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CE-UA算法的新安江模型與垂向混合產(chǎn)流模型參數(shù)優(yōu)化應用研究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empirical and uncertain problem of artificial trial and error rate parameter determination in watershed hydrological model, the global optimal solution of model parameter rate determination is explored. In this paper, the compound cross evolutionary algorithm (SCE-UA)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model parameters for the Xinanjiang model with three water sources and the vertical mixed runoff model. In the process of optimization, the optimal selection boundary of two model parameters is drawn up, the parameters of SCE-UA algorithm including the number of complex shapes p are selected, and the objective function based on Hong Feng, flood quantity and flow process is established. The case study shows that the SCE-UA algorithm is suitable for regulating the parameters of the two hydrological models mentioned above,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vertical mixed runoff model are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Sanshui Xinanjiang model.
【作者單位】: 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水利土木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41202174) 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計劃項目(2007DFB70200) 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資助項目(20123702120020)
【分類號】:P334.9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海瑞;延耀興;;基于系統(tǒng)理論的新安江模型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jīng)濟;2007年07期
2 陶新;許珂艷;王高升;;三水源新安江模型在黃河三小區(qū)間的應用[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09年01期
3 張剛;解建倉;羅軍剛;汪妮;;基于優(yōu)化算法的新安江模型參數(shù)的估計[J];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1期
4 郝慶慶;陳喜;;新安江模型在烏江獨木河流域的應用與改進[J];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1期
5 趙人俊;王佩蘭;;新安江模型參數(shù)的分析[J];水文;1988年06期
6 王佩蘭;趙人俊;;新安江模型(三水源)參數(shù)的檢驗[J];河海大學學報;1989年04期
7 王光生,周記華;新安江模型改進的嘗試[J];水文;1998年S1期
8 ;三水源新安江模型的應用[J];水文;1999年S1期
9 劉金濤;宋慧卿;張行南;陳喜;;新安江模型理論研究的進展與探討[J];水文;2014年01期
10 瞿思敏,包為民,張明,嵇海祥,胡其美;新安江模型與垂向混合產(chǎn)流模型的比較[J];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王振亞;鄭世林;李朝興;王麗;劉磊;;新安江模型和NAM模型應用結(jié)果分析比較[A];第26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災害天氣事件的預警、預報及防災減災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2 譚崢;;新安江模型應用于洪水預報[A];重慶市水利學會“加快城市防洪抗旱減災體系建設(shè)”專題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3 魯禮炳;付克金;張倫瑾;文海松;聶巍;;基于新安江模型的漳河水庫洪水預測幾個關(guān)鍵算法的實現(xiàn)[A];S12 水文氣象、地質(zhì)災害氣象預報與服務[C];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H.A.Prasantha Hapuarachchi;[D];河海大學;2003年
2 袁飛;考慮植被影響的水文過程模擬研究[D];河海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馮世偉;基于HEC-HMS與新安江模型洪水預報研究與應用[D];廣西大學;2016年
2 王玉虎;三水源新安江模型在中小型水庫洪水預報中的應用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6年
3 吳濤;江西省旱地土壤墑情預測分析及應用研究[D];南昌大學;2016年
4 姚成;基于柵格的分布式新安江模型構(gòu)建與分析[D];河海大學;2007年
5 科濟(Mohamed Patrick Moiwo Korjie);新安江模型在白水坑流域的應用[D];河海大學;2006年
6 李志龍;新安江模型在資料缺乏的寒區(qū)流域的應用研究[D];河海大學;2006年
7 田龍;臺蘭河流域水文要素變化分析及新安江模型的改進與應用研究[D];新疆農(nóng)業(yè)大學;2014年
8 王振亞;新安江模型和NAM模型在資水流域的比較應用[D];河海大學;2007年
9 Mohammad Bakir;[D];河海大學;2004年
10 金鑫;新安江模型的改進及在渾河北口前流域的應用研究[D];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4291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uiwenshuili/2429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