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治理黃河70年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本文關鍵詞:人民治理黃河70年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摘要】:人民治黃70年來,黃河流域各省(區(qū))開展了大規(guī)模的水土保持工作。在《人民治黃五十年水土保持效益分析》的基礎上,采用統(tǒng)計調查與典型分析相結合、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從水土保持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三個層面,對人民治黃近20 a來的水土保持效益進行了全面分析評價。結果表明:截至2015年底,國家和各省(區(qū))在黃河流域水土保持投資累計達502.48億元,水土保持措施累計保存面積21.84萬km~2,修建淤地壩5.84萬座,累計保土量193.54億t。按2015年價格折算,累計實現(xiàn)經濟效益1.42萬億元,其中直接經濟效益1.18萬億元。水土保持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攔減了入黃泥沙量,減少了下游河道淤積;改善了生態(tài)環(huán)境,提高了農業(yè)產量、增加了農民收入,顯著推動了區(qū)域社會經濟發(fā)展和進步。
【作者單位】: 黃河上中游管理局;
【分類號】:S157.2;TV882.1
【正文快照】: 黃河流域是我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qū),水土流失面積達46.5萬km2,占流域總面積的62%。黃河天然時期多年平均來沙量16億t(陜縣,1919—1960年)[1]、年最大來沙量39.1億t(陜縣,1933年)[2]。嚴重的水土流失是黃河下游“地上懸河”的成因之一,使洪水對黃淮海平原構成了直接威脅,給黃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鵬;山西南部植物籬水土保持效益試驗研究[J];山西水利;2001年04期
2 宋瑞蓮;曹玉亭;路炳軍;鄭翠玲;;門頭溝區(qū)水土保持效益監(jiān)測評價分析[J];北京水務;2009年06期
3 石丁;;關于水土保持效益分析的意見[J];水利經濟;1987年03期
4 蔡士強;水土保持效益評價[J];河北水利水電技術;1994年04期
5 卿太明,江小華,陳澤淵,,向明輝;不同夾角溝壟種植水土保持效益試驗[J];四川水利;1996年01期
6 祁永池;;水土保持效益的經濟分析[J];海河水利;1997年04期
7 張桂川,張春山,劉廣才,劉志文;胡枝子營造技術及其水土保持效益[J];東北水利水電;2002年05期
8 陳智漢;水土保持效益類型劃分與形成機理研究[J];人民黃河;2004年11期
9 張超;路炳軍;袁愛萍;;北京市2010年水土保持效益分析[J];北京水務;2011年05期
10 王勝華,鐘兆和,鄭天福;淺談堤圍穩(wěn)定及護堤植物[J];廣東水電科技;1992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冉景丞;何師意;曹建華;熊志斌;陳會明;;亞熱帶喀斯特森林的水土保持效益研究——以貴州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為例[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下冊)[C];2002年
2 葉延瓊;;水土保持效益與社會進步[A];四川省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3 韋杰;賀秀斌;張信寶;;水土保持效益量化指標探討[A];第九屆中國青年土壤科學工作者學術討論會暨第四屆中國青年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科學工作者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李靜;基于組件式GIS的水土保持效益評價信息系統(tǒng)初步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8年
2 劉洋;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效益監(jiān)測評價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4年
3 謝財永;華西雨屏區(qū)不同植被覆蓋模式水土保持效益研究[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吳德濤;基于DEA方法的水土保持效益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5 王琦;基于GIS與遙感的藉河示范區(qū)水土保持效益評價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2010年
6 唐天云;華西雨屏區(qū)四種植被恢復模式水土保持效益分析[D];四川農業(yè)大學;2008年
7 李晶晶;高分子材料對山地蘋果園水土保持效益的影響[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2013年
本文編號:12177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uiwenshuili/1217794.html