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視域中的“人肉搜索”
本文選題:人肉搜索 切入點:傳播學 出處:《中州學刊》2009年01期
【摘要】:從社區(qū)問答到專業(yè)搜索引擎的出現(xiàn),從靜態(tài)信息提供到動態(tài)信息追蹤,從娛樂性、實用性到自發(fā)設置議程,"人肉搜索"在中國的發(fā)展演進呈現(xiàn)出新的趨勢。以交融性傳播方式、多元化傳播形式、龐冗復雜的信息流、松散的沉浸式參與等為特征的"人肉搜索"已經(jīng)廣泛而深刻地介入社會現(xiàn)實及社會問題的解決。一方面,它提供了公民表達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現(xiàn)實路徑,推動了參與式民主的進程;另一方面,它也帶來人們對"網(wǎng)絡暴力"和網(wǎng)絡監(jiān)管、引導的思考。
[Abstract]:From the emergence of community quiz to professional search engine, from static information to dynamic information tracking, from entertainment, practicability to spontaneous setting of agenda,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human flesh search" in China presents a new trend. "Human flesh search", characterized by diversified forms of communication, huge and complicated information flow, loose immersive participation, and so on, has been extensively and profoundly involved in the solution of social realities and social problems. On the one hand, It provides a realistic path for citizen express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and promotes the process of participatory democracy. On the other hand, it also brings people's thinking of "network violence" and network supervision and guidance.
【作者單位】: 復旦大學新聞傳播學博士后流動站;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
【基金】:2008年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大眾傳媒與公民表達——從媒介技術透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2008-NXW01)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20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陳朝暉;;透視“人肉搜索”的發(fā)展演變[J];傳媒觀察;2008年07期
2 張春斌;;大眾傳媒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路徑探討[J];當代電視;2007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兵清;劉裴裴;;顛覆您的傳統(tǒng)思維——強大而恐怖的“人肉搜索引擎”[J];圖書與情報;2009年04期
2 李海明;;網(wǎng)絡輿論監(jiān)督的法律邊界[J];傳媒觀察;2009年06期
3 程前;;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 促進電視民生新聞升位[J];電視研究;2008年09期
4 李丹丹;;探討人肉搜索的合法性[J];法制與社會;2009年25期
5 孫明宇;;從人肉搜索看我國公民隱私權的保護[J];法制與社會;2011年07期
6 路小超;;從倫理道德視角解析“人肉搜索”現(xiàn)象[J];消費導刊;2008年21期
7 朱艷霞;;媒介技術發(fā)展下的“人肉搜索”現(xiàn)象研究[J];才智;2012年19期
8 張伶;;芻議“人肉搜索”入刑的正當性基礎[J];安徽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9 侯茜;宋宗宇;;隱私權的權利沖突與立法選擇——以網(wǎng)絡時代的“人肉搜索”為視角[J];科學經(jīng)濟社會;2008年04期
10 李婧怡;;從“人肉搜索”看網(wǎng)絡傳播的發(fā)展與隱私權的保護[J];學理論;2009年1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王晉;;面對人肉搜索——倡導合理適度 拒絕暴力侵權[A];中國傳媒大學第三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君玲;網(wǎng)絡表達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史秋培;“人肉搜索”引發(fā)的網(wǎng)絡倫理問題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2 周元卿;“人肉搜索”現(xiàn)象的法律透視[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3 馮瑞杰;人肉搜索暴力問題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4 馮曉芳;中國狹義“人肉搜索”之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5 黃歡;論網(wǎng)絡時代的“人肉搜索”及其商業(yè)化之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6 杜倫;我國公民隱私權保護探析[D];蘭州大學;2009年
7 鄧昕;網(wǎng)絡“人肉搜索”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8 韓旭;網(wǎng)絡信息傳播倫理分析[D];武漢科技大學;2009年
9 張春昭;中國的“人肉搜索”引擎現(xiàn)狀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10 李蓉;“人肉搜索”現(xiàn)象研究[D];湘潭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璐;;傳播學視角下的人肉搜索[J];新聞傳播;2010年12期
2 史詩陽;;傳播學視域下解讀“人肉搜索”[J];青年文學家;2009年20期
3 殷俊;楊柳;;論人肉搜索的基本特性[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4 楊紅梅;;網(wǎng)絡“人肉搜索”的傳播學思考[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9年02期
5 米莉;;網(wǎng)絡“人肉搜索”的傳播學分析[J];東南傳播;2008年11期
6 佟_g;;“人肉搜索”下的議程設置新思考[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9年04期
7 馬晶晶;;傳播學視角下的“人肉搜索”現(xiàn)象[J];新聞世界;2010年01期
8 郭思含;周曉玲;;人肉搜索:另類的網(wǎng)絡互動[J];法制與社會;2010年11期
9 程玉潔;;傳播學視閾下探析“人肉搜索”的成因[J];中國市場;2010年18期
10 米彥澤;張昊;;“人肉搜索”啟動原因及流程分析[J];新聞世界;2010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少波;;高校招生宣傳的傳播學解讀[A];和諧高考 陽光招生——《高校招生》雜志理論研究專輯[C];2006年
2 肖慧;;互聯(lián)網(wǎng)廣告中的科技信息傳播特點初探[A];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33分會場新媒體與科技傳播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趙慧君;蘇婧;劉澤林;;全面融合互動 提升資源價值——簡論平面媒體在數(shù)字化時代的生存與發(fā)展[A];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33分會場新媒體與科技傳播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肖慧;;互聯(lián)網(wǎng)廣告中的科技信息傳播特點初探[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4)[C];2009年
5 劉恕;;試論傳統(tǒng)媒體與社交網(wǎng)絡的交互融合——從新華社電視進駐開心網(wǎng)說起[A];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33分會場新媒體與科技傳播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6 劉恕;;試論傳統(tǒng)媒體與社交網(wǎng)絡的交互融合——從新華社電視進駐開心網(wǎng)說起[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4)[C];2009年
7 熊曉萍;;傳播學視角下的“80后”文學[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09.3)[C];2009年
8 王命前;;論版式的內容屬性[A];首屆科技出版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4年
9 別庸;;電視天氣預報欄目策劃的傳播學思考[A];第三屆湖北省科技論壇氣象分論壇暨2005年湖北省氣象學會學術年會學術論文詳細文摘匯集[C];2005年
10 溫華;;媒體圖像傳播與社會文化心理[A];第五屆全國新聞與傳播心理研討會暨中國心理學會新聞與傳播心理專業(yè)委員會第二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學生記者 何美;20年教學時光無悔[N];新清華;2005年
2 權海帆;現(xiàn)代人的信息處置智慧[N];陜西日報;2003年
3 唐明霞;傳播學精品圖書選介[N];中國圖書商報;2000年
4 宋曉夢;培養(yǎng)新聞的“高手”[N];中華新聞報;2002年
5 華中科技大學 吳廷俊 張振亭;傳播素質與和諧社會[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6 黃愛萍;薈萃精華 自成一家[N];中華新聞報;2002年
7 本報記者 明四新;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成立五周年[N];中華新聞報;2006年
8 吳予敏;傳播學:開放的知識平臺[N];中華新聞報;2002年
9 記者 李晶晶;黃功吾滬上展“經(jīng)典瞬間”[N];中國攝影報;2008年
10 ;我們在關心什么[N];人民日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大偉;“左聯(lián)”文學的組織與傳播(1930-1936)[D];復旦大學;2005年
2 李媛;從傳播學視域對展示空間的設計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3 李姝;面向信息時代波普建筑信息傳播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4 李永平;包公文學及其傳播[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5 王海鋁;意境的現(xiàn)代闡釋[D];浙江大學;2005年
6 柯卓英;唐代的文學傳播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7 曾維加;道教的社會傳播研究——以公元六世紀前巴蜀及中國北方為中心[D];四川大學;2004年
8 邵昀泓;基于活動的出行需求分析及信息影響研究[D];東南大學;2006年
9 潘虹;傳播學視野下中小學學校品牌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10 楊宏庭;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陸春雷;我國公共政策傳播的公共關系管理[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2 肖遙遙;公共新聞理論初探及其在大眾媒體中的運用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3 王永強;傳播學視野下的名人博客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4 佟盟;民族文化資源與中國動畫傳播[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5 杜修麗;從傳播學角度探中文報刊新詞英譯[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6 王旭;中國對外宣傳工作的傳播學思考[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7 張偉;《莊子》在先秦時期的傳播與接受[D];山東大學;2007年
8 談英;戲說歷史現(xiàn)象的傳播學分析[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9 孟凡騫;我國動畫品牌傳播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10 賀志琴;從傳播學角度看口譯中的理解[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6593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1659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