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lián)網(wǎng)對奧巴馬當選總統(tǒng)的作用及其啟示
本文選題: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 + 美國大選 ; 參考:《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9年02期
【摘要】:正美國大選是研究傳播學的一個很好案例。例如,"二級傳播"這一傳播理論,就是在1940年美國總統(tǒng)大選時由學者拉扎斯菲爾德和他所在的應用社會學研究所的同事們進行了一系列調(diào)查之后而提出的。這次著名的研究被稱為"伊里調(diào)查",而這次研究的成果被寫進《人民的選擇》。2008年的美國大選,奧巴馬當選為美國第四十四任總統(tǒng)。奧巴馬的競選團隊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組織支持者和接觸選民的方法,在這次激烈的總統(tǒng)選舉中擔任著重要的角色。在整個大選過程,奧巴馬團隊充分利用了互聯(lián)網(wǎng)的作用,依靠網(wǎng)絡新聞、搜索引擎、YouTube視頻點播、博客、播客、電子郵件、網(wǎng)絡游戲內(nèi)置廣告、手機短信、社區(qū)網(wǎng)站、在線購買、鈴
[Abstract]:The American election is a good case study of communication. For example, the theory of "secondary communication" was put forward after a series of investigations conducted by Razasfeld, a scholar, and his colleagues at the Institute of Applied Sociology, during the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 in 1940. The famous study, known as the "Iris Survey," was written in people's Choice. Obama was elected the 44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2008. Obama's campaign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erce presidential election, using Internet support and reaching out to voters. Throughout the campaign, the Obama team took full advantage of the role of the Internet, relying on online news, search engines, YouTube video on demand, blogs, podcasts, email, online games built in ads, text messages, community sites, online purchases. Bell
【作者單位】: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分類號】:D771.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魏宗雷;美國大選:永遠猜不透[J];世界知識;2004年20期
2 郭嘉;;美國大選中的中國要素[J];共產(chǎn)黨員;2008年06期
3 張立平;美國大選系列之二 納德參選對誰有利?[J];世界知識;2004年07期
4 ;刊中人[J];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03期
5 劉衛(wèi)東;;美國大選與奧巴馬上臺后的中美關(guān)系[J];學習月刊;2008年23期
6 熊偉;;透視美國選舉人團制[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7 小玉;美國大選中的黑人力量[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04年05期
8 王瑩,鄒德浩;臺當局摻和美國大選意欲何為[J];臺聲;2004年09期
9 向農(nóng);美國大選中的IT西洋鏡[J];微電腦世界;2004年22期
10 袁征;;試析2008年大選后的美國對外政策走向[J];和平與發(fā)展;2008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肖成淵;郭建端;;使用Imail Server建立企業(yè)內(nèi)部郵件系統(tǒng)[A];中國公路學會計算機應用分會2004年年會學術(shù)論文集[C];2004年
2 蔣兆遠;杜亞江;康會峰;;高質(zhì)量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與實踐[A];2008年中國高校通信類院系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3 郭周克;李志明;李慶壽;許凱;張和平;郭銳;;著力打造“九力”團隊 乘勢提升管理境界[A];煤炭經(jīng)濟管理新論(第9輯)——第十屆中國煤炭經(jīng)濟管理論壇暨2009年中國煤炭學會經(jīng)濟管理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姜同川;何建源;;“魯迅公園現(xiàn)象”研究[A];生命、知識與文明: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9年度)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9年
5 向立莉;;Lotus Notes/Domino電子郵件功能應用及若干常見故障處理[A];2004年湖北省氣象學會年會學術(shù)論文詳細摘要集[C];2004年
6 賴廣明;;基于Visualc++與OUTLOOK對象模型的EMAIL實現(xiàn)[A];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通信與信息發(fā)展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7年
7 陳建民;張雙橋;張健;;電子郵件的安全與病毒防護[A];’2003天津IT、網(wǎng)絡、信息技術(shù)、電子、儀器儀表創(chuàng)新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3年
8 熊春茹;;電子郵件一期刊編輯出版現(xiàn)代化建設的有效工具[A];學報編輯論叢(第八集)[C];1999年
9 張彤;;巧用Foxmail過濾垃圾郵件[A];學報編輯論叢(第十五集)[C];2007年
10 陳建民;張雙橋;張健;;電子郵件的安全與病毒防護[A];第十八次全國計算機安全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梅新文;美國大選“提前投票”日漸普遍[N];經(jīng)濟日報;2004年
2 本版編輯邋朱幸福 陶文釗 鄭若麟;驢象之爭背后[N];文匯報;2008年
3 北京大學國際關(guān)系學院 余萬里邋蔣翊民;美國大選與中美關(guān)系[N];法制日報;2008年
4 史歐虎 搜狐 王文;美國大選與人民幣匯率[N];江蘇經(jīng)濟報;2004年
5 欣 欣;電視與美國大選[N];學習時報;2004年
6 記者 楊晴川;奧巴馬勝算大,多少也還有點懸念[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7 特約記者 馬婧芝;芝加哥不會讓伊利諾伊之子受傷[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8年
8 中證期貨研究員 孫凡;美元在美國大選前將維持強勢[N];國際商報;2008年
9 石河;兩黨控制下的美國大選[N];光明日報;2004年
10 張傳杰;“虐囚門”為美國大選開辟“新戰(zhàn)場”[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長纓;多agent協(xié)作團隊的學習方法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shù)大學;2004年
2 周明建;組織、主管支持,,員工情感承諾與工作產(chǎn)出[D];浙江大學;2005年
3 秦吉波;高新技術(shù)企業(yè)R&D績效測度與控制的研究[D];湖南大學;2004年
4 孫宇翔;基于動態(tài)管理能力觀的市場導向、創(chuàng)新決策與創(chuàng)新績效之機理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5 馬艷秋;校企共建創(chuàng)新平臺的運行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6 王文;組織內(nèi)社會交換對工作產(chǎn)出作用機制的實證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7 肖余春;現(xiàn)代企業(yè)創(chuàng)建學習型團隊的理論與應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8 張朝孝;基于博弈論的員工激勵與合作的機制研究[D];重慶大學;2003年
9 潘孝富;生產(chǎn)型企業(yè)員工積極組織行為的實證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10 袁建昌;高新技術(shù)企業(yè)科技型人力資本增值激勵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戴駿;以團隊為核心的績效管理模型的設計與應用——PA公司的績效管理體系的方案設計[D];電子科技大學;2004年
2 黃芳;從隱喻視角看在華中資與美資企業(yè)員工團隊概念差異[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6年
3 史煥杰;《案例》:MZ高速公路[D];暨南大學;2002年
4 黃斌;團隊利潤分享和獎金激勵機制有效性之博弈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5 白慶娟;教師合作文化構(gòu)建的阻力及其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滕興樂;企業(yè)團隊激勵模式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04年
7 俞明理;團隊創(chuàng)業(yè)精神與績效關(guān)系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8 朱偉龍;株洲壽險團隊品牌工程管理的研究[D];中南林學院;2004年
9 奚向群;JL公司高素質(zhì)人力資源團隊構(gòu)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4年
10 代琦;軍事單位團隊凝聚力形成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9022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1902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