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qū)域骨干感潮河道行洪排澇能力研究
本文關鍵詞:區(qū)域骨干感潮河道行洪排澇能力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一維水動力模型 感潮河道 行洪排澇能力 河道安全性 灌河
【摘要】:以區(qū)域骨干感潮河道——灌河為研究對象,采用MIKE 11 HD模塊,構建了一維水動力數學模型。利用實測水文及河道斷面資料,選取相關系數和納什效率系數作為評價指標,驗證了模型并確定相關參數。根據區(qū)域水利規(guī)劃要求,分析了灌河現狀及規(guī)劃不同工況下過流能力,評價了工程的安全性。結果表明:當灌河糙率時,模擬結果的相關系數和納什效率系數最優(yōu);灌河干流現狀過流能力可滿足區(qū)域規(guī)劃要求,其大部分堤頂高程滿足行洪排澇安全要求,個別堤段需加固治理。計算結果較好地反映了灌河河道過流狀況,可為類似工程分析計算提供參考。
【作者單位】: 河海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江蘇省水利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關鍵詞】: 一維水動力模型 感潮河道 行洪排澇能力 河道安全性 灌河
【分類號】:TV87
【正文快照】: 1研究背景我國的濱海平原大多地理位置優(yōu)越,經濟發(fā)達、人口眾多,同時,河流、湖泊縱橫交錯,形成復雜河網,且地勢較低、易發(fā)生洪澇災害[1-2]。感潮河段水流運動復雜,流態(tài)不穩(wěn)定,流向多變,受淺海潮波和上游徑流的共同影響[3]。一般為明渠非恒定流,屬淺水波或長波,在波動傳到的區(qū)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王鈞;曹命凱;楊晨霞;王玉;;濱海平原感潮河網及湖泊地區(qū)排澇閘門規(guī)模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13年13期
2 章哲愷;湯麗慧;陳志剛;鄭雄偉;;感潮河口平原防洪排澇的探索——以浙江省某河口為例[J];浙江水利科技;2012年05期
3 徐偉;劉茂;楊杰;李春志;尚小娟;;基于HEC-RAS的淮河淮南段洪水漫頂風險分析[J];長江科學院院報;2011年07期
4 陸梅;李彥濤;顧曉蓉;;河道行洪能力變化對城市防洪排澇影響分析[J];海河水利;2011年03期
5 徐玲玲;申霞;洪大林;;沂南區(qū)域排澇治理的鹽東控制工程治理方案研究[J];水電能源科學;2010年07期
6 鄧蘇誼;;Mike11水動力模型在橋梁壅水計算中的應用[J];民營科技;2010年07期
7 朱玉龍;徐宗學;王國強;于偉東;田術存;;缺資料地區(qū)河道水動力模擬——以衛(wèi)河為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3期
8 楊振榮;鐘名軍;;杭嘉湖東部平原嘉北地區(qū)防洪能力分析[J];中國防汛抗旱;2010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伍成成;Mike11在盤錦雙臺子河口感潮段的應用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王寶華;付強;楊先野;;Mike11一維水動力模型在橋梁壅水計算中的應用[J];黑龍江大學工程學報;2013年03期
2 王鈞;曹命凱;楊晨霞;王玉;;濱海平原感潮河網及湖泊地區(qū)排澇閘門規(guī)模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13年13期
3 修海峰;吳聯志;;基于MIKEⅡ的平原河網洪水演進水動力研究[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12年06期
4 王永剛;康世釗;;基于HEC-RAS和GIS的城市洪水災害模擬研究[J];中國公共安全(學術版);2011年04期
5 趙萬星;繆吉倫;陳景秋;季振剛;張曉敏;;嵌套模型在航道整治工程中的應用[J];土木建筑與環(huán)境工程;2011年S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姚蘭;水利工程影響下的葦田用水方案與調控技術[D];中國海洋大學;2015年
2 呂金輝;伏牛溪河道水質改善措施對水動力影響的數值模擬研究[D];重慶大學;2015年
3 張嫣然;雙臺子河口蘆葦濕地生態(tài)用水調度優(yōu)化設計[D];中國海洋大學;2012年
4 胡朝陽;中小河流生態(tài)規(guī)劃中的行洪能力分析[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章哲愷;湯麗慧;陳志剛;鄭雄偉;;感潮河口平原防洪排澇的探索——以浙江省某河口為例[J];浙江水利科技;2012年05期
2 朱秋菊;李杰;馬志鵬;陳軍;陳娟;;一二維聯解潮流數學模型在防洪評價中的應用[J];人民長江;2012年15期
3 陳華鏡;;墾區(qū)土地開發(fā)之排澇對策探討[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0年03期
4 陳斌;;福建省城市排澇對策研究[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0年05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蕊;雙臺子河口濕地生態(tài)水文模擬與調控[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田守波;大沽河干流滲漏對河道洪水演進的影響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3 張華鋒;浙北引水工程對嘉興平原河網水環(huán)境影響的評價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4 陳棟;三峽水庫非汛期水動力及水質模擬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5 王領元;應用MIKE對河流一、二維的數值模擬[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6 王琦;河流水沙數值模擬可視化研究應用[D];河海大學;2007年
7 李顯軍;河流水沙及河岸穩(wěn)定性數值模擬[D];太原理工大學;2007年
8 王立強;遼河口水沙運動及演變規(guī)律研究[D];河海大學;2005年
9 熊敬東;遼河中下游河道沖淤分析及整治規(guī)劃研究[D];河海大學;2005年
10 朱龍海;雙臺子河口潮流沉積體系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穎年;李新然;許德智;;“三壩模式”及其工程應用[J];治淮;1992年10期
2 劉智力,任海青;鴨綠江感潮段潮流型態(tài)分析[J];東北水利水電;2002年03期
3 余天翔;李化軍;曾學云;杜河清;;受污染感潮河道綜合治理技術淺析[J];人民珠江;2010年02期
4 李景玉;鴨綠江感潮段凌害成因[J];東北水利水電;2000年05期
5 李國敏;;在線狀感潮河流切割條件下承壓水頭動態(tài)及參數測定方法[J];工程勘察;1987年02期
6 胡昌新;;感潮河流準動態(tài)水質回蕩模型的研究[J];上海水利;1993年04期
7 張邁;溫州城市感潮河道防洪水位分析[J];浙江水利科技;2001年03期
8 陳鴻;陸建林;郭晨華;邢輝;黃光團;;多自然生態(tài)技術對點源污染的感潮河道修復研究[J];凈水技術;2008年04期
9 英曉明;;平原地區(qū)感潮河流的水質數值模擬研究[J];黑龍江水專學報;2005年04期
10 楊春;;恢復西潮河感潮功能之初探[J];江蘇水利;2008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王道增;趙玉峰;林衛(wèi)青;;感潮河流水環(huán)境容量總量控制的優(yōu)化方法研究[A];祝賀鄭哲敏先生八十華誕應用力學報告會——應用力學進展論文集[C];2004年
2 程友良;胡競;關膺;;感潮彎曲河段對電廠取排水的影響[A];第九屆全國水動力學學術會議暨第二十二屆全國水動力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陳瑞方;陸秋榮;;感潮河道河口水閘閘外水位震動現象的初步探討[A];中國水力發(fā)電工程學會水文泥沙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李婷;感潮河道重污染區(qū)生態(tài)修復技術及應用研究[D];廣東工業(yè)大學;2013年
2 潘紅波;基于隨機游走模式的感潮河流污染物遷移特征研究[D];河海大學;2007年
3 梁志宏;感潮河流復雜邊界水流水質動床數學模型的研究與應用[D];暨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8215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uiwenshuili/821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