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碾壓式瀝青混凝土水穩(wěn)定性試驗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TV431
【圖文】:
圖 3-2 試驗用料及儀器圖Fig.3-2 Dagram of Test Materials and Instruments圖 3-3 水穩(wěn)定試驗試件Fig.3-3 Water Stability Test Specimens.4 孔隙率計算試件制備完成之后,在開始正式試驗之前,先測量試件的尺寸及容重,試驗孔隙
圖 3-3 水穩(wěn)定試驗試件Fig.3-3 Water Stability Test Specimens3.3.4 孔隙率計算試件制備完成之后,在開始正式試驗之前,先測量試件的尺寸及容重,試驗孔隙率計算方式按式 3-4 計算:0ρP (1 ) 100%ρ (3-4)式中:P ——瀝青混凝土孔隙率,%;ρ0——瀝青混凝土試件在試驗室測量的實際密度,g/cm3;ρ ——瀝青混凝土試件理論計算最大密度,g/cm3。對試件的孔隙率及密度按照相應的規(guī)定進行計算,試件的孔隙率和密度的計算結果見表 3-9。
圖 5-1 配制海水化學材料Fig. 5-1 Preparation of Seawater Chemical Materials本次試驗中人工海水配制所需化學物質如圖 5-1 所示,化學物質的主要信息及來源見表5-6 所示。表 5-6 化學材料詳細信息表Tab. 5-6 Chemicals Details Table化學物質名稱 性狀 主成分含量 相對分子質量 執(zhí)行標準 來源NaCl 無色結晶 ≥99.8% 58.44 GB/T1266-2006 西隴科學MgCl2白色粉末狀 ≥98.0% 95.21 Q/BJ 3557-2003 天津福晨Na2SO4無色透明結晶、粉末≥99.0% 142.04 GB/T9853-2008 西隴科學CaCl2白色粉末、顆粒 ≥96.0% 110.98 Q/STXH18-2017 西隴科學KCl 白色結晶粉末 ≥99.5% 74.55 GB/T646-2001 西隴科學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瀝青及瀝青混凝土[J];建筑與預算;2019年06期
2 ;瀝青及瀝青混凝土[J];建筑與預算;2018年11期
3 ;瀝青及瀝青混凝土[J];建筑與預算;2018年12期
4 ;瀝青及瀝青混凝土[J];建筑與預算;2019年02期
5 ;瀝青及瀝青混凝土[J];建筑與預算;2019年01期
6 ;瀝青及瀝青混凝土[J];建筑與預算;2019年03期
7 ;瀝青及瀝青混凝土[J];建筑與預算;2019年05期
8 ;瀝青及瀝青混凝土[J];建筑與預算;2019年04期
9 陳鑓;梁地;陳歡芳;;公路工程中瀝青混凝土公路施工技術[J];工程技術研究;2019年10期
10 ;瀝青及瀝青混凝土[J];建筑與預算;2017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薄遵彥;;對提高瀝青混凝土耐熱性的論證[A];全國城市道路與交通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1年
2 陳美祝;吳少鵬;劉至飛;米軼軒;;道路瀝青混凝土的綠色化探討[A];第一屆兩岸三地綠色材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3 焦全民;;導電瀝青混凝土的研究進展[A];《工業(yè)建筑》2017年增刊III[C];2017年
4 郝巨濤;孫志恒;杜振坤;賈金生;;我國水工瀝青混凝土工程的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A];水力發(fā)電工程與水工建筑物學術論文集[C];2000年
5 岳躍真;杜振坤;郝巨濤;;水工瀝青混凝土技術的發(fā)展及其在特殊工程上的應用[A];2002年水工專委會學術交流會議學術論文集[C];2002年
6 牛增永;;北京市廢舊瀝青混凝土再生利用技術的發(fā)展趨勢及技術路線的探討[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市政工程分會200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0年
7 陳建旭;林桂儀;陳虹潔;;粒料對瀝青混凝土性能之影響[A];第二屆全國公路科技創(chuàng)新高層論壇論文集(下卷)[C];2004年
8 石虹;袁伊靜;;瀝青混凝土裂縫的成因與處理措施[A];2015年9月建筑科技與管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5年
9 王國峰;;澆筑式瀝青混凝土技術在橋面鋪裝中的運用[A];軟科學論壇——工程管理與技術應用研討會論文集[C];2015年
10 ;河北橡膠瀝青混凝土溫拌技術通過鑒定[A];養(yǎng)護與管理2013年12月號(總第34期)[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何海銘 通訊員 陳靜;福清首條瀝青混凝土道路通車[N];福州日報;2010年
2 王慶遠;秋冬季節(jié)瀝青混凝土道路的施工[N];中國建設報;2009年
3 王立武;曾正賢;張水生;路面就是臉面[N];中國鐵道建筑報;2002年
4 記者 沈英甲;北京研制成功低噪聲瀝青[N];科技日報;2005年
5 記者 劉愛平 通訊員 路宣;廢棄瀝青混凝土獲“新生”[N];中國交通報;2006年
6 本報記者 汪汀;讓廢舊瀝青混凝土“重生”[N];中國建設報;2004年
7 通訊員 劉琦;瀝青混凝土上網(wǎng)賣[N];首都建設報;2015年
8 記者 邰舉;韓成功開發(fā)低碳瀝青混凝土[N];科技日報;2009年
9 元元;橡膠瀝青混凝土“亮相”滬渝高速公路[N];中國建材報;2009年
10 張凱;四川瀝青混凝土再生利用技術獲成功[N];中國建材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芬;瀝青混凝土路面細觀結構和水破壞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2 劉小明;導電瀝青混凝土的機敏特性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3 王建祥;澆筑式瀝青混凝土動本構特性試驗及數(shù)值分析研究[D];新疆農業(yè)大學;2014年
4 方向陽;某橡膠瀝青混凝土低溫性能評價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楊怡;基于細觀力學的導電瀝青混凝土力學性能及導電機理研究[D];南昌大學;2016年
6 許淳;玻璃纖維—硅藻土復合改性瀝青混凝土性能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7 胡靖;基于瀝青混凝土三維細觀結構的路面性能及安全評估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8 朱興一;瀝青混凝土的細觀力學模型及數(shù)值模擬[D];浙江大學;2010年
9 孫長軍;結構自診斷瀝青路面材料特性及其工程應用[D];武漢理工大學;2013年
10 歐陽偉;高模量瀝青混凝土抗車轍性能研究[D];東北大學 ;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譚航;酸性環(huán)境下尾礦壩防滲瀝青混凝土的適用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9年
2 郭海鵬;新型溫拌劑在水工瀝青混凝土中的應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9年
3 李勇錕;水工碾壓式瀝青混凝土水穩(wěn)定性試驗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9年
4 周春;基于表面理論碾壓式瀝青混凝土配合比參數(shù)優(yōu)化試驗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9年
5 孟霄;低溫水工瀝青混凝土單軸動態(tài)抗壓性能及尺寸效應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9年
6 李詩琦;瀝青混凝土自愈合特性及評價指標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8年
7 李斌;瀝青混凝土感應加熱及愈合特性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8年
8 楊濤;廣西砂巖瀝青混凝土路用性能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8年
9 朱國棟;瀝青混凝土的宏細觀粘彈性動力學響應[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8年
10 王耀宇;海水腐蝕對瀝青混凝土路用性能影響研究[D];大連交通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7712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uiwenshuili/2771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