放化結合治療局部進展期胰腺癌[A];第四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腫瘤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6 王曉紅;丁建麗;詹夢熊;潭亞琴;楊艷霞;;三M方案治療晚期轉移性乳腺癌20例分析[A];2000全國腫瘤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7 莊英幟;丁正東;艾小紅;戴文香;彭秀斌;伍尤華;;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雙途徑化療的臨床研究[A];2000全國腫瘤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8 高建飛;杜光祖;朱宇澤;劉英;阿俊彥;歐武陵;;MVP方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觀察[A];2000全國腫瘤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9 孫曉衛(wèi);詹友慶;李威;徐立;李錦添;陳小君;張如華;徐大志;;新輔助化療對胃癌微衛(wèi)星不穩(wěn)定性影響的研究[A];第四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腫瘤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10 郭衛(wèi)東;于健春;康維明;劉玉琴;;ω-3多不飽和脂肪酸單用及聯合表阿霉素對胃癌作用動物實驗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一屆全國營養(yǎng)支持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江蘇 主任藥師 郭隨章;藥物療法可防乳癌復發(fā)[N];家庭醫(yī)生報;2009年
2 楊茜;“三管齊下”方能見效——美發(fā)現治療AML新策略[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3 記者 左朝勝;霍亂毒素能誘導惡性膠質瘤細胞良性分化[N];科技日報;2007年
4 新美;新療法改變白血病患者前景[N];中國醫(yī)藥報;2006年
5 記者 陳楓 通訊員 郝黎 張丹娜;腫瘤用藥七成無效[N];南方日報;2011年
6 記者 葛進;日本將進行病毒抗癌法臨床試驗[N];科技日報;2009年
7 毛嘉陵;腫瘤治療需要綠色[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8年
8 ;綠茶+止痛藥 延緩前列腺癌惡化[N];醫(yī)藥導報;2009年
9 天津市腫瘤醫(yī)院乳腺腫瘤二科主任 顧林 李運紅 趙迎 整理;乳癌術后患肢水腫慎用利尿藥[N];健康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孟麗華;金喜素/順鉑用于上皮性卵巢癌一線化療的臨床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2 孫雪飛;藤梨根提取物抗肺癌作用的實驗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3 肖斌;基因重組溶瘤腺病毒治療中晚期胰腺癌的實驗及臨床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天傳;參附注射液配合密集化療治療進展期胃癌臨床研究[D];福建中醫(yī)學院;2006年
2 任孟軍;水飛薊賓對人肝癌細胞體外增殖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5年
3 李晶;影響手術治療宮頸癌患者預后因素的臨床分析[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9年
4 林燕;CPT-11聯合5-Fu/CF治療晚期結直腸癌30例的療效及毒性觀察[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6年
5 張帥;抗腫瘤血管生成藥物恩度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臨床應用與血清VEGF水平測定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6 韓春燕;卡培他濱增敏聯合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療食管癌的療效觀察[D];山東大學;2008年
7 康安定;干擾素誘導胸苷磷酸化酶表達對氟尿嘧啶類藥物抗胃癌活性的調節(jié)作用[D];中南大學;2007年
8 李曉寧;同期適形放療聯合化療治療中晚期食管癌臨床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8年
9 牛兆園;上皮性卵巢癌預后因素分析[D];青島大學;2007年
10 黃忠連;BCL-2與NF-κB/p65在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0045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2004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