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2012年洪水后黃河寧夏段河道的計算水面線
本文關鍵詞:考慮2012年洪水后黃河寧夏段河道的計算水面線 出處:《泥沙研究》2016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利用安寧渡水文站1934-2010年系列資料,增加黃河寧夏段2012年實測洪水資料,綜合河道地形地貌、河床組成、灘內植物等確定各河段的綜合糙率,其中衛(wèi)寧段為0.020~0.034,青石段為0.018~0.034,以此為基礎兼顧跨河建筑物對洪水位的影響,結合相關泥沙預測結果,由下至上逐段推出不同頻率洪水的設計水面線、2020年設計水面線、施工期水面線。研究結果表明:考慮2012年洪水的水面線更符合現狀河道情況,成果更為合理。
[Abstract]:Based on the series of data from 1934 to 2010, the flood data of Ningxia sec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on 2012 were increased, the river channel topography and landform were synthesized, and the river bed was formed. The comprehensive roughness of each reach is determined by the plants in the beach, of which the Weining section is 0.020 ~ 0.034, and the Qingshi section is 0.018 ~ 0.034. Based on this, the influence of the buildings across the river on the flood level is taken into account. Combined with the related sediment prediction results, the design surface line of different frequency flood was deduced from the bottom to the top, and the design surface line was designed in 2020.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ater surface line considering the flood on 2012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current river condition and the results are more reasonable.
【作者單位】: 寧夏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51379003)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項目(2011CB403300)
【分類號】:TV122
【正文快照】: 黃河寧夏段全長397km,屬黃河上游下段[1]。寧夏段設有下河沿、青銅峽、石嘴山3座水文站,其中下河沿水文站上游192.5km設有安寧渡水文站。2012年汛期,受黃河上游持續(xù)降雨及水庫下泄等影響,黃河寧夏段發(fā)生了近30年來持續(xù)時間最長的洪水過程,最大洪峰流量3 520m3/s,洪水持續(xù)71天,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朱思遠;杜正禮;畢順華;岳志春;;黃河寧夏河段河道水沙變化特性及沖淤量預測[J];人民黃河;2014年10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周麗艷;崔振華;羅秋實;;黃河寧蒙河道水沙變化及沖淤特性[J];人民黃河;2012年01期
2 范小黎;王隨繼;冉立山;;黃河寧夏河段河道演變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2010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吉國,黃平;交錯格點法在網河水面線計算中的應用[J];廣東水利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2 劉寶琨,張寶權;河渠水面線計算方法的簡化[J];黑龍江水專學報;2005年01期
3 郭世興;;水面線計算中值得商榷的幾個問題[J];陜西水利水電技術;2006年01期
4 王世明;王鳳;張杰;;受工程影響的洪水水面線分析[J];東北水利水電;2007年07期
5 胡宇;李援農;;渥奇段水面線計算[J];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2008年04期
6 祁雷;;應用差分算法進行陡槽水面線的計算[J];水利科技與經濟;2009年01期
7 劉曾美;吳俊校;陳明;肖素芬;;河渠底坡陡緩對水面線計算的影響分析[J];人民珠江;2010年02期
8 王瑞玲;胡淑云;;“數!、“物!迸c常規(guī)水面線推算方法比較[J];河北水利;2010年07期
9 劉曾美;吳俊校;陳明;;河渠水面線推求方向的可行性研究[J];水利水運工程學報;2011年01期
10 王翠翠;伊亮;;淺談沉沙條渠水面線的推求[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劉健;呂梁;;洪水期河道水面線和決堤泄量計算[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濟發(fā)展(上冊)[C];1999年
2 王凱;柴潔;馮金鵬;殷丹;;支流多角度入匯的水面線動量方程法研究[A];水與水技術(第4輯)[C];2014年
3 方良田;;弄另水電站庫區(qū)泥沙淤積分布形態(tài)及建庫后水面線計算[A];中國水力發(fā)電工程學會水文泥沙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洪;丁壩水力學特性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2 林勁松;水電站水力學問題仿真計算及其工程應用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3766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uiwenshuili/1376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