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三角洲近岸沉積物和懸沙的分布特征及其沖淤指示
發(fā)布時間:2017-10-04 03:35
本文關(guān)鍵詞:黃河三角洲近岸沉積物和懸沙的分布特征及其沖淤指示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黃河三角洲 沉積物 懸沙 粒度參數(shù) 岸灘沖淤
【摘要】:以2013年7月黃河調(diào)水調(diào)沙期間三角洲近岸底質(zhì)與同步懸沙資料為依據(jù),探討三角洲沿岸沉積物和懸沙的分布特征及其沖淤指示意義。研究表明,研究區(qū)底質(zhì)和懸沙都由砂、粉砂和黏土3種組分組成,懸沙中的粉砂和黏土含量較底質(zhì)高,而砂組分反之;懸沙與底質(zhì)組分的差值可作為岸灘沖淤的判據(jù);按Shepard分類,黃河三角洲近岸共有6種沉積物類型,通過現(xiàn)行河口與老河口的沉積類型比較顯示,砂、粉砂質(zhì)砂和砂質(zhì)粉砂屬侵蝕性沉積物類型;砂-粉砂-黏土、粉砂和黏土質(zhì)粉砂則屬淤積性沉積物類型。研究發(fā)現(xiàn),近岸沉積物蘊含多種信息,主要反映在顆粒級配頻率曲線中,可從曲線的形態(tài)類型提取。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關(guān)鍵詞】: 黃河三角洲 沉積物 懸沙 粒度參數(shù) 岸灘沖淤
【基金】: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課題(SKLEC-2012KYYW06) 全球變化研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2010CB951202) 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ZR2013DQ025)
【分類號】:TV148
【正文快照】: 黃河三角洲是多個流路瓣狀堆積體疊置而成的復合三角洲,以寧海為頂點,西起套爾河口,南至支脈溝口扇形三角洲,岸線長約300km,面積約6 000km2[1]。自1855年7月河南銅瓦廂決口至2013年7月的158年間,黃河入海流路因泥沙堆積,河床抬高,流路不暢,自然或人工改道已有50多次。形成于不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安永會;張福存;姚秀菊;;黃河三角洲水土鹽形成演化與分布特征[J];地球與環(huán)境;2006年03期
2 張惠,顏世強,劉桂儀;黃河三角洲的形成和演變[J];山東國土資源;2003年06期
3 李麗英;;泥沙對黃河三角洲生態(tài)的影響及治理措施[J];東北水利水電;2008年08期
4 王瑞玲;黃錦輝;韓艷麗;王新功;葛雷;婁廣艷;黃文海;;黃河三角洲濕地景觀格局演變研究[J];人民黃河;2008年10期
5 程義吉;張建懷;楊曉陽;;黃河三角洲海岸線的演變特征分析[J];人民黃河;2011年10期
6 袁紅明;趙廣明;龐守吉;高國勇;葉思源;;黃河三角洲北部濕地多環(huán)芳烴分布與來源[J];海洋地質(zhì)與第四紀地質(zhì);2008年06期
7 韓廣軒;栗云召;于君寶;許景偉;王光美;張志東;毛培利;劉玉虹;;黃河改道以來黃河三角洲演變過程及其驅(qū)動機制[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11年02期
8 杜廷芹;黃海軍;王珍巖;劉艷霞;;黃河三角洲北部貝殼堤島的近期演變[J];海洋地質(zhì)與第四紀地質(zhì);2009年03期
9 黃,
本文編號:9684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uiwenshuili/96843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