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口深水航道水流特征沿程分布準調(diào)和分析
本文選題:長江口 + 深水航道; 參考:《科學技術(shù)與工程》2016年07期
【摘要】:根據(jù)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二期2005年8月大潮期間的水文測驗資料,選取NG0、NG3、CB1、CS0、CS1、CB2、CS2、CS6、CSW、CS3、CS7、CS4、CS5共13個站位測點的二個潮周期的六層流速測量資料,對這些測點數(shù)據(jù)進行準潮流調(diào)和分析,得出P_1,K_1,M_2,M_3,M_4,2MK_5,M_6,3MK_7,M_8,M_(10)共10個分潮的潮流調(diào)和常數(shù)及余流結(jié)果,并計算給出了相應橢圓要素。研究分析發(fā)現(xiàn),潮流特征系數(shù)值均不超過0.25,沿程各測點區(qū)域潮流類型以半日潮為主。對太陰半日分潮M_2的橢圓長半軸、橢圓短半軸、橢率以及格林威治遲角等橢圓要素空間分布特征進行分析比較?偨Y(jié)潮流橢圓要素、潮流特征、淺水影響分子、余流以及最大可能潮流流速的沿程空間變化規(guī)律以及動力影響分析。M_2分潮的橢圓要素有較強的規(guī)律性,淺水影響因子隨水深變小而增大,在總體上都有沿程減小的趨勢。最大可能潮流流速在垂向從表層到近底層逐漸減小,符合水流流速沿水深的分布。研究結(jié)果對理解深水航道動力狀況、淤積機制和指導航道工程整治具有一定價值。
[Abstract]:Based on the hydrological data during the spring tide in August 2005 in the second phase of the Yangtze Estuary Deepwater Channel Regulation Project, the six-layer velocity data of two tidal periods of 13 stations at 13 stations were selected an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using quasi-tidal current harmonic analysis of the data of NG0 / NG3C / C / C / C _ 0 / C _ (2) / C _ (2) / C _ (2) / C _ (2) / C _ (6) / CS _ (6) / C _ (7) C _ (7) C _ (4) C _ (4) C _ 5. The results of the current harmonic constant and the residual current of the total of 10 components of the current have been obtain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elliptical elements have been calcula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 coefficient of tidal current is not more than 0.25, and the regional tidal current type is mainly semi-diurnal tid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lliptical elements such as elliptical long half axis, elliptical short half axis, ellipticity and Greenwich's late angle of Taiyin semidiurnal tide M _ 2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 elliptical elements of tidal curr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dal current, the influence molecules of shallow water, the law of spatial variation of residual current and the maximum possible tidal current velocity along the course, and the elliptical elements of dynamic influence analysi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shallow water increase with the decrease of water depth and decrease along the whole. The maximum possible tidal current velocity decreases gradually from the surface to the near bottom layer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which accords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flow velocity along the depth of the water. The results are valuable for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 state of deepwater channel, silting mechanism and guiding regulation of waterway engineering.
【作者單位】: 河海大學海岸災害與防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河海大學港口海岸與近海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1279055)資助
【分類號】:U612.23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亞平;;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通過國家驗收[J];中國港灣建設;2005年06期
2 施繼建;;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榮獲2005年度惟一的國家優(yōu)質(zhì)工程金獎[J];中國港灣建設;2006年01期
3 吳明華;;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目標12.5米[J];中國遠洋航務;2006年11期
4 王芳萍;;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榮獲全國第12屆優(yōu)秀工程設計金質(zhì)獎[J];港工技術(shù);2008年03期
5 殷缶;梅深;;我國最大水運工程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完工[J];水道港口;2010年02期
6 郭鶴藝;;范期錦: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先鋒[J];交通建設與管理;2010年10期
7 謝善文;;交通運輸部召開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總結(jié)表彰大會中交一航院有限公司獲得多項榮譽稱號[J];港工技術(shù);2011年03期
8 朱金升;;長江口深水航道通過國家驗收[J];中國港灣建設;2011年03期
9 殷缶;梅深;;《長江口深水航道》出版[J];水道港口;2011年04期
10 矯陽;陳彬;;開黃金水道,展經(jīng)濟宏圖——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報告[J];中國工程咨詢;2011年10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麗華;萬軍;潘才官;施衛(wèi)星;;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時空序數(shù)據(jù)庫的構(gòu)建[A];地理信息與物聯(lián)網(wǎng)論壇暨江蘇省測繪學會2010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蔡德恩;;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測繪工程介紹[A];2001年測繪學組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3 陳寶;;長江口深水航道浮泥觀測初探[A];中國航海學會航標專業(yè)委員會測繪學組學術(shù)研討會學術(shù)交流論文集[C];2008年
4 程海峰;劉杰;趙德招;王珍珍;;長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十二五”造地利用技術(shù)方案研究[A];第十五屆中國海洋(岸)工程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中)[C];2011年
5 張晴波;;結(jié)合長江口深水航道工程開發(fā)灘涂和保護濕地[A];上海市濕地利用和保護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6 范期錦;;創(chuàng)新——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成功之源[A];第十二屆中國海岸工程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7 王志一;;長江口深水航道建設給航運帶來的新思考[A];2006年蘇、浙、閩、滬航海學會學術(shù)研討論文集[C];2006年
8 薛鴻超;;長江口深水航道在澄通河段的延伸響應[A];江蘇省航海學會2007年度優(yōu)秀論文集[C];2008年
9 薛鴻超;;長江口深水航道在澄通河段的延伸響應[A];第四屆長三角科技論壇航運分論壇暨2007年蘇浙閩滬航海學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7年
10 倪國琪;;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測繪項目管理模式的探討[A];中國航海學會航標專業(yè)委員會測繪學組學術(shù)研討會學術(shù)交流論文集[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謝宗惠;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成套技術(shù)國際領先[N];中國水運報;2006年
2 趙虎邋通訊員 唐文明;長江口深水航道“咽喉”治理配套助導航設施布設完成[N];中國水運報;2007年
3 通訊員 施繼建;長江口深水航道向上延伸段工程竣工驗收[N];中國水運報;2007年
4 通訊員 正莉;長江口深水航道三期工程年底開工[N];東方城鄉(xiāng)報;2006年
5 特約記者 施繼建邋記者 顧力;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巧用疏浚土[N];中國交通報;2008年
6 通訊員 許永平;長江口深水航道三期治理工程全線貫通[N];人民鐵道;2010年
7 馮亦珍 王成愛;長江口深水航道試航[N];新華每日電訊;2000年
8 記者 馮蕾;長江口深水航道正式運行[N];光明日報;2011年
9 記者 于宛尼;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接受國家驗收[N];工人日報;2011年
10 記者 孫妍 實習記者 顧博;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項目評估全面展開[N];中國交通報;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杰;長江口深水航道河床演變與航道回淤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曹根祥;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整治建筑物施工與關(guān)鍵技術(shù)研究[D];河海大學;2004年
2 顧勇;土工織物在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中的應用研究和設計[D];河海大學;2004年
3 吳毓儒;長江口深水航道三維水動力與鹽度數(shù)值模擬研究[D];天津大學;2014年
4 范中亞;長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對流場、鹽度場影響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姜明寶;長江口航道建設規(guī)劃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5年
6 許鵬;長江口深水航道工程南導堤越堤水通量時空變化數(shù)值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9403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uiwenshuili/1940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