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水庫大壩建成生態(tài)文明工程
本文關鍵詞: 大壩建設 生態(tài)文明 抗御洪水 氣候變化 保障系統(tǒng) 水庫工程 非化石能源 生態(tài)環(huán)境改善 黃河小浪底 長江經濟帶 出處:《水電與抽水蓄能》2016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tài)之基,水利是生態(tài)環(huán)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統(tǒng)。水庫大壩是重要的水利基礎設施,在抗御洪水災害、調蓄利用水資源、提供清潔電能、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是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我國人口眾多,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只有2200m3,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左右。受季風氣
[Abstract]:Positive water is the source of life, production, ecological foundation, water conservancy is an inseparable protection system for the 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ervoir dam is an important water conservancy infrastructure, to resist flood disasters, to regulate th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Providing clean electricity and coping with climate chang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hina has a large population and a per capita water resource of only 2200 m3. Only about 1/4 of the world average. Monsoon gas
【作者單位】: 中國大壩工程協(xié)會;水利部;
【分類號】:TV64;TV62
【正文快照】: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tài)之基,水利是生態(tài)環(huán)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統(tǒng)。水庫大壩是重要的水利基礎設施,在抗御洪水災害、調蓄利用水資源、提供清潔電能、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是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 我國人口眾多,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只有2200m3,僅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汶川地震與大壩建設專題論壇在京召開[J];大壩與安全;2008年06期
2 ;我國現(xiàn)代化大壩建設三座代表性工程[J];水利科技;2008年01期
3 ;中國大壩協(xié)會在京成立[J];貴州水力發(fā)電;2009年03期
4 趙衛(wèi)兵;李國域;董立軍;薄玉萍;;大壩建設的利與弊[J];內蒙古水利;2013年02期
5 魏永鍵;;大壩建設的作用與弊端分析[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3年16期
6 ;伊拉克的大壩建設計劃[J];陜西水力發(fā)電;1990年01期
7 ;《大壩與安全》1999年總目次[J];大壩與安全;1999年04期
8 韓大偉;豐滿大壩建設的回顧與展望[J];水利水電技術;2000年10期
9 沈崇剛,鄭連第;中國大壩建設五十年[J];Electricity;2000年04期
10 劉洪先;世界大壩委員會大壩評價項目啟動[J];水利水電快報;200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志會;;對大壩建設中生態(tài)影響論辯的哲學思考[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C];2008年
2 ;2005年中國與世界大壩建設情況[A];中國水力發(fā)電工程學會水文泥沙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3 張金鑫;張濤;邵孝侯;;淺論大壩建設中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制約[A];2011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三卷)[C];2011年
4 姚福海;楊英;;全面評價大壩對大氣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響[A];第六屆四川省博士專家論壇論文集[C];2012年
5 蘇懷智;胡江;吳中如;;大壩體系使用壽命評估模型[A];2012年中國水力發(fā)電工程學會大壩安全監(jiān)測專委會年會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6 許磊;;淺議水庫大壩的設計要點[A];科學時代——2014科技創(chuàng)新與企業(yè)管理研討會論文集上(科技創(chuàng)新)[C];2014年
7 汪恕誠;;論大壩與生態(tài)[A];中國水電100年(1910-2010)[C];2010年
8 張翔宇;李家常;;水庫大壩運行調度風險計算理論創(chuàng)新與程序設計探討[A];梯級調度控制研究論叢——2012年學術交流論文集(下冊)[C];2014年
9 汪恕誠;;再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兼論大壩與生態(tài)[A];中國水利學會第八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紀念專集[C];2004年
10 汪恕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兼論大壩與生態(tài) 第一部分再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A];首屆長三角科技論壇——治水新理念[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趙棟;中國大壩協(xié)會在京成立[N];中國電力報;2009年
2 本報記者 張衛(wèi)東 果天廓 通訊員 盧正超;大壩建設與環(huán)境相協(xié)調[N];中國水利報;2000年
3 國家電力監(jiān)管委員會大壩安全監(jiān)察中心;家電力監(jiān)管委員會大壩安全監(jiān)察中心:豐滿大壩非“病險壩”[N];中國能源報;2010年
4 中國大壩協(xié)會 周虹;美國大壩風險等級劃分[N];中國能源報;2014年
5 本報資深記者 賈科華;該怎么安放你,,廢棄大壩?[N];中國能源報;2014年
6 張?zhí)锟?關于大壩的爭論[N];中國教育報;2005年
7 水利部水利水電規(guī)劃設計總院 劉戈力 高弋絹;破解大壩建設中的生態(tài)困惑[N];中國水利報;2005年
8 高立洪;科學理性地建好大壩[N];中國水利報;2006年
9 記者 果天廓 劉耀祥;大壩建設在21世紀發(fā)揮更大作用[N];中國水利報;2000年
10 本報記者 徐琦 本報通訊員 傅開鏡 任樂云;大壩:高超技藝筑豐碑[N];工人日報;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安慶;大壩建設方案選優(yōu)指標及決策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2 李陽;水庫大壩沉陷和水平位移自動測量方法研究[D];濟南大學;2015年
3 程莉;大壩風險綜合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4 韋斌;基于分布式光纖傳感器的黃河大壩可視化安全監(jiān)測系統(tǒng)[D];山東大學;2005年
5 熊芳金;區(qū)間分析方法在大壩安全預警中的應用研究[D];南昌工程學院;2015年
6 李文楓;混凝土壩在線監(jiān)測分析與健康評價系統(tǒng)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7 黎軍鋒;病險庫大壩加固理論及技術研究[D];河海大學;2002年
8 張俊濤;小浪底大壩安全監(jiān)測系統(tǒng)分析與評價[D];河海大學;2007年
9 杜瑛;社會學范式的大壩項目社會評價研究[D];河海大學;2007年
10 趙麗亭;克欽發(fā)展網絡組織與緬甸反密松大壩運動[D];外交學院;2015年
本文編號:14546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uiwenshuili/1454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