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黃河上游內(nèi)蒙古段河岸沖淤變化特征與原因分析
[Abstract]:By measuring 28 large sections of the Inner Mongolia sec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for 4 consecutive years, the riverbank erosion and siltation amount was extracted and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ate of erosion retrogression and siltation in the Inner Mongolia sec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during the interflood period of 2011-2014 and non-flood season were analyz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rosion and deposition of riparian banks and water and sediment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rosive shore segment accounts for 64%, the average erosion rate is 0.147 m / d, and the silting shore section accounts for 31%, and the average siltation rate is 0.335 m / d. The rat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erosion return is obviously positive deviation, and its logarithmic value is normal distribution.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of river bank erosion and deposition show that the trend of channel narrowing has slowed down recently. Both riparian erosion rate and siltation rate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discharge.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parian erosion rate and sediment factor is mainly due to the adjustment of riparian erosion and siltation in response to flow variation during flood and dry period.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陸地水循環(huán)及地表過程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項目(2011CB40330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1371036)
【分類號】:TV147.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舒安平;高靜;李芳華;;黃河上游沙漠寬谷河段塌岸引起河道橫向變化特征[J];水科學進展;2014年01期
2 舒安平;高靜;段國勝;張欣;;基于聚類法的黃河上游沙漠寬谷河段塌岸因子遴選及塌岸程度分級[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8期
3 汪宏芳;賈曉鵬;王海兵;;黃河內(nèi)蒙古段淤積泥沙洪水沖刷效應[J];中國沙漠;2014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緒堅;胡春宏;;河床演變的均衡穩(wěn)定理論及其在黃河下游的應用[J];泥沙研究;2006年03期
2 傅華;馬耀昌;王士毅;;川江風簸磧?yōu)┖哟惭葑兗昂降勒蝃J];泥沙研究;2006年06期
3 高志斌;段光磊;;邊界條件對三峽壩下游河床演變影響[J];人民長江;2006年12期
4 潘玉敏;李靜;;珠江三角洲近二十年來河床演變淺析[J];廣東水利水電;2006年S1期
5 尹英順;姜霞;;綏芬河河床演變及整治措施[J];黑龍江水利科技;2007年03期
6 劉俊;;漢江安康市漢濱段河床演變初探[J];陜西水利;2007年04期
7 趙濤;牧振偉;楊力行;;河床演變的最小阻力趨向[J];科技資訊;2007年34期
8 朱繼偉;武亞菊;劉俊勇;朱秋菊;;廣州內(nèi)港航道近50年來河床演變淺析[J];人民珠江;2008年03期
9 劉騰霄;師奎;;石頭河河床演變及整治措施探討[J];楊凌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10 曹叔尤;劉興年;黃爾;楊克君;;地震背景下的川江流域泥沙與河床演變問題研究進展[J];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200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杰;趙德招;程海峰;張俊勇;;長江口南港近期河床演變及南岸淤積原因分析[A];第十四屆中國海洋(岸)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2 高正榮;楊程生;;長江口北支河床演變及綜合開發(fā)利用規(guī)劃構想[A];第十四屆中國海洋(岸)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冊)[C];2009年
3 鄧明文;董玉文;胡江;疏玉清;;卡口河道河床演變規(guī)律初探——以瀾滄江曼廳河段為例[A];山區(qū)河流航道整治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4 段子冰;王義剛;;長江口南港河床演變及南、北槽分流口穩(wěn)定性分析[A];第十二屆中國海岸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5 孫勝利;孔祥虎;李積堯;;黃河航道蘭州段河床演變、觀測和整治效果分析[A];中國水力發(fā)電工程學會水文泥沙專業(yè)委員會第六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6 彭玉明;熊超;高志斌;;荊江河床演變過程中環(huán)境影響初探[A];中國河道治理與生態(tài)修復技術?痆C];2009年
7 楊曉剛;彭玉明;朱葉華;;荊江河床演變對環(huán)境影響初探[A];水生態(tài)監(jiān)測與分析論文集[C];2008年
8 莫明輝;許潔;;甬江河床演變趨勢探析[A];中國水文科技新發(fā)展——2012中國水文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2年
9 陳小春;譚泳;陳永超;;從河床演變的觀點淺析北江大堤的幾宗險情[A];第十三屆全國水動力學研討會文集[C];1999年
10 高祥宇;竇希萍;朱明成;高正榮;;灌河河床演變及河相關系分析研究[A];第十六屆中國海洋(岸)工程學術討論會(下冊)[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周長征;三院士聯(lián)合建議盡快實施荊江河床演變觀測[N];中國水利報;2003年
2 秦延安;國內(nèi)專家研討泥沙治理[N];黃河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張艷艷;黃河水沙及河床演變的多時間尺度研究[D];清華大學;2012年
2 鄭珊;非平衡態(tài)河床演變過程模擬研究[D];清華大學;2013年
3 屈貴賢;長江下游大通—江陰段近五十年河床演變特征及其原因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14年
4 周杰;河口粘性泥沙輸運數(shù)值模擬[D];河海大學;2005年
5 黃穎;水庫下游河床調(diào)整及防護措施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國東;山東省泰安市大汶河河床演變及治理措施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
2 陳江;引江濟太長江水源地岸線穩(wěn)定性與河床演變研究[D];河海大學;2007年
3 朱治;甌江口河床演變與整治措施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4 劉文斌;長江洪水對河口典型河段河床演變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倪敏;近50年來人類活動對椒江河口河床演變影響[D];浙江師范大學;2012年
6 田雨;南m:河西竹昌大橋段河床演變分析[D];河北工程大學;2013年
7 劉蕾;長江口南支、南港河床演變及外高橋港區(qū)淤積原因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胡佳;廣西繡江變動回水區(qū)河床演變規(guī)律研究[D];河海大學;2006年
9 賀巧寧;基于GIS的河床演變斷面分析方法體系研究[D];河海大學;2007年
10 蘭宇;數(shù)字河流的河槽演變分析方法[D];河海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4067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uiwenshuili/2406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